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FA江湖:一个周旋在买卖之间的博弈场

2018-09-07 08:08:35 证券时报

  FA江湖:一个周旋在买卖之间的博弈场

  事实上,经历了2015年的泡沫破灭后,FA机构也出现了身份危机。据了解,当时许多由FA经手的项目都在这一段时间内把投资人的钱烧光了,然后就处在停滞状态,或是无声无息地结束。钱败光了,项目垮了,投资人也急眼了,开始把怒火对准了尽调“不负责任”的FA。2016年年初开始,许多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都不敢相信FA了。

  出走、转行、关停、收入腰斩……随着FA机构渐渐变得低调起来,投融资也逐渐回归理性。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8月的苏州正值酷暑,正在休假的岳琳躲进了博物馆,一边享清凉一夏一边游览历史。可不一会儿,一个电话硬生生地打破这片宁静,“是投资人的电话,要跟他讲讲项目细节。”拿起电话,岳琳快走至门外的台阶上坐下,已顾不上屁股下被烤得发烫的石阶。

  “跟你聊完我得马上回办公室梳理案子了。”王雪说话语速飞快,这几年的工作锻造了她这把“机关枪”,因为一天内她需要接数个电话和开数个会议,已经没有办法慢下来。“休息和吃饭,经常会在出租车上进行。”

  这种似乎要忙到失控的节奏,是岳琳和王雪这一群人固有的“标签”。他们是财务顾问(FA),在轰轰烈烈的双创时代迅速膨胀起来的一批“掮客”,他们精明地斡旋在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他们的工作轨迹折射出市场的阴晴变幻,记录着人心与时代的博弈。当然,他们还是近十年波澜壮阔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大量红利的获得者。

  日进斗金的膨胀

  2014年中,王雪离开了一家研究咨询机构,进入了一家FA机构。

  “我之前一直研究互联网+,在那个时候正好是风口,而且身边有几个人都去了FA,感觉还不错。”王雪说,当时这个职业在投资界似乎“很流行”,自己也赶了一趟潮流。

  投资中国的数据显示,中国私募投资总额从2014年到2016年,走出了一条急剧向上的曲线,到2016年底,中国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十万亿元大关。相比之下,2014年之前的漫长时间中,获得融资的项目总数还不如2014年一年的量。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国一方面掀起了创业热潮,寻求融资的项目井喷;另一方面涌进大量热钱,投资机构雨后春笋般出现。FA的两端迅速膨胀,很快就造就了FA的浮华盛世。仅IT桔子上就收录了259家FA机构,其中包括以太资本、光源资本、阿尔法、小饭桌等耳熟能详的FA都在2014年前后涌现。当时连具有媒体属性的36氪、投中、清科都顺势衍生出FA业务。

  一日三餐都有饭局,基本上是王雪的工作常态。“当时觉得很新鲜刺激,毕竟饭桌上都是各家机构的投资总监或者合伙人,感觉机会很多。”面对这么多“聪明钱”,生性外向的王雪就像一头被打了鸡血的小鹿四处乱撞。

  让她更想不到的是,她入职的第一个案子能进展得如此顺利。“2个月就结束一个案子了。”王雪说,那个时候投融双方的需求都很大,钱多好项目也不少,一天签下一个项目也不奇怪。因此,一年到头,王雪也签下了近10个项目。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的收入有近百万。

  据业内人士介绍,FA的收入基本上是“基本工资+项目佣金+奖金”,而其中的大头就是项目佣金。在早期项目中,FA机构的佣金通常是融资金额的3%-5%,后期的项目融资金额大,但佣金比例会适当调低,如果项目特别好,FA机构还会给这些项目一些折扣,来换取项目的顾问权。当然,佣金分到FA机构后,机构还会根据员工对项目的贡献给予一定的提成比例。“我之前做了一个项目,公司的收入是150万,我的提成有40万。”王雪说。

  市场急下的妥协

  从2014年至今,市场经历了两次低潮。一次是在2015年末,大批O2O项目泡沫开始破灭,所谓的“互联网+”似乎瞬间变成泡沫的代名词,进而引发了2016年的“资本寒冬”,投资进入冷静期。另外一次则是当下2018年,由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共同因素引发的募资寒冬,投资机构存粮不足,投融资再次遇冷。

  2016年才入行的岳琳赶上了第一次的资本大退潮。此时,大家都觉得推项目变难了,一堆项目无人问津。“项目多的时候忙,项目少的时候也照样忙,因为帮项目对接资本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了。”岳琳说,手中电话响个不停、一天下来七八场会议也是很正常的事。

  岳琳所在的FA机构定位为精品FA,因此要签项目就必须签独家,但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独家就难上加难了。“就今年来说,一个项目要做得更细,周期拉得更长了,3个月至半年或以上都有可能,因此投资人都变得很谨慎,对项目要求高了很多。”

  主要看消费类项目的岳琳,今年有这种感受,以往一个消费类的项目,坪效比只要达到差不多水平就行了,但今年却要求达到一万五的坪效,“这是盒马鲜生的标准,还有投资人拿喜茶和奈雪来比较。”岳琳说,投消费类的机构今年开始看项目的下限,即再不济能怎样,都想有个保底。“很多机构跟我说没钱了,不投就是赚到了。”

  对于创业者而言,在资本寒冬中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好的时候,个个都想要产业资源背景的资金、BAT投资或者有名的机构,现在没钱了,只要融到钱就行,不再那么挑机构了。”岳琳也遇到过一些创业者,机构让怎么改项目就怎么改,只要拿到钱活下去。“其实这个时候创业者也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特别在见了很多机构被拒绝之后,我们也要帮着调整他们的心态和情绪。”

  不仅是市场的急下,事实上,经历了2015年的泡沫破灭后,FA机构也出现了身份危机。据了解,当时许多由FA经手的项目都在这一段时间内把投资人的钱烧光了,然后就处在停滞状态,或是无声无息地结束。钱败光了,项目垮了,投资人也急眼了,开始把怒火对准了尽调“不负责任”的FA。2016年年初开始,许多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都不敢相信FA了。

  出走、转行、关停、收入腰斩……随着FA机构渐渐变得低调起来,投融资也逐渐回归理性。

  在买卖利益间周旋

  在许多人眼里,FA无非就是个信息中介,跟所有的居间代理无差,是个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但事实上,在每一单交易之前,都充满了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冲突,需要夹在中间的FA不断去协调、磨合,FA的每一单案子都是投资人、创业者和自己三方利益的博弈结果。

  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是一门很微妙的学问。作为FA的其中一个甲方,足够多和有效的投资机构资源库往往是制胜的关键,因此积累和维护这些投资人关系非常重要。“一般精品FA都会在自己专注的领域网罗该领域的投资机构,但非精品FA就不一定这么专业了。”岳琳也曾遇到过一些短信不回电话不接的投资人,“谁都有换位跳槽的时候,说不定他们也有一天会去做FA,这个圈子很小,谁也不能把自己的后路堵死。”所以,一般情况下,圈内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维护着这种微妙的关系。

  而作为FA另一个甲方的创业者,更是让FA们操碎了心。“有些创业者不懂得包装自己,我们要为他做这个工作。”在业内浸染了几年,王雪也学会了“包装”。实际上,并非无中生有、生搬硬套,而是学会怎么把自己最大的亮点展示给投资人。王雪经常遇到一些创始人的经历背景很不错,但总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经历,“如果他们是BAT这些公司里的员工,投资人大概能知道他之前是具体负责什么的,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创业期间做了什么成绩,这是需要被放大和突出的,但他们不懂包装。”

  另外,还有不少创业者不懂得测算市场,比如王雪遇到的一个做安防产品的创业团队,在他们的BP里把整个安防市场的容量都算了进去,但事实上这个团队做的是垂直产品,投资人一看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必须要测算垂直市场的容量。“我们一个项目组必须有这样专业的研究团队,不然没法为创业者服务。”

  对自己的估值过分自信基本是创业者的“通病”。“有些创业者在估值上很执着,有时候会故意抬高价格,不断去试探投资人。”岳琳说,对待这种创业者,一般有两种应对方法:第一,拿出同行的估值来作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有超过同行的亮点;第二,拿销售数据说话,如果还不想降估值,就让投资人来跟创业者说;第三,实在不想降估值,就先把数据做上去,暂停融资。

  在投融资当中,投资人向创业者开出对赌协议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投资人让创业者承担回购和清算,一般都要拿公司的资产去回购,但创业如果失败了,创始人也没钱回购。”这个时候,岳琳只好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不断劝说投资人,“调和工作不好做,但前期花了那么多功夫,快到成交阶段,都会比较上心的。”

  快速切换的

  成就感和焦虑感

  做FA能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和刺激感。“能帮项目融到资,就很有成就感了。”岳琳曾经试过通过自己的撮合,帮助几个创业团队连续融了三轮资,还看着一家公司从80人成长到500人。岳琳说,做这行必须要对新鲜事物有强大的饥渴性,不然承受的压力会比动力更大。做了三年,岳琳甚至已经跟一些创始团队建立了友谊,对项目产生了感情。

  但是,成就感与焦虑感总是在快速地切换着。带着项目去见投资机构,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候可能见了几十家,最终只拿到两个投资意向书(TS),另外的机构会在不同阶段给你投来反对票。“对于不好融资的项目,一般我们会推给七八十家机构,对于好融资的项目,推给二三十家就够了。”尽管被拒绝是家常便饭,但每次被拒也还是会有点失落,除了收拾自己的情绪,还要安抚创业者,“有的创业者见了三四十家都没有结果,就不想见了,但我们还是会劝他坚持。”岳琳说。

  有一种焦虑还来自于“悬而未决”。去年10月下旬,岳琳启动了一个案子的融资,但恰巧那个时候很多机构都放假出国了,要半年之后才复工,但对企业来说,半年的时间足以决定它的存亡。“一般企业融资之前会预留一年的花费,有些只预留了半年的钱,企业真的等不起,这让我压力也很大。”

  岳琳还曾遇到过,各方面的流程都走完了,但还没签TS,谁料最后投资人反悔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了解到的是负责这个项目的合伙人离职,其他人也不想跟进,这个项目就被扔一边了。”岳琳说,在一个投资机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项目,如果别人的项目不是特别优于自己的,一般不会去接手,除非这个项目的团队背景很好。

  与入行当初那只被打鸡血的小鹿相比,做了四年FA的王雪似乎有点疲倦了。“现在有时候有机构要跟项目方吃饭,让我去,我都不想去了。放在两三年前,我肯定会去的。”王雪说,两三年前,她一度享受跟投资人谈笑风生的生活,感觉自己也跟他们一样专业。

  其实,岳琳也有类似的感觉,找项目、谈项目,当初的刺激和新鲜变成了没有惊喜的重复劳动。岳琳说,她未来想转去做投资,需要积累扎实的投研能力,所以目前还会继续坚持这份工作。“其实我们未来融资的金额越来越大,对我们的要求和挑战也会不一样了。后期项目所需要的融资能力跟早中期是不同的。”项目在成长,FA们也在成长,这是岳琳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