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社保转税改革没有回头路 上市公司影响整体可控

2018-09-11 10:47:52 证券时报

  社保转税改革没有回头路 上市公司影响整体可控

  编者按:“社保转税”的制度安排引发各界强烈反响。9月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以激发市场活力。

  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几何?对上市公司的冲击有多大?企业社保缴纳压力加大后有何应对措施?证券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多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小企业有关负责人,以求多角度看看此次改革进程中将会激起怎样的涟漪。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王小伟 王基名 李曼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进入现代社会,缴纳社保便是“养儿”。根据国家安排,从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述“社保转税”的制度安排引发各界强烈反响。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基调是,可适当降低社保费率,总体不增加企业负担。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经过多方调查获知,围绕社保转税展开的博弈日趋激烈,目前业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社保转税”已进入倒计时。

  强制养老

  “明年新个税法实施后最显著的影响,就是统管各项相关数据的税务部门接手社保费用征收,企业将失去在两部门给职工申报不同工资标准的‘操作空间’,无法再钻漏洞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称,这个漏洞存在于社保缴纳核算机制间。据政策规定,企业参保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个人实际工资总额为基准,若高于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则最高缴费基数按不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确定上限。若低于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则最低缴费基数按不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下限。

  当下,国内确实有不少企业不以职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费,而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职工缴费。甚至有些企业老板为了降低成本,想方设法逃避交纳,使得员工各项保障没能得到充分保护。而由税务部门接收之后,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要远高于社保局,对不合规定的交纳情况会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

  “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给员工缴纳社保,甚至部分员工不缴纳社保,早已是十分普遍的行为,存在不合规操作的现象比例基本超过7成,但新方案实施后,之前的‘空子’不好钻了。”采访中,不少企业谈及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对自身影响时颇为谨慎。

  河南地区一上市公司高管刘杰(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已多次接到机构投资人电话问询改革影响,企业也已组织专人核算相关成本提升幅度,虽尚无明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后企业人力成本必然大幅提升。

  他表示,虽然此前河南地区的社保也是交到当地地税,但税务部门只是替社保局代收社保费,由于两个部门信息共享不便,因此未能详细将社保信息和交个税的工资进行比对,多数企业就可以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即使是财务管理相对规范的上市公司,也多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上市公司作为地方纳税大户,都或多或少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此前地方政府更关心企业纳税总额,对社保缴纳额度情况并未有过多关注。

  “此次改革对于制造业企业影响将最明显。由于劳动力密集,人员构成和各自需求复杂,此前没有按照实际工资核算社保,甚至不缴纳社保的人群比例会更大。”刘杰表示,企业缴纳社保时,往往也会参考员工的需求。

  刘杰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基层生产员工多来自农村,在当地都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仅需个人缴纳几百元,就也可享受医疗保障,因此这些员工很多强烈要求不缴纳社保,企业也不得不尊重个人意愿。操作方面,这些员工此前都走第三方劳务派遣方式,但这种人数比例也有限制,不能大面积使用。新方案实施后,这些不愿意缴纳社保的员工,也必须被纳入缴费体系内,等于变相强制养老了。

  成本提升

  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几何?

  “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测算,改革后企业人力成本增加会达到10%。但因为公司成本结构里,本来人员工资占比就比较低,社保成本提升后,总的成本增加并不明显。”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成本中主要是原料成本,人力成本本身占比不到5%,社保需要多缴的又只是一个增加值,因此在总成本中增加不足1%。平时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他因素的波动往往都能超过这个增加比例,所以这部分成本增加对企业影响并不大。

  他认为,社保成本提升,对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压力更大。养殖行业虽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要考虑成本结构因素。如果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达到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那有可能受影响就比较大。

  除企业成本结构影响外,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所受影响也不尽相同。

  “上月末郑州税务部门就已开始着手将过去企业采用的金三系统,变更为自然人管理系统。过去金三系统对于申报工资数据记录不是特别准确,而新系统上线后,要求企业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实际工资录入,这或也是为后续依规缴纳社保做铺垫。”郑州一小型工程设备企业财务负责尚捷(化名)称,中小企业往往人员流动性更大,此前对于社保缴纳的规范性欠缺,对比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上市公司,本次改革对于中小企业的冲击会更加明显。

  她表示,由于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强,而办理社保手续繁杂,公司常常一个员工刚办好社保不久就面临离职。此外,虽然社保按规定是可以跨省联网,但实际办理过程中也十分麻烦,有一些需要经常变化工作地的员工入职时就要求不办理社保,而是回户口所在地自行缴纳。以她所在企业为例,公司员工总数有60多人,但目前实际仅为20多人办理了社保,且均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进行核算。而如果60多人在改革后都需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费用,对于企业将是沉重负担。

  尚捷简单为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算了笔账。2018~2019年郑州市企业职工按2017年1月至12月月平均应发工资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低于2017年度郑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即3524.3元)的,按3524.3元/月确认基数;高于2017年度郑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即17621.5元)的,按17621.5元/月确认基数。

  按照规定的2018~2019年郑州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公司缴19%,个人缴8%;失业保险公司缴0.7%,个人缴0.3%;工伤保险公司缴根据行业,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公司缴1%,个人不缴;医疗保险公司缴8%,个人缴2%。

  以工伤保险企业缴纳1%算,一个月收入6000元的员工,此前公司按最低缴纳技术,每月需为其缴纳的社保费用为1046元,而按照实际工资,每月则需缴纳1782元,多出736元。而对于此前没有缴纳社保费用的员工而言,企业每月将多支出1782元。这样算来,这个60多人员工的企业,每月在社保费用方面就需交先前多支出近10万元。

  在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级合伙人周洪涛看来,改革后企业成本增加是必然,且对于很多企业成本增长幅度要超过10%。

  “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这方面缴费相对规范,因为每年医保部门还会对这些单位有稽查,监督是否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不合规会有处罚,但民营企业以往默认是放开了,且每年社保缴纳的最低基数本身就不低,企业负担较重。”周洪涛表示,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愿意上市,就是因为社保问题。因为上市企业的相关规范要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就面临大额的社保补缴。对于人员少、利润率高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于向建筑、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难以承受之重。

  周洪涛称,国家一直说降低税负,但企业感受是税收增长率连年提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加大了稽查力度。因此企业不可存侥幸心理,需依照规定缴纳。会计单位接触最多的就是企业,能看到一些企业如果按照新规就要面临经营不下去的局面,没有利润可赚,只能无法为继或者另辟蹊径。社保征管体制改革的消息去年就已传出,一些企业已经提早核实准备,税局也会做出相应提醒。对于企业来说,目前财务核算上已经需开始调整。

  分歧较大

  社保缴纳规范化的初衷,是国家保障民生,监督企业担负员工养老等义务的手段。目前,多缴多得是我国社保缴费的基本原则。在职时社保费交的多,退休后养老金也会按比例拿的多,反之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缩水。不过,由于社保交纳基数提高,个人负担部分增大,调整后员工到手收入或也会出现减少的情况。

  “新个税法8月31日实施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个税改革与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同时实施,员工到手工资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刘杰测算,以郑州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的企业员工而言,2019年新的个税改革与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实施后,核定工资为6000元的员工到手收入将减少174元,核定工资为30000元的员工到手收入将增加839元。

  到底是多交社保多拿退休金划算,还是少交社保少享受保障划算?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对于社保观念的千差万别,直接影响了改革对个人的作用。

  “我们这一代养老得到了较好的保障,还是得益于社保体系的完善。过去工资低,每月社保缴纳费用不过几十元,而如今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可以拿到三五千元。”谈及对即将施行的社保改革看法,郑州地区一棉纺厂已退休职工李芳认为,缴纳社保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存款行为,也可抵御货币贬值。社保费用中个人只支出约三成,企业出七成,改革后企业的负担确实会加大,但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与之类似,郑州市民黄玲也认为社保缴纳有助于保障长远利益。在家做全职主妇的她,5年前从公司辞职后依然按月自行缴纳社保。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缴纳社保需要将在职时企业缴纳部分也全部由个人负担,每月缴纳金额一千多元,但交社保还是考虑为自己未来的医疗、养老提供保障,且如果需重回职场,社保缴纳也可保障持续性。

  不过,同样没有单位保障,自由职业者胡刚更倾向于自行购买商业保险。在他看来,目前市场化保险机构众多,产品多样,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购买不同种类,不同额度保障的商业险以防后患。相比社保需根具国家政策履行,个人可支配限度不大而言,商业险更能贴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对于工资较高,没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的人群而言,按照更高基数缴纳社保,是好事,不过对于当前月工资较低的年轻一族,改革后每月到手的工资降低,生活压力会加大。” 周洪涛称,目前普遍年纪在四五十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对社保更为重视。一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一定原始积累,有多余的闲散资金,同时离退休较近,可享受后期福利的希望也更近。而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一族,养老对于他们还很遥远。每月工资仅够支付日常花销的话,对于社保再多投入就无疑增加了生活压力。目前企业中主动提出不愿缴纳社保的,也多是这部分人群。

  上市公司对社保转税实际上也很敏感。目前,上市公司主要持三类观点:一,已为员工全额缴纳社保,无实质影响;二,预计职工薪酬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整体可控;三,尚未收到相关文件,无法识别其影响程度。

  具体看,精锻科技、涪陵榨菜、长春高新、永兴特钢等公司明确表示,公司原本即全额缴纳社保,因此基本不受影响。

  例如,精锻科技表示,公司一直是以员工月度实际工资收入总额为基础申报交纳社保费用,社保缴费新规定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公司成本影响不大;涪陵榨菜称,公司已为员工全额交纳社保,国家近期强制执行对公司业绩不造成实质性影响。

  捷捷微电、开元股份、索菲亚、安洁科技等公司预计,新规实施后公司成本会有所增加,但影响不大。如安洁科技表示,预计公司经营中职工薪酬支出会有一定的增加,但是整体影响可控,公司主要以提升自动化水平来增加公司产能。

  截至目前,较少有公司对影响程度进行具体测算,捷捷微电是少数作出量化说明的公司。捷捷微电称,目前公司给员工参保的缴费基数约占实发工资的60%多,据现状估算与未来人员配备等因素分析,预计对企业的影响不会超过1000万元,约占成本的2.5%左右。

  此外,社保新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不少公司的回应还比较“模糊”,多家公司表示:“公司坚持规范运作,目前相关政策尚未落地”、“公司社保严格按照当地规章制度执行”、“公司为每个员工都买了社保,至于购买基数调整情况,会依据国家新的政策执行,具体情况请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改革没有回头路

  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仅31%的企业合规缴纳社保(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缴费基数),统一按最低基数缴纳的占比近1/3。2016年,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单位仅占25%,接近75%的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其中36%的企业统一按最低基数缴费。2017年,基数合规单位占比又进一步下滑至24%,其中23%的企业统一按最低基数缴费,还有11.3%的企业按固定工资部分不算奖金缴纳。

  而另一方面,自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攀升,2016年中国养老金空账达到3.6万亿元。据数据显示,养老金2016年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7个。据清华大学人口和人力资源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当中,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万亿到10万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若需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必须落实到位,改革推进也是必然之举。”宋向清称,当然,改革的推进势必会对过去的企业生存环境进行改变,会出现经营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的局面。社保改革如何推进、如何更适于企业和个人利益均衡发展,还需要政策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探索。

  他表示,对比发达国家,目前我过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偏高,这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其职工,确实会形成一定负担。因此未来我国的社保费率或有向下调整的空间。

  刘杰也表示,中国企业社保费率位居全球高位,企业用工成本较高。目前70%左右的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缴费基数缴纳社保,未来该部分企业的社保缴纳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缓冲政策或措施,能够为企业缓解经营压力。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2015年全球典型国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中,中国合计为29.25%,而智力为4.5%、美国为8.25%,平均值为16.256%。

  “对于社保改革,目前不少企业还抱有观望心态,或者考虑以低报工资额减少社保缴纳费用。但企业最终是要考量到利润总额上的,如果纳入报表的工资低的话,势必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就是增加税负。”周洪涛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我最近跟企业沟通时,观点都是劝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社保改革推进是社会制度完善的必然,企业只有尽力提升经营业绩来缓解成本压力,钻空子不会是长久之计。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