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险资“炒股”浮亏变浮盈 将长期布局核心资产

2019-09-11 04:02:44 证券时报

  险资“炒股”浮亏变浮盈 将长期布局核心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今年以来股市上涨,特别是在一季度行情带动下,险资已经化解了去年在股票二级市场的浮亏,并实现了浮盈。

  这在上市险企的半年报中已经得到印证。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看,A股五大险企中除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大险企上半年的合计浮盈为49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合计浮亏75亿元。一些保险投资人士表示,上半年对浮盈有部分变现,下半年以稳定持有为主。

  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即期影响因素较多、短期行情不好判断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险企选择在股票投资上把目光拉长,从长期判断,认为股市正存在机会。因此,挑选核心资产、长期持有成为越发普遍的险资股市投资策略。

  消化去年积累股票浮亏

  由于去年股市大幅下跌,在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出现浮亏,成为保险行业今年初共同面临的一个较大的潜在风险。证券时报记者此前了解到,有险企在去年底明确提出今年的一项重大投资任务就是化解公开市场权益投资风险。

  好在,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股市出现了快速上行的一大波行情,帮助险企成功化解了浮亏风险,并且还“转亏为盈”。近期发布上市险企的半年报,提供了这方面可参考的信息。

  “浮动盈亏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以外的、未变现的账面盈亏。”一家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表示,浮动盈亏有两个口径:一个是历史累计浮动盈亏,是相对成本而言的;另一个是当年浮动盈亏变动额,是相对期初账面价值来说的。前者与已实现收益一起用以评价相关投资的累计盈亏,后者与当年已实现收益一起用以计算当年综合投资收益。

  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都由浮亏变为浮盈,中国太保则是浮盈金额大幅增长,这四家险企上半年合计浮盈49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合计浮亏75亿元。

  值得说明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完全是股票,但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作为险资在股市投资浮动收益的一个体现。

  综合收益率大幅增长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去年股市下跌,不少保险机构持仓权益存在历史累计浮亏;今年股市上涨,持仓浮亏减少,综合投资收益(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浮盈浮亏的收益)见好,但财务投资收益(上市险企口径为“总投资收益”)未必一定高。

  上市险企统一发布的投资收益率口径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净投资收益,包括各种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股息和分红收入、租金收入等已经实现的收益;另一个是总投资收益,是净投资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证券买卖差价等。

  不过净投资收益、总投资收益,都不包括浮动盈亏业绩,而包括浮动盈亏的指标为“综合收益”。

  上市险企中的中国人寿持续发布综合收益率情况,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其今年上半年投资浮盈的贡献情况——中国人寿2019年半年报显示,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8.24%,较2018年同期上升达4.63个百分点。

  同时,多位保险投资人士表示,虽然能够体现浮动盈亏的指标严格说来是不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可以反映投资业绩变化情况,对应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因此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指标。

  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看,去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9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转为正的413亿元,这一交易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对上半年的利润形成正向贡献。

  坚持长期投资

  两种情况下变现浮盈

  对于下半年的股票市场操作,上市险企在中期业绩发布后普遍表示,会趋向于选定核心资产、长期持有的策略。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鹏表示,下半年会继续抓住机会布局长期核心资产,关注更多行业的优质标的,进行财务投资,提高投资收益,减少投资波动,同时在投资组合上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敞口。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提到,要以长期投资眼光寻找股票资产。“我们是长期投资,不是短期行为,长期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企业的盈利情况、估值水平、分红情况等,还要看企业团队执行力、未来增长潜力等,这些都是评估范围。”他强调。

  人保资产总裁王颢表示,公司注重长期投资,关注高分红、低估值、盈利稳定的股票,会重点关注能够优化投资结构且能与保险业务结合的上市公司。

  新华保险副总裁杨征称,在上半年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市场环境下,公司不急于调仓,对于认为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会继续“拿着”,在可供出售资产中的该减值就减值,这是既定策略。

  对待浮盈资产,险资一般会在长期投资策略的基础上,根据情况来变现。一位大型保险资管高管对记者表示,一般会在两种考虑下对变现浮盈:一种是基于行情判断,认为继续上涨空间不大时,会选择变现;二是基于自身财务需要,若有财务收益要求时,也会变现。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