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再担保业每年代偿仅五六亿元 不敢赔、不愿赔问题需解决

2018-09-21 02:3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再担保业每年代偿仅五六亿元 李均锋:要解决不敢赔、不愿赔问题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破解小微、三农融资难题,融资担保无疑为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为借款、发债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融资担保机构能有效扩展银行信贷服务外延,满足小微、三农融资需求。

  “我们公司是1984年成立的,距今已有34年,若没有担保公司支持,公司走不到今天。在中关村的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都是在担保、再担保公司的帮助下成长壮大的。”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在首届中国再担保高峰论坛上表示。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称,25年发展,融资担保行业四梁八柱逐步建成。再担保行业则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应在政府资金承接、分配,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助推银担合作平台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设立28家再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近700亿元,在保余额近3600亿元,平均再担保放大倍数为4.51倍,在推动银担合作,引导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三农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担保业四梁八柱建成

  融资担保业发展至今已25年,其间,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经过25年探索,融资担保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目前已建成了政策法规体系,机构体系,监管体系等。”李均锋称。

  政策法规体系方面,201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下发,2017年《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随后若干配套制度颁布实施,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融资担保法规体系。

  机构体系方面,从底层约6000家的直保机构,到中间层的省级再担保公司,再到国家级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构建了一个涵盖担保、再担保、担保基金的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

  监督管理体系方面,中央部门制定规则,地方政府监管与行业组织自律一道,构建起了融资担保的监督管理体系。李均锋认为,经过25年探索,融资担保业正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在服务小微、三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担保业探索

  再担保即为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该行业的出现要晚于融资担保业。以2008年东北再担保公司、北京再担保公司相继成立为标志,再担保业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探索,发挥了一些作用,有了一些效果,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再担保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李均锋称。

  他认为,未来再担保应在五方面进一步探索。首先,在政府资金承接、分配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再担保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财政资金的承接和分配,作为扶持政策的平台,再担保机构要对扶持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性。资金使用上,一是要做好风险分担补偿;二是作为“放大器”,做好再担保产品;三是作为辖内直保机构的奖励,以促进直保业务发展。

  其次,在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方面进一步探索。目前再担保余额较小,再担保对合作机构的代偿每年维持在五六亿元,主要在北京地区,其他地方再担保的代偿功能基本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不分担风险、不承担损失,再担保作用是发挥不了的。所以要解决再担保不敢赔、不愿赔的问题,这是下一步优化再担保代偿补偿机制的核心。”李均锋称。

  再次,在银担合作平台构建方面发挥助推作用。在担保与银行的合作中,银行更加强势。通过再担保对担保机构进行增信,能让再担保、担保和银行形成对等合作关系。目前银担合作多为,再担保公司和背后若干担保公司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形成对等关系。

  四是,要成为政策传导的桥梁。再担保上接国家政策,下对直保机构,是个政策传导器,通过再担保机制可以使直保机构真正立足主业。因此,再担保机构必须通过对政策的理解、掌握的财政资金,对直保公司做好考核,保证融资担保业按照政策方向发展。

  五是,在再担保产品、考核的完善创新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再担保机制的落地还要靠产品和内部考核。省级再担保机构要理清业务边界,内部可设置若干业务条线,但要形成专业化管理机制和核算机制。产品设计要以政策为导向,补偿和再担保收取要体现政策性。同时各项业务要纳入监管视野,保证稳健经营。

  李均锋认为,要保证再担保发挥作用,一定要抓住三个考核:一是再担保对直保机构的考核;二是省级政府对再担保机构的考核;三是正在酝酿的监管机构对再担保进行监管。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