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四大股东欲“脱手”龙江银行近38%股份 第一大股东或易主

2018-09-30 14:18:26 每日经济新闻

  四大股东欲“脱手”龙江银行近38%股份 其中超6成股权转让“独宠”“非国资”

  每经记者 宋戈 实习记者 唐如钰   

  四大股东几乎在同一时间于北京、哈尔滨两地挂牌转让龙江银行约57亿元的股份。

  9月28日,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银行”)股东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正集团”)、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上实”)以及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际”)在黑龙江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黑交所”)合计挂牌出售23.769%的股份。29日,其第二大股东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资本”)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挂牌出售其所持有的龙江银行14%的股权。至此,四大股东本次拟转让股权共计为37.769%。

  本轮股权转让后,龙江银行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并且近24%的股权或将被非国有性质公司所持有。此次四大股东同时挂牌出售总规模超过37%的股权,在中小银行股权交易史上并不常见。

  第一大股东有望易主

  官网资料显示,龙江银行成立于2009年,是在原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牡丹江市商业银行、大庆市商业银行和七台河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合并重组而设立的省级城市商业银行。

  本次参与挂牌的四家公司,均属龙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其中大正集团、上海上实、上海国际均属地方国资系,中粮资本则为央企。大正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有其20.5%的股权;上海上实为其第五大股东,持股5.02%;上海国际为其第六大股东,持股4.249%。上述三者将其股份打包在黑交所挂牌,其中大正集团转让14.5%的股权,上海上实和上海国际则选了出清其所有股份。

  而持股20%的第二大股东中粮资本则在北交所挂牌,转让其14%的股权,转让底价为21.08亿元。

  本轮交易完成后,大正和中粮资本的持股比例将降至6%,第一第二大股东易主,上海上实和上海国际则将退出股东之列。

  值得注意在龙江银行曾多次亮相中粮资本的金融牌照版图。

  事实上,作为国内少有的金融全牌公司,近年来中粮资本一直积极完善其农业特色的金控布局,龙江银行作为其旗下七大子公司中唯一的商业银行,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针对股权转让缘由等问题,记者曾多次致电中粮资本北交所挂牌登记电话和龙江银行董秘处,截至发稿前均未得到回应。

  部分股权转让受让方要求“非国资”

  此外,在北京、哈尔滨两地的挂牌公告上,股东对于受让方资格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

  黑交多挂牌公告显示,本次转让对受让方资格提出了10项要求,其中有两点要求颇受瞩目:一是受让方须为有法人资格的非国有性质公司;二是要与龙江银行具有战略协同性。

  在近年以国有资本为主力接盘手的大环境下,三大股东却“逆流而上”强硬要求非国资公司接手。对此,一位银行业从业人士分析称,原股东此举或旨在为龙江银行将来业务发展注入多元动力。

  早前,中原地区一上市城商行董事长也向记者表示,业务发展转型是中小银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引入可以带来“换脑”、“换血”作用的新股东则是转型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监管不断收紧的背景下,龙江银行这样国有资本占股超过70%的金融机构,引入非国资实现股东多元化亦是其,业务转型发展的必要之举。”前述资深从业人士说道。

  相比在黑交所挂牌的股东所提出的条件,中粮资本则显得略微“佛系”。

  对此,北交所相关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粮资本未提出其他要求或是源于受国资委78号文的限制,国资委在《关于中央企业资产转让进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13〕78号)中明切提出,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有明确要求的,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作出限制。

  利润增速一年内断崖式下降

  龙江银行2017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其总资产为2427.25亿元,同比增长1.47%;各项存款余额1360.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1.4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15.6亿元,同比增长9.24%;不良贷款率为2.22%,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16.13亿元,与不良贷款比率为103.39%,偏离度相对较小。

  具体上,其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制造业(4.09亿元)、批发和零售业(3.17亿元)、农林牧渔业(2.66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2017年末,龙江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24%,拨备覆盖率179.88%,流动性覆盖率162.73%,主要考核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要监管数据“健康”,但同比来看,其2017年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均缩水明显。

  2017年龙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39亿元,同比减少4.9亿元;而利润增速则从2016年的36.33%断崖式下跌至2.38%。

  据其年报披露,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减少主要是源于其同业融入和投资业务净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在其损益明细表中则具体表现为,2017年利息净收入43.56亿元,同比增幅下降2.83%;投资类收益为0.01亿元,同比增幅下降99.81%;汇兑收益0.01亿元,同比增幅下降78.48%。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