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央行再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口径:首次纳1.5万亿“企业ABS”

2019-10-15 17:40:54 21世纪经济报道

  央行再度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口径:首次纳入1.5万亿“企业ABS”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 深圳报道

  10月15日,央行公告,自2019年9月起,央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简称企业ABS)纳入“企业债券”指标。

  今年10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看似简单,即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这短短一句话的定义,实际上既概括了社会融资规模的本质,又为未来逐步完善、修订该指标留下了空间。

  例如,“一定时期内”后面括号里的“每月、每季或每年”,既给了“一定时期”这个时间段以衡量标准,又为今后修订留下可能。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由于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成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根据定义,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共有134家机构备案确认2392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备案累计规模达31981.11亿元。其中,终止清算产品970只,清算产品规模合计12756.74亿元;存续产品共1422只,存续规模14984.09亿元。

  不过,2019年8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备案确认72只,环比下降5.26%;新增备案规模762.54亿元,环比下降7.83%。

  截至9月末的近1.5万亿企业ABS存续产品中,债权类产品存续1108只,占总存续产品数量比77.92%,存续规模12320.91亿元,占总存续产品规模比82.23%。未来经营性收入类产品存续268只,占比18.85%,存续规模1805.89亿元,占比12.05%。REITs类产品存续44只,占比3.09%,存续规模847.18亿元,占比5.65%。其他类产品存续2只,占比0.14%,存续规模10.10亿元,占比0.07%。

  截至2019年8月底,企业应收账款产品存续规模4781.88亿元,占总存续规模31.91%;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CMBS)产品存续规模合计1938.39亿元,占比12.94%;融资租赁债权产品存续规模1554.69亿元,占比10.38%;小贷债权产品存续规模1453.92亿元,占比9.70%。基础设施类收费收益权产品存续规模1059.48亿元,占比7.07%。REITs类产品存续规模847.18亿元,占比5.65%。信托受益权类产品存续规模合计702.97亿元,占比4.69%。上述类型基础资产产品存续规模占总存续规模比重82.34%。购房尾款等其他类型产品存续规模合计2645.58亿元,占比17.66%。

  企业ABS纳入企业债权统计口径后,2018年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695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

  近两年来,央行不断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将一些新的融资渠道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盛松成指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发布之初,有人说指标有重复,也有人说有遗漏。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并没有重复,但确实是有遗漏,有些数据如私募股权、股权众筹等没放进去。因为统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而有些数据当时无法准确统计,且这些融资渠道的数量当时并不大,因此在初始编制指标时没有纳入,但并不妨碍指标的应用。随着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有一些原先遗漏的指标有必要纳入。

  自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因为2018年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其规模及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盛松成表示,尽管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理论基础由西方国家提出,但其没有在国外落地生根,而是成为我国独一无二、首次创设的指标。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顺畅,更注重使用价格型指标而非数量型指标。二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资产端高度复杂、数据统计成本很高,由此导致的信息缺失进而监管不力,正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新兴转型经济体多渠道融资需求较发达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更为强烈,构建综合融资指标以反映多渠道加总后的社会融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具实践意义。

  他说,我国首创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开国际先河,反映了我国为弥补统计信息缺口而做的努力,日渐被社会各界接受与应用,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可塑性,也得到了IMF、BIS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认可。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