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国有车企“混改”提速: 行业整合如影随形

2018-10-16 07:35: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有车企“混改”提速: 行业整合如影随形

  本报记者 左茂轩 北京报道

  导读

  混改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在奇瑞汽车确定了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新投资人之后,10月8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预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10月9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长安旗下的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飞股份)38%股权拟出让预披露,挂牌价格待定,挂牌预披露时间从10月9日到11月6日。

  随着进口关税下调、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出台,面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多重因素都将倒逼国有车企由内而外进行变革。今年以来,不少国有车企已经开始探索混改路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混改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混改的目的是给国有企业注入更多活力,通过市场模式来经营,帮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会对自主发挥很好的作用。”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做强自主

  今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支持国有汽车企业与民营汽车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强联手,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

  这被视为汽车企业混改提速的强烈信号。8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此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的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会很快被发布。

  从宏观角度来看,混改是国企改革大趋势,旨为通过引入新鲜元素来增强国企活力、打破体制束缚。具体到国有车企混改,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做强自主板块。“从行业的发展形势上看,中国汽车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入向高质量增长,结构上的变化就变得很重要。车企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更能满足细分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表示。

  “目前国有车企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国有汽车企业长期主要依靠合资品牌获利,自主板块多年来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由于国有车企多年来僵化的体制。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反而是吉利、长城这些优秀民营车企在经营效率和盈利的能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随着合资股比的放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外界对于国有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有了更高的期待。

  不过,从各家上市车企2017年财报可以看到,长安是唯一一家自主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的国有车企;上汽、广汽合资与自主品牌同步发力,经营情况向好;东风、北汽、一汽、华晨明显过度依靠合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相关数据发现,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2017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均不足集团整体销量的四分之一。

  目前,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业内普遍共识是,只有多方联手,才能抢占先机。

  “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就是向上与合资竞争。当一些企业感到自己难以应对时,引入民营资本,寻找合作伙伴,是谋变求生的出路。”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如何影响产业格局

  尽管中国汽车销量已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市场“微增长”的特征同样越发明显。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则不断增加。面对新能源浪潮,新势力造车也纷纷涌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会越发激烈。

  “市场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对国有车企而言,引进新的资本,也会带来新的管理模式,从而让企业得到新的生机。”许海东表示。

  “国有车企向混合所有制转变,关键要能发挥民营企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弥补不足。但是,改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整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并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新四化”的契机,整体而言,面对改革的压力,产业的整体水平将进一步追赶外资,而企业经营状况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从大局来看,五年之后汽车业的合并重组一定是大势所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淘汰在所难免。对不少目前已经深陷困境的自主品牌而言,被强势的企业并购重组几乎是市场压力下的唯一选择。而市场逐步洗牌形成之后,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继续占据市场的主要位置。

  “国内领先的公司未来会进一步合并,强强联合,技术互补,最终形成龙头企业,并走向国际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可以预见的是,只有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车企才能最终留下。同时,在竞争强度变大的情况下,产品需要具备更快的创新周期,价格体系也要随之下探。这对于车企的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模式创新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有企业做强自主品牌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有着国家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当然,它们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市场、品牌、机制等发展过程的问题,关键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许海东最后表示。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