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华晨宝马打响股比放开“第一枪”:短期内中外等股比合资仍是主流

2018-10-16 07:35:32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晨宝马打响股比放开“第一枪”: 短期内中外等股比合资仍是主流

  本报记者 左茂轩 北京报道

  10月11日,以华晨宝马成立十五周年为标志,华晨宝马将成为第一家外资占股超过50%的合资企业。

  从1985年第一家合资车企上汽大众成立起,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外方股份不超过50%的合资政策终结,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了合资股比放开的时代。

  10月11日,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相继公布宝马以290亿元收购宝马25%。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股比开放第一例便靴子落地。

  这是一个即将迎来剧烈变局的关键时刻。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合资企业站上了新起点;而失去了政策保护伞的中国品牌,也将面临全新挑战。

  “在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在由大变强,要把握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两大趋势,谋求全产业链更宽泛、更深度的国际合作。内部谋求更大的协同,产学研更深入合作。协同、创新应该是未来中国汽车主旋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合作仍是合资车企的关键

  宝马集团打开了中国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的大门,也意味着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会发生变化。

  “股比放开后,后续一定会有车企跟进,合资企业双方的战略博弈才真正开始,外资公司一定会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股比关系。”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股比开放后,现有的合资企业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外资追求绝对控股,持有70%甚至更高的股份,部分企业甚至独资;二是外资追求51%-60%的股比,追求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三是股比维持不变。

  具体提升的幅度,则是双方的话语权及企业长远利益的谈判。“25%的股权是关联企业的标准,相互间有燃油积分和新能源积分的较大协同优势,因此保留华晨25%股权是对新能源车的政策的合理保障,对合作双方企业都是有意义的。”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外商投资整车领域的限制取消后,大部分外资企业肯定会追求绝对控股。股比开放后,股比调整成为商业问题,结果取决于外资的对华战略和中外双方的谈判能力。”10月12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松泉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上表示。

  如果外方控股,势必要加大在华的投入,进一步抢占市场。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从2018年至2040年),同时,宝马方面将对合资公司增加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投资,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此外,纯电动车型iX3将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全球。

  当然,合资品牌而言必须思考的是,面对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方的帮助。

  “中方和外方在合资企业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离开了中方的配合,外方即使是控股的大股东,也不会运作得很好,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市场,中国人更熟悉。合作共赢才是王道。显然,如何继续维持合作关系,才能双赢。”付于武表示。

  “放开股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什么也不会发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合资汽车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大家也都认可合资企业的价值,都会积极做下去。但是不排除有个别股比发生一些变化的现象,但是大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在吴松泉看来,现有大型合资企业已成长为具有较强体系竞争力的主体,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根本依托,其核心地位很难被冲击。

  “股比开放后,现有大型合资企业仍将继续发挥主要基地的作用。预计外资不会轻易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即使建立新的企业,短期内也不会冲击现有合资企业的核心地位。”吴松泉说。

  自主品牌走向何处?

  受公布股权交割公告影响,10月12日,华晨中国(01114.HK)复牌后股价暴跌26.58%,报7.9港元。市值仅为399亿港元,跌至近两年来新低。

  尽管目前仍然拥有华晨宝马50%的股权,但华晨中国的市值,不及估值1158亿元的华晨宝马的一半。一旦股比降低25%后,华晨中国从合资公司获取的利润将大幅缩水,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将因此受到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将被重新评估。

  事实上,2017年华晨中国的净利润为43.76亿元,同期华晨宝马盈利104.8亿元,华晨宝马对华晨中国净利润贡献为52.4亿元。扣除华晨宝马净利润后,华晨中国其他业务是亏损的,亏损额达8.6亿元。

  和华晨类似,一汽、北汽等国有汽车集团自主板块仍旧羸弱,长期处于亏损依靠合资反哺,而广汽、上汽的自主板块也只是在近两年才得以好转。随着合资股比的放开,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竞争将全面加剧,产业面临全面洗牌,而这将倒逼汽车国企加快改革和调整。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必须尽快提升自身实力,并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类似华晨宝马的股权调整应该近期不会蔓延,但目前警示股权变化的预期,能让自主企业明确现状,认清方向,深化改革,在几年缓冲期内提升,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细分市场,实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线路。”崔东树表示。

  今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7月28日起,汽车行业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乘用车股比开放大限距今只有不到5年时间,而在这5年时间,中国品牌必须更加明确自身在市场当中的位置。

  张绥新认为:“汽车行业是竞争性的行业,所以在保护期过去以后,确实到了应该完全放开、充分竞争的阶段了。虽然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掉,但是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保护伞下面是不可能产生的。”

  在张绥新看来,中国的自主品牌经过长期积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造型、内饰、动力系统等方面,与同等价位的合资品牌基本相差无几。现在唯一需要提升的是品牌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但这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风口,或许是目前自主品牌突围的新希望,关键是要抓住对外开放的契机,谋求合作共赢。

  “在充分、完全竞争的环境,没有保护,只有直面竞争。我们希望在大的全球化背景下,抓住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机遇,与此同时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合资、合作是必然的,不能排斥。”付于武表示。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