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董希淼:移动支付如何促进消费?

2019-11-04 16:00:4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4日电 题:《董希淼:移动支付如何促进消费?》

  作者 董希淼(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得益于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中国支付行业发展飞快,特别是移动支付在规模和场景上领先全球。研究表明,移动支付有助于促进消费增长、改善消费结构。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推动移动支付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从计划经济时期凭票购买到当下的“刷脸支付”,从各种规格的纸质票据到遍布大街小巷的二维码,从舶来品的信用卡到日新月异的移动支付,支付行业巨变是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变迁史的缩影,其背后是科技引领和社会进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超过8亿,2019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达237亿笔,金额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26%;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达1778亿笔,金额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23%。而网联的数据显示,“十一”期间网联平台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80%,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63%。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如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正在积聚。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基础作用继续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而移动支付正好可以大显身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通过最新数据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可促进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与此同时,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使得家庭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大幅增加,进而推动恩格尔系数降低1.65%。

  移动支付促进消费增长,主要体现在增强消费意愿、扩大消费范围和提高消费能力等三个方面。首先,移动支付有助于增强消费意愿。各类移动支付工具为消费者提供支付便利,其便捷性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同时,移动支付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心理账户”效应降低支付的心理损失,加速消费者决策行为。其次,移动支付扩大消费范围。线下支付局限于线下的面对面消费,而移动支付打破线下支付的时空约束,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消费,消费习惯和消费范围大大改变。再次,移动支付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部分移动支付工具还有消费信贷功能,可以缓解消费资金约束,提前释放消费需求,增强提前消费能力。10月20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银联与中国工商银行等60余家机构联合发布人脸支付产品“刷脸付”。以人脸支付为代表的创新支付方式,或将成为移动支付未来发展趋势,也将更好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还有助于消费市场进一步下沉,推动农村居民及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速及消费升级趋势反超城市居民及高收入群体。实践表明,偏远欠发达的地区对移动支付需求更旺盛。由于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服务难以触达,偏远欠发达地区居民往往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金融抑制现象严重。而移动支付的普及,有助于满足偏远欠发达地区居民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使他们以合理的价格享受更多金融服务。肯尼亚通过发展移动支付产品M—PESA,一跃成为全球移动支付比例最高的国家,是这方面的典范。在中国四五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对于提升居民金融服务、增加消费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下一步,中国应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发展,更好地发挥支付对消费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一是央行作为支付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在“严监管”的基础上“强服务”,坚持支付业务持牌经营,规范跨行清算行为,让支付回归支付,清算回归清算,服务回归服务,维护好支付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移动支付从业机构要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特别是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移动支付产品良性创新,增强高质量的支付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安全与便捷的支付需求。三是要加快夯实支付基础设施,补齐支付体系短板,尤其要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三农”支付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使移动支付更易触达农村各类主体。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增强移动支付用户的基本金融知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广大消费者应坚持正确消费观,善用移动支付,合理安排消费,有效识别金融骗局。(中新经纬APP)

董希淼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