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外参>>正文

特朗普急呀,美国制造招商引资还差三口气

2018-11-06 17:32:57 参考消息网

  金参考|特朗普急呀,美国制造招商引资还差三口气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近日,一则富士康公司美国建厂缩水的新闻在中美两国均引起关注。富士康公司原先承诺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一座100亿美元的先进工厂,并创造大量就业。但是,在实际投建后,富士康却大幅缩减了建厂规模和招工数量。该新闻同时披露,威斯康星州州政府为此次招商引资付出了30亿美元的补贴及其他减免措施,创下了美国为海外企业补贴的纪录,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经为富士康这一项目公开站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特朗普看来,富士康美国项目意义重大。该项目不仅能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协助共和党保住在该州岌岌可危的选民基础,也能够向外界证明特朗普所提出的利用贸易保护措施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策略可以奏效。然而,特朗普这种焦急的心态也很容易被人利用和误导。

  利用地方补贴吸引外来投资在美国并非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宝马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投资建厂,并利用附近的海港出口其产品。当地政府一共给宝马公司提供了1.3亿美元各类补贴。作为回报,宝马公司在该地区投资了22亿美元,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且带动当地成为美国新的汽车业制造中心。

  宝马项目算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但密苏里州的Mamtek糖厂则是反面典型。该项目诱使美国地方政府发放了3900万美元特别债券作为启动经费,并提供了1800万美元的税收补贴。该项目很快被证明是一场骗局,投资方很快辞退了雇员并宣布破产,给当地政府留下了数千万的债务。

  从以往案例看,在美制造业投资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不是依靠补贴,而是靠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宝马公司在美国南部建厂时,刚好赶上美国接近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汽车产业链开始整体从底特律周边向南部迁移。而失败的补贴项目都有一个类似的原因,那就是政府过于急功近利,让投资人把如何套取更多政策红利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的项目通常都难以长久,投资人在获得全部补贴或补贴减少时就会另寻他地。

  当前,在特朗普减税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积极补贴下,美国制造业出现了近20年来最强劲的一轮景气期。但是,在特朗普政府没有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之前,美国制造业很难发生“历史拐点”,重新步入长期稳定的上升期。

  其一,为企业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富士康食言的部分理由可以理解。由于特朗普和威斯康星州州政府给该项目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意涵,而该州又即将举行州长和州议会选举。一旦共和党在此次选举中失利,被打上政治标签的巨额补贴很可能打折或被取消。投资者面临这种情况时只能留有后手,保留未来追加投资的余地,进而与下一任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特朗普上任以来,两党极化愈发严重,政策分野更加明显,任何一党都不愿让另外一党轻易得利。特朗普频繁在推特上向企业喊话的做法加剧了美国商界的政治化,逼迫企业在两党中选边。在这种环境下,美国的选举制度和两党支持者大体均势的现状让美国政治的摇摆加剧,企业自知特朗普和共和党的很多政策和许诺无法长期延续,自然不敢大笔扩大投资。

  其二,为企业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对外经贸政策。当前美国制造业的复苏主要是依靠国内经济的持续改善而非外部市场,这给美国制造业设定了一个上限。事实上,如果仅依靠北美市场,美国制造业岗位不仅无法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高位,甚至可能已经在接近增长的极限。开拓海外市场则需要美国继续拥抱自由贸易,与主要贸易伙伴结成稳定的贸易协议,但是这与特朗普当前所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背道而驰。在美国尚未扭转这一趋势前,跨国公司难以将美国作为服务全球市场的基地,即便短期因贸易摩擦需要转换产业链,跨国公司也会优先选择政治上较为中立的地区。

  其三,适应新一轮制造业投资的趋势与特点。特朗普所希望的美国制造复苏是回到上世纪50、60年代的战后黄金期。彼时,美国制造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高达40%,制造业也是美国国内提供就业最主要的行业。这种期望与当前全球新一轮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不相符。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对劳动力、地理位置的需求开始降低,更加看重所在地资本、人才、能源、通信的基础条件。制造业已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创造众多就业机会。以西门子近期在美国佛罗里达所兴建的工厂为例,该工厂投资1.39亿美元,占地21万平方英尺,却只有350名雇员,意味着每投资近40万美元才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这种资本密集型的“无人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业投资的主流模式,而这与特朗普寻求借助制造业大幅创造就业的初衷相距甚远。

  美国制造招商引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普世性。这些困难在短期内将阻止制造业加速向美国回流,能够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营造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中国制造也将面临全球制造业新一轮变革的重大挑战。如何看待一个无法创造巨大就业的制造业,将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文/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编译/李峥)

富士康龙华科技园。

(编辑:董湘依)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