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王振耀:精准扶贫创新 影响力投资与社会资源的开发

2018-11-16 16:02:5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6日电 题:《王振耀:精准扶贫创新 影响力投资与社会资源的开发》

  作者:王振耀(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

  贫困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即使在福利体系相当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贫困。在政府实施减贫政策的同时,公益慈善组织往往都要基于自身的使命,从多个角度与政府配合,推进精准扶贫的开展。

  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公益慈善组织运用创新的工具来参与扶贫,使各类项目更加精准化,解决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产生了不少典型与经验。大体上,这些经验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创办社会企业,运用商业的力量精准地直接化解贫困问题。在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产生的社会福利企业,是相当典型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主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核心来设计经营业务,运用商业体制的力量从而直接解决社会各类问题,中国的社会福利企业就是直接解决残障人士就业。正是由于企业的社会性质,所以往往与政府关系密切并受到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在英国,社会企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如在监狱举办餐厅并对外营业,从而减少服役人员的再犯罪现象;有的则经营慈善超市,对贫困人口直接救助;有的则是从事职业培训,促成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二是拓展社会工作,通过促进社会服务业的专业化对各类困难人口实施多种形式的有效服务。发展社会服务业是当代世界的一大潮流,公益慈善组织往往将这一服务更为精准化,对准具体的家庭与相关人员,运用精准的项目来解决困难家庭的急迫需求。如自闭症的儿童如何融入社会,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社会问题。公益组织往往将这些家庭需求化为具体的专业化培训项目,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从而使这类群体的困难得到有效缓解。我国慈善人士组建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在解决残障人员就业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开展的乡村社区儿童社工项目,则从体制上建立了覆盖社区全体儿童的社会保护网络,从而促成了留守儿童各类困境儿童的保护与照料。

  三是创新公益项目,不仅提升贫困社区的“钓鱼”能力,还要输入“养鱼”的良性水源,促成连锁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慈善性的扶贫,往往注重开发贫困社区的生产能力,国际小母牛计划就是一个典型。这一项目的内容,就是支持一个地方养母牛,同时又要求在项目村庄取得成功后向另外的贫困村庄送母牛,从而避免了被动依赖的现象,贫困地区由此也加强了区域之间的互助联系。类似这样的扶贫项目,包括助学助教助医等,在多个地方展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大灾的救助过程中,有的慈善组织如慈济基金会适合救灾的紧迫需要,将发放救灾款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成年人只要参加重建的活动就可以得到救灾资金,即使自家的基础性修建,也是如此,这就大大提高了灾区的活力。盖茨基金会甚至将消灭一些疾病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从而开展多种项目,包括开发药品,发明技术,如激光打蚊子、无水厕所等,使得高科技与扶贫也结合了起来。

  四是运用艺术振兴乡村。这是国际扶贫的一个新趋势。超大城市的繁荣与乡村的凋敝,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如何妥善解决这样的问题?各国出台过不少的政策,比较而言,我国的精准扶贫成效更为显著。在日本,以福武总一郎为代表的慈善家发起了艺术振兴乡村运动,他们拓展大地艺术的理念,在偏僻的乡村与海岛引进艺术家的作品,开发乡村的固有价值,从而大大促进了乡村的振兴。在中国,有的慈善组织开展美丽乡村项目,将贫困救助与乡村基础设施的改造结合起来,引进艺术作品,将乡村的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对贫困乡村产生更为积极的社会影响。

  五是社会影响力投资。这是金融与公益慈善的最新结合趋势。公益金融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工具,其最为突出的典范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发起的对贫困妇女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一项目只给贫困家庭的妇女贷款,并且只贷很小的款额,贷款者即成为银行的股东,还建立联保机制,最终促成了国家农民银行的建立。在中国,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中和农信小额信贷项目为代表,借鉴国际经验,在贫困地区建立起社会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在项目区与精准扶贫政策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系。

  最近一些年,在国际上,以英国慈善机构为代表的影响力投资更是建立起专门的投资机构,调整有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参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发行社会影响力债券,开展公益创投,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影响力投资而得到较大的营利性回报,甚至开办社会债券交易所,从而使金融力量与慈善事业有机地融合。

  分析社会精准扶贫的国际国内实践,不难看到,公益慈善组织的扶贫,在过去捐款捐物的基础上,正在向多方面的创新发展。与商业经营行为的结合、与专业服务体系的融合、运用金融与艺术作为工具来消除贫困,都使得公益慈善事业展现出巨大的社会活力。而所有这些创新,往往都能使扶贫的项目更为精准,更具有社会参与性,从而使贫困人口得到更为实在支撑性的帮助。

  更为突出的是,在慈善与经济发展结合日益深入的进程中,许多企业开始自觉地将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路径,甚至将商业投资与影响力投资相结合,从而使企业更加具有社会性。无公益,不商业,正在成为一种日益增强的社会共识。(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