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大湾区人才流动:突破税制薪酬等多方制约是关键

2019-11-18 08:33:04 证券时报

  大湾区人才流动:突破税制薪酬等多方制约是关键

  证券时报 罗曼

  “我今天上班又花了2个小时,黑衣人不断阻碍我们上班出行,港铁都停运了,大家只能坐巴士,路上不断遇到各种路障,好在还是安全抵达公司。”在中环某券商任职的颜先生向证券时报记者抱怨。

  目前香港局势越发紧张,11月13日香港教育局发布通知,全港学校于14日停课以策安全。然而即便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记者对多位香港本地人进行了采访,问及是否有考虑来大湾区内的城市工作,毕竟这些都是距离香港最近的内地城市,但大部分人表示不会来内地工作。

  而在记者对多位港人及澳门本地人采访对话中发现,掣肘大湾区人才流动的几大因素主要集中在薪资水平、税收制度、文化认同、子女教育和网络环境等五个方面。

  “你想想我们内地人在香港工作的都不愿意回大湾区,何况本地人呢?事实上,港人对大湾区战略规划知之甚少,他们也不太关心这个规划到底能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某大型中资企业上班的香港市民江先生向记者表示。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讲座讲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向香港人讲解大湾区对香港以至对香港各界的重要性,同时释除一些误解和疑虑,为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扫除内部阻力。

  由此可见,湾区内人才流动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流动陷入瓶颈

  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后,中央推出一系列惠及香港、澳门的优惠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购房福利、子女教育以及医疗保障。根据公布的相关政策措施,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将豁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所需的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港澳居民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

  其次,政策还提出保障港澳居民或居民随迁子女按规定享受居民地学前教育服务,以及落实港澳居民子女按当地随迁子女有关政策参加中考,入读高中。

  第三,为方便在大湾区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在当地就医,中央政府同意允许在大湾区内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器械,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

  这一系列的惠港澳措施都旨在加快湾区内部社会融合,大湾区由以往的注重资本引入,转向资本和劳动力引入并重,“其实这些措施都很明显,就是希望港澳同胞能够多来内地发展,他们比较关心的子女教育、养老问题等其实都已经开始在逐步完善,只有港澳两地人员互通有无,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才有更足的动力和基础。”香港某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崔教授向记者表示。

  上述措施对于港人来说确实放开了购房条件,以及解决了子女教育、老人养老问题,然而对于多数港人来说其实并不适用。糯家中介向记者表示,相比之前港人内地置业的诸多限制,目前改善了很多,但港人如果在深圳买房,基本需要全款付清,内地银行不支持港人贷款买房,此限制对澳门人大湾区置业同样如此。目前靠近香港关口的地方比如皇岗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等房价均价都在每平方米10万左右,将大部分港人挡在门外,如果他们能够在深圳全款置业,这些钱足以让他们付清在香港购买一套豪宅的首付。

  香港的士司机李先生向记者表示,“我不会去内地生活啦,购房放开我也买不起内地的房,香港医疗保障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如果我去内地,将来我老了生病了,能够看病的医院还是很少,我在香港的养老金是否能够支持我在内地使用?”

  而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江先生向记者表示,“香港的教育资源要远好于深圳,而且深圳本身的教育资源也是相对匮乏,论国际学校的质量,内地差太远,所以我还是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

  澳门江门青年会理事长夏俊英向记者表达了同样观点,“身边很少有澳门人会来内地生活,因为澳门是一个节奏相对较慢的城市,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在教育方面,澳门从2007年起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在最受关注的住房方面,政府提出了‘社屋为主,经屋为辅’的公共房屋发展方针,不过最让人有幸福感的还是独特的‘现金分享计划’。”

  所谓的“现金分享/派送计划”,简单点说就是直接发钱。根据澳门政府的规定,受惠范围包括全体澳门居民,没有年龄限制,只有永久和非永久的差别,要知道像这样的福利政策,除了芬兰、荷兰还有新加坡,世界上其他地方并不常见。

  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环球事务处处长许声浪从两方面分析了很多香港学生不愿意去内地大学的原因,一方面香港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比内地大学高很多,学生有机会去参与很多国际活动;另一方面,内地的大学在招收香港学生的时候没有吃透政策,他举例谈到,内地大学只招香港考DSE(香港入读大学前统一的考试,没有户籍限制,类似国内的高考)的考生,这样自动排除了香港30%在国际学校就读的优质生源。

  突破税制是关键

  港澳与内地在融合方面的困难还体现在税收、薪资、教育理念、网络限制等方面。香港市民杨先生向记者表示,一是内地税收太高,在香港,年收入在40万以下的收入群体基本上不用缴税;二是工资水平差异,在香港毕业生到手工资平均有1.5万港元;三是文化认同,教育理念不同,担心难以适应;四是,内地在网络方面的某些限制也是考虑之一。

  具体到税收制度,以香港为例,香港有两套个税标准,可以累进税率或标准税率计算,以缴税较少者为准:1、标准税率以净入息总额的15%计算;2、以薪俸税累进税率计算。由2018、2019年度开始,薪俸税边际税阶由45000港元增至50000港元,并由4个税阶增加至5个,边际税率分别调整为2%、6%、10%、14%及17%。

  由于内地的个税税率比港澳高,如果港澳人士在内地一年工作超过183天,则要按照内地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专业人士估计,同样的收入水平,内地个税税负要比香港薪俸税高。

  南风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个税最高15%,与内地有差异,如果能突破“税”的问题,可以更快速吸引人才,促进湾区内人才流动。

  今年5月25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对外表示,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如此大的优惠也引起了市场关注,然而这一优惠政策同样是有条件的。

  比如对于紧缺人才的规定,税收优惠人群只适用于高端顶尖人才,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应用核心技术人员以及解决方案研发人员等,对于大部分想来内地工作的港人来说可能并不适用于上述紧缺人才的规定,对于促进人才交流依然是掣肘。

  而在文化认同方面,刘兆佳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向香港人讲解大湾区对香港以至对香港各界的重要性,同时释除一些误解和疑虑,为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扫除内部阻力,从教育层面、精神层面让他们对内地文化产生认同感,如果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只关注建了多少实验室、办多少大学、给多少补贴这种物质层面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香港政府在宣传推广大湾区方面其实并没有做到位,导致很多港人对于大湾区一体化没有什么概念,也非常漠视,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度越来越低,融合也就变得困难,因此需要将大湾区规划所提的建议积极地、清楚地宣传出去,更便于他人理解,才更有利于港人接受信息,从而促进港澳两地的人才流动。”崔教授表示。

(编辑:张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