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房产>>正文

房企标杆万科为何频发“楼塌塌”?你今年买的房敢住吗?

2018-11-27 00:08:2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7日电 (李鹏飞)前两年销售额频创新高的房企今年密集进入交房期,武汉、成都、南京等地频繁爆发质量维权事件,就连曾经是品质保证的万科近日也发生了坍塌事故。到底是什么在促使房企不顾建筑质量铤而走险?今后买房除了要为“买得起”发愁,是否还要为能否“活下去”担忧?

  万科资料图 中新经纬 马明超摄

  万科年内曝出多起质量事件

  万科9月在深圳的秋季例会会场高喊“活下去”,一度引发广泛讨论。然而,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让业主更担心的怕是自己是否能“活下去”。

  11月12日下午,广东中山市古镇镇的一个万科在建项目发生地下室顶板局部坍塌事故。古镇镇官方通报称,已确认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初步调查分析,坍塌原因是填土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且大型满载平板车停放不当,导致顶板过于集中荷载,造成局部坍塌。14日,万科道歉称,工地已全面停止施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交付客户的是安全合格的房子。

  据《投资者报》26日报道称,该万科项目业主发现,原本应停工待查的工地每到夜间却仍在偷偷施工,与此同时,业主的退房诉求也因或明或暗的阻力一次次落空。

  这已不是万科今年以来第一次被媒体曝出质量问题。

  10月12日,据媒体报道,西安万科高新华府发生塌方,紧临着一个工地基坑,深度大约10米左右,整段围墙及绿化带塌陷,塌陷区域距离单元门不到两米,目测塌方路段长约100米左右。对此,西安万科声明称,实际情况系西沣路一其他企业工地施工现场出现基坑局部塌陷,波及西安高新华府小区与该工地相连道路出现局部沉降。

  8月18日,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小区一住户家中阳台突然出现垮塌现象。据住户介绍,该房从交房至今不过6年,并且当初全部为精装交付标准。武汉万科表示,或许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二次浇注方式造成了阳台开裂。

  更早前,今年1月,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锦庭的新房刚交付不足一个月,一场暴雪后入户钢结构雨棚就倒塌了……

  为何建筑行业事故频发

  这些并不是孤立事件。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的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数据显示,上半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

  近年的新房质量问题,甚至连行业内人士也不讳言。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军今年8月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公开表示,他一直劝身边的同事这两年不要买房,因为近两年的房屋质量是最差的。

  为什么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甚至连知名房企也陷入坍塌黑洞?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指出,高周转抢工期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周转越快,利润越高;为了高利润,必须高周转。多年前,万科是高周转模式的领头羊;“5986”就是当初万科高周转的数字密码,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8成,产品必须6成是住宅。可惜,房子盖得再快,总还有个限度。一旦越过红线,事故就难以避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高周转企业更要注意质量和风险把控,不能盲目下指标,压缩工期,要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以免欲速则不达。

  房企钱紧:今年进入偿债高峰期

建筑物 中新经纬 王潮 摄

  高周转难以遏制或与不少房地产企业感受到“钱紧”的压力有关。连财务稳健、资金充沛的万科今年以来也感受到了压力。今年9月,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不无焦虑地指出,万科今年设定了6300亿回款目标,目前完成不到一半。从万科的财报可见,截至三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升至84.93%,从2014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增长,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房地产牛市时各大房企疯狂发行的债券,2018年已逐渐进入偿付高峰期。

  恒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4年是房企偿债兑付高峰。2018下半年到2021年是集中兑付期,规模分别为2.9万亿、6.1万亿、5.9万亿和3.4万亿,2022年及以后总计仅0.9万亿。其中,规模最大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在未来4年集中到期;公司债2015-2016年集中发行,也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到期。

  海通证券报告显示,2018 年三季度末A股地产企业流动比率是1.48 倍。2018年三季度末A股地产企业有息负债率为239.2%,当前开发商的负债水平处于持续回升态势。

  央行也注意到房地产行业杠杆风险问题。近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下称“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率过高等风险要关注。

  而且,今后房企借钱或许越来越不容易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则认为,关于房企的融资渠道监管未来可能会有所加强,重点会监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并可能加大对于违规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房产调控不放松的大背景下,针对房企的融资仍然不会“网开一面”,更多上市房企通过发债等再融资方式或被暂停审核,目前融资成本不断偏紧的现状仍将持续。(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万可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