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吴晓求:正确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2018-11-28 16:42:4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题:《吴晓求:正确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作者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就在探索这个问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市场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

  总体上看,40年改革开放遵循了市场是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但有时候也会背离这个原则。经济好了,就忘掉了这个原则,觉得市场作用是不是太大了?实际上,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都体现出如何理解市场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我们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哪一天不尊重市场规律,哪一天不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就会出大问题,就会走弯路,最终都要回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上。

  如何理解政府的角色?

  关于政府角色的讨论,理论上是清晰的,但有时实践中则不清晰。我们时不时地过分夸大了人为的作用,过分夸大了政府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把握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我们不搞新自由主义,完全没有政府,那不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在恰当的位置上去引导经济发展的道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要清晰。

  有人说,政府是守夜人的角色,有可能。政府的作用更多的是营造经济和社会环境。政府非常重要的职能是观察经济变化,采取相适应的政策,去烫平或减少经济波动。这个政策是变化的,是根据经济的实际状况、经济周期的变化而调整。对经济周期的理解非常重要。当经济处在一个不太好的时候,处于下行的态势,如果我们仍然延续经济高涨时期的政策,那政策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实际上,在当前中国经济趋势下,降税、减低费用是非常重要的政策。

  政府的职能是为企业服务。企业碰到困难的时候要为他解决困难,要营造一个适当的环境,让企业度过困难。企业是财富创造的主体。企业发展了,财富才会源源不断。环境的营造、政策的实时调整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不应以财政收入的增长为目标,这不是政府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不应以GDP的增长为目标。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和社会福利水平,是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

  有时候,我们会忘掉这些根本的东西。经济不好不要完全归结于经济周期,那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办法。实际上,很多经济问题与我们的政策不到位或者错位有关系。笔者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策,没有宏观调节的功能,心中的目标永远是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政策首先是宏观经济政策,首先是宏观调节的职能,必须要有宏观的视野,要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

  中国的货币政策远比财政政策做得好。说实话,要没有中国式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保持40年是很困难的。有人经常批评我们的M2增长太快,货币超发,那是因为有些人不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

  中国经济的成功,首先是体制改革。改革释放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力。中国人只要不捆住手脚,不束缚思想,就有无限的创造力。40年经济增长首先是体制改革推动的。体制改革得益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社会经济就会停滞。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首先是基于思想解放。

  第二是对外开放。开放给中国注入了巨大活力。开放是改革的核心。没有开放,改革就找不到目标。只有开放才能找到改革的目标,才能知道我们的体制必须与先进的管理体系、经济规则相对接,与文明世界相对接,与市场化规则相对接,与全球化规则相对接。所有这些只有开放才能完成。所以开放给了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给了中国人巨大的信心。开放也给我们带来大量的资金,1978年全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今天外汇储备基本稳定在3.1万亿美元。开放是需要勇气的。在当时封闭、计划经济观念僵化的年代,没有超人的勇气,对外开放是做不到的。小平同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做出改革开放这样对未来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决策。

  第三是科技和人才,对中国经济40年的增长非常重要。有些人试图否认中国大学的价值,实际上,没有中国大学的发展,没有为世界培养这么多的人才,中国经济不会有今天。从70年代末到80、90年代,我们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他们思想不被束缚,有理想、有才干、有担当。40年两代人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

  第四是金融。从技术层面看,如何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非常重要,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微乎其微,货币政策做了巨大贡献。我们走了一条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独特的道路。中国经济的外向性和外汇管理制度,使我们有相当充裕的金融资源,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金融资产膨胀速度比经济增长快得多,大概以两倍的速度在膨胀。1978年中国经济货币化率0.3左右,现在是2.1,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一指标,既有泡沫的成分,也有金融深化的成分,更有中国经济和金融独特的奥妙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金融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善于利用金融杠杆去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过去一个时期,过分强调去杠杆,但过度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和金融有很大的负面性,为未来的金融动荡埋下了种子。笔者赞成优化杠杆,反对在金融体系内搞杠杆游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本质上是通过杠杆来完成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除运用杠杆以外还必须通过改革来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贷款融资服务,支付、并购、财富管理、信息这些都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所有这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完成。

  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首先是市场化方向的改革。金融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融资者需要多样化的融资工具,财富管理者需要多种金融资产,只有改革金融结构,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最重要的是创新。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严重误读了金融创新,以为金融风险都是金融创新带来的,笔者不赞成这个判断。中国金融重要的发展动力来自于金融创新,来自于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金融组织形态。让大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似乎不太可能,或许只有发展PE、VC、天使基金等新金融业态才可以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金融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系列金融制度业态和多种金融工具,与处在不同周期的企业相协调,这是金融的责任。金融要通过制度创新去孵化这些企业。衰退期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基金让其并入其它企业,完成转型。这些都要靠金融创新来完成,金融创新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重要的机制。不要妖魔化金融创新。

  金融体系需要大江大海,也需要小溪小湖,只有大江大海是不够的,还必须保持小溪、小河的流动。小溪、小河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石油、中石化、一汽等大企业很重要,但数以百万计的小微企业也很重要。主动脉很重要,毛细血管也重要,毛细血管堵住了,人体就会腐烂,别看仍然活着,但很不美、很不舒服。金融监管对金融发展趋势规律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把握。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首先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其次是金融的科技化。我们必须通过高科技来推动金融的变革。金融的变革主要通过两种力量来推动:一是通过市场的力量脱传统金融融资的煤;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脱传统金融支付的媒。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的力量很大,科技的影响很大。(中新经纬APP)

  (以上内容据吴晓求教授出席并发表题为《正确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演讲整理。)

  吴晓求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