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明明:备付金新规对流动性有何影响?

2018-12-06 16:00:25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6日电 题:《明明:备付金新规对流动性有何影响?》

  作者 明明(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近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机构撤销开立在银行的客户备付金账户。备付金安全一直是监管关注的重点,此前监管曾要求支付机构要在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目前截止日临近,原有的备付金账户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集中交存后继续保留的意义不大,因此将被撤销。那么约一万亿的备付金的集中缴存,是否会在年末带来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备付金入表

  央行给出明确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但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也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关于客户备付金制度一直争议颇多,央行为此接连出台文件意图最终实现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为了贯彻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制度,在2017年6月开始,央行资产负债表“储备货币”中多增了一项“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项即为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个科目由2017年年底开始暴增,除4月、5月、6月短暂持平,在全年保持增长。从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目前存缴在央行的备付金规模已经由2017年6月的841亿,增长至10月的9957亿,增长了数十倍。这一方面反映了集中交存工作有序进行,也侧面说明了支付机构发展迅速,其风险不容忽视。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备付金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变革

  客户备付金的规模巨大、存放分散,在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建成前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据央行说法有以下四点:

  一是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在2014年曾出现数起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共计造成资金风险敞口逾14亿元。并且,由于银行有存款需求,支付机构有较强的议价地位,银行往往在监管层面上严格程度不够。

  二是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但收益归属难以判断。按照行业惯例备付金收益是归属于支付机构,但仍有争议。并且备付金的利息收入往往会占第三方支付机构净利润的一大部分,尤其是对于地方性、小规模支付机构。

  三是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四是是客户备付金的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

  为弥补监管空白,央行逐步建立有关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的监管政策,政策循序渐进展开对市场冲击有限。我们梳理如下:去年1月份,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结合图1,央行在去年6月起,年内集中存管备付金规模稳定在900亿左右。随即央行在去年12月底第二次调整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比例,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这也使今年央行集中存管备付金规模开始激增至4月份,达到稳定比例。2018年6月29日,央行继续对稳妥推进提高交存比例,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原有的备付金账户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集中交存后继续保留的意义不大,因此将被撤销。直至近日,在100%交存备付金的时间截点前一个月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各支付机构等相关方,确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支付机构明确销户时间。央行自去年年初以来,分步实施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历时近2年最终落实了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备付金实现集中交存后,各机构分别在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就将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将被撤销。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集中交存对流动性有何影响?

  监管的核心在于减小系统风险,促使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源。此次备付金100%交存带来的冲击巨大,所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在支付机构收入占比较高,地方性、小规模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收入来源简单,对备付金利息收入依赖度更高,这种打击极大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对于大的支付机构而言,在和商业银行业务接触时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砝码,对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因此备付金新规对于整个支付行业而言都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了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源。

  理论上而言,存放在银行的备付金除去存款准备金外,余下的存款可以形成超额准备金或者进行货币派生,而备付金集中交存央行后相当于回收了银行间的部分流动性。按照目前大中型商业银行平均13%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粗略计算的话,从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推算,至10月份银行层面直接减少约8663亿元可用来投放的资金。8663亿增量冻结资金中,已有约50%已经在5月底之前冻结了。

  目前集中交存工作已经步入尾声,考虑到今年央行近期对流动性的管理更加精细,后续或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对冲影响。按照央行六月份下发的文件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目前备付金交存比例预计已经达到90%左右,而6月以来月均新增交存量规模在1237亿左右,整体规模不大。12月集中上交日期为12月10日,考虑到年末银行考核压力较大,市场流动性需求较高,预计央行或以增加逆回购或者MLF操作的方式进行对冲。

  整体而言,近年来随着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备付金规模增长迅猛,而备付金集中上交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备付金账户的撤销是顺应监管发展,自然淘汰的结果,便于集中监管减小系统风险的发生,同时促进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值得注意的是,备付金集中交存导致商业银行的部分流动性被回收至央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紧流动性的作用。但考虑到监管在执行具体操作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此对市场的短期冲击较小。综上,备付金集中交存对流动性影响有限,短期内资金面平稳,但短端资金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相对而言长端仍有一定的空间。(中新经纬APP)

明明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