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许维鸿:供给侧改革的软着陆,旨在赶走灰犀牛

2018-12-26 18:25:1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6日电 题:《许维鸿:供给侧改革的软着陆,旨在赶走灰犀牛》

  作者 许维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安邦智库研究合伙人,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随着2018年1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诸多解读都围绕着“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下行压力”而展开。其实,经济增长的主要压力,并非来自外部市场,而是过去几年供给侧改革不断在驱赶“经济灰犀牛”——也就是那些长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房地产产业从野蛮走向成熟

  无论是零售业数据,还是工业产出增长,都与中国的房地产业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而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一只“灰犀牛”,就是潜在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离我们最近的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积聚并最终破灭,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海啸”般的冲击。

  因此,过去几年中国在房地产领域主动限制“投机性”炒作、限制金融领域为房地产业“变相输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化解房地产行业周期对整个经济的巨大潜在风险。作为代价,房地产上下游的制造业扩张减速,并最终波及到消费领域。这都是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必然过程。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居民购房意愿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行业经营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租赁市场,关注存量房屋的“租售比”,这意味着产业健康化进程加速,经济数据也将恢复正常。

  2、清理僵尸企业的流动性黑洞

  威胁中国经济的另一只“灰犀牛”,是依然在困扰日本经济的所谓“流动性陷阱”,也就是中央银行被迫超发货币“拯救”通货紧缩;伴随着各级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最终透支中央政府的信用。过去几年来,中国清理地方政府债务,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感受到了融资压力,被迫收缩那些低效率的基础设施投入,更加注重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和税收。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对“僵尸企业”的清理,也让央企更加聚焦主业、商业银行减少对国有经济的无效贷款,最终使得广义货币(M2)增速持续下降。货币增速的下降,是金融去杠杆的良性出清,稳住了汇率预期,逐渐化解系统性的政府信用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零售和产出的增速。

  当前,央企“债务去杠杆”和“聚焦主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背后是坚决清理体系内的存量不良资产。近期,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国资委已完成超过1500户企业“处僵治困”任务。国家发改委也公布了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去年同期继续大幅增长,显示了中央对存量“僵尸企业”清理的决心。地方国有资产的“僵尸企业”清理,则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民生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特别需要“底线思维”。

  “僵尸企业”清理的上半场,各级政府创新手段频出,但是对于坚定“看多中国”的国内外投资者,依然期待更快节奏的全国性“僵尸企业”清理,期待存量资产证券化发挥更大作用,吸引更加多样化的资金和资本,最终引领A股市场走出阴霾。“僵尸企业”出清是新时代改革的攻坚之战,也可以成为创造财富的大市场,存在大量“可能被低估”的企业,值得各类资本积极追逐。

  3、中西部经济的落差再平衡

  中国经济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均衡,既是长期困扰政策制定者的挑战,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战略纵深空间。中西部持续增长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过去四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外向经济的迅猛发展,东南沿海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和工业产能、拉高了沿海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造就了与中西部省份生产成本的“落差势能”。这几年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内迁”,将制造业产能从珠三角和长三角迁移到包括江西、安徽、重庆等内陆省市,带动了当地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有效缓解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而被冲击的“中国制造”竞争力。产业的再布局,也为中西部企业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另一方面,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建设,让中西部经济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随着人力、货物、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成本降低,不仅改善了投资者对中西部省份的增长潜力预期,更大大增强了中西部省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数字技术进步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视。以“中国硅谷”贵阳“大数据”建设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新经济发展模式,对城市地理、地缘位置的硬性要求在降低,区域经济发展跨越了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

  当然,从中西部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转化为中西部全面崛起的新格局,依然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首当其冲的,就是中西部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难度,远远大于东南沿海各省市。另一个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短板”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以沪深交易所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中心,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属于传统的陆权国家,内陆地区的生产、文化、宗教具有不同于海权体系的独特之处,需要相对独立的“陆权金融”体系建设。

  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东南沿海“先富带后富”的模式延展,是中国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纵深。也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布局的角度考虑,更加合理地进行人口、产业布局,才能真正最大化发挥中西部增长潜力的牵引作用,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转型升级。(中新经纬APP)

许维鸿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万可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