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扩大开放不会威胁中国金融体系安全
中新经纬 | 2020-09-08 11:06:29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8日电 题:《徐洪才:扩大开放不会威胁中国金融体系安全》

  作者 徐洪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自2020年7月23日起施行,金融业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正式清零。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复工复产的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快马加鞭,不仅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了业务范围、降低了股东资产规模和经营年限等方面的资质限制,而且在企业的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实施国民待遇,同时推进会计税收交易制度等与国际接轨。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内金融体系面临很大的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能够进入境内金融市场,参与中国金融发展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使新的机会就在眼前。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的很多外资机构已经开始进入国内金融体系,或者正在准备进入,未来中国金融体系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扩大开放不会威胁国内金融体系安全

  正在举行的服贸会上,众多外资金融机构也带来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未来的金融消费、金融投资、金融服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对于未来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空间,首先应是规模的扩张。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已经增长到7.74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7%。外资持有7.74万亿的资产规模,在金融体系里占比还是较低的。现在银行体系资产超过300万亿,债券市场的规模超过100万亿,A股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超过70万亿,保险机构的资产规模超过20万亿。相比之下,外资持有人民币的资产,尽管增长势头很猛,但是占比还是偏低,未来增长空间还很大。

  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放开,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跟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公平竞争,预计在未来10年内会快速成长。

  防控风险与规范经营并重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监管方面要求推动金融系统今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完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为了确保这些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是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当中,特别是要流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以及外资外贸等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第一是敢贷,就是银行的相关决策者领导人,要对其实行尽职免责。以前存在终身追责的机制,因此很多银行领导人不敢干。

  第二是愿贷。要提高认识,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资金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拓展原来的传统业务,还是开拓新的业务,都需要把防控风险和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让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防控风险。

  最后是能贷。要补充银行资本金,通过央行降准再贷款,通过创新各种融资形式来增强银行防控风险的能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落实资产质量分类,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增提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创新性地处置不良资产

  对于处置的难点,要妥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今年银行系统计划处理3.4万亿的银行不良资产,相比于去年的2.3万亿,有很大的规模扩张,当然这也是在风险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资产五级分类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资产一律予以核销,不要挂在账上,要让这种潜在的风险显性化。同时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并且持续追讨,减少银行损失。

  要通过创新性的手段来处置好不良资产。比如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调整经营方向和结构,规范经营管理,通过资产重组脱胎换骨,赢得新发展。这样,银行资产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收。

  最后,还是要从源头上把控风险。要完善银行的内控制度,风险防范的机制,特别是要严格实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层层把关,全方位地管控风险,提升防控风险、化解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中新经纬APP)

徐洪才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姚儒霏

徐洪才
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中核钛白实控人违规转让股票等拟被罚没1.33亿
  • 平安信托超7亿产品逾期进展:一审胜诉;明星掌门人集体开播
  • 十部门:积极支持境外机构和其所投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打开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