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阳:新能源车企掘金战线持续下沉
中新经纬 | 2022-11-16 16:39:27

  中新经纬11月16日电 题:新能源车企掘金战线持续下沉

  作者 李昕阳 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级编辑

  近日,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10月份交付情况。数据显示,多数企业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有5家“新势力”汽车品牌实现了月交付过万辆。 其中,哪吒汽车以1.8万辆的交付量位列10月新势力品牌新车交付榜第一位。

  事实上,早在8月,一直市场被认定为“第二梯队”的哪吒、零跑的月度交付量就超越了“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蔚小理”)三家车企。 

  数据来源:乘联会

  “农村包围城市”,市场持续下沉

  十年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调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更是首次超过了30%。 

  十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传统车企,也涌现出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

  比亚迪放弃传统燃油车改做插电混动打开了新市场,特斯拉则在上海建厂为下一步布局做准备,上汽、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利用自身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蔚小理”等第一梯队新势力车企利用互联网造势逐步赢得市场。

  作为合众新能源汽车旗下品牌,2018年才成立的哪吒汽车凭什么挤进新势力造车榜?答案就是瞄准三四线城市,做中低端市场。

  面向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三、四、五线城市消费者,哪吒汽车提出,要把公司产品打造成三四线城市的“小特斯拉”,以性价比胜出,并在当时找到了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的方法:采用“下沉市场+以市场换时间”模式。

  此外,除价格定位战略,哪吒汽车早早布局了B端、G端市场,不仅把车卖给C端消费者,还把网约车公司、地方政府定义为精准用户。

  2021年,哪吒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69674辆,同比大涨362%,其中仅哪吒V的产出交付量就超过了哪吒全年整体交付量的70%。哪吒V车型面向入门级5万元左右的低端市场,凭借着低价助推销量,迅速攻入下沉市场。

  与哪吒汽车走上类似道路的还有零跑汽车,同样面向中低端市场,零跑也曾在4月份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8月凭借12525辆的月销成绩排在新势力造车排行榜第二位。

  事实上,除去哪吒、零跑两家车企,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夺焦点已越来越转至下沉市场。

  2022年2月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分别为37.9%、24.0%、20.9%、15.9%、11.3%,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车企而言就意味着大片可待切入的空白市场。

  据中汽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四线及以下城市汽车保有量占比28%,且目前农村约有760万辆三轮车和低速车,存在规模巨大的升级和置换需求。

  新市场上各类玩家的身影越来越多,五菱宏光、广汽埃安在中低端市场的成绩也很优异。

  除去现有入局主打三四线市场的车企,原先定位在中高端品牌的车企也在持续渗透下沉市场。比亚迪即将推出售价在6万到10万区间的全新车型——海鸥,以此抢食市场。

  比亚迪开始布局下沉市场似乎也在释放一个信号:相比于中高端市场的一片红海,中低端市场似乎大有可为。 

  面临的诸多挑战

  不得不说的是,新能源车企在下沉市场争夺中,各家企业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如何迎合市场需求的考验。当前,消费者在汽车消费领域可选择性很多,这就需要车企不断优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次,车企在下沉市场中的战略定位也很重要。

  目前,中国中低端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玩家,多聚焦在智能化领域,这意味着车企只能通过让利来争夺市场。目前,哪吒、零跑均还处在负毛利时代,产品售价无法覆盖BOM成本,即每卖掉一台车,企业的物料成本是亏损的。

  通过降低研发成本,完善供应链似乎也是抢夺市场的一个优化策略,但企业需要面临在前期大量资金要投入研发的风险。若无传统车企支撑,企业势必得依赖一轮轮融资并最终要熬到公司IPO之前。近期比较幸运的案例是零跑汽车,最终IPO成功。

  哪吒汽车则选择了与360集团、宁德时代、华为等行业巨头们进行战略合作,借助大企业优势来完善自身供应链生态。但这条路也并非坦途。

  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60%,如果车企缺乏相关自主研发技术就意味着降低成本变得困难。同时,自2022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滑坡”30%。多重因素如果在短期内无法缓解,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倒逼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要上调。

  低价占领先机后,哪吒、零跑等车企将会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或许正因如此,相关车企的产品定位开始纷纷向上“内卷”。零跑、哪吒在2022年均推出中高端系列车型,并开始进军一二线市场。 

  另一面,比亚迪在三电系统上实现了自主生产,在完善供应链同时开始了下沉市场的布局;广汽埃安则依托传统企业进行改革试探,企图寻找发展的新动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吴晓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财研汇
专业机构观点,挖掘投资机遇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恒指“三连阳”站上17000点 大型科技股持续狂飙
  • “科比酱酒”引争议!监管部门称“正在核查”,公司回应
  • V观财报|超七成券商合规总监年薪过百万,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