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3日电 (罗琨 实习生 秦海齐)近日,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登集团)递表港交所,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建银国际、华泰国际。
此前,双登集团曾于2023年6月28日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募资15.75亿元,在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4月9日撤回上市申请。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为最大客户
双登集团的主营业务是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就2023年的出货量而言,双登集团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双登集团分别实现营收24.40亿元、40.72亿元、42.60亿元以及8.08亿元;实现毛利分别约为1.83亿元、6.90亿元、8.67亿元以及1.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5%、16.9%、20.3%及20.6%;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54亿、2.81亿、3.85亿和0.92亿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双登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储能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及铅酸电池。
双登集团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软包电池及方形铝壳电池。2021—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双登集团锂离子电池收入分别为6.67亿元、15.69亿元、18.55亿元及3.13亿元。双登集团的铅酸电池包括吸水玻璃垫电池、胶体电池及铅碳电池。同期,铅酸电池收入分别为17.40亿元、24.22亿元、23.37亿元及4.79亿元。
尽管双登集团称,受行业趋势及客户喜好所推动,锂离子电池的收入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难看出,目前锂离子电池给该公司营收带来的贡献仍未超过铅酸电池。
针对这一问题,此前双登集团曾在回复深交所问询中提到,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发行人业务集中于通信基站储能和数据中心储能,通信基站储能方面,当前多数客户基于铅酸电池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铅酸电池作为其采购选择,数据中心领域,铅酸电池更是凭借其高安全性占据了数据中心领域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招股书来看,截至2023年底,双登集团的客户包括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近30%的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此外,双登集团还服务了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的50%,以及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60%。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10.99亿元、人民币22.10亿元、人民币19.65亿元及人民币2.89亿元,分别占双登集团相应期间总销售额的44.9%、54.2%、46.1%及35.7%。
同期,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分别为3.77亿元、9.90亿元、9.08亿元及0.81亿元,占期间总销售额的15.4%、24.3%、21.3%及10.0%。
在此次递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中,双登集团并未透露近几年最大客户的具体名字,仅以“客户F”“客户A”等进行指代。据招股书,客户F和客户A均是全球最大的电讯公司之一,注册地均在北京,客户F注册资本为176亿元,客户A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中国铁塔注册资本为176亿元,两者注册地均在北京。此外,双登集团给深交所提交的招股书也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最大客户为中国铁塔,而2020年最大客户为中国移动。
在招股书中,双登集团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称,由于通信基站市场高度集中,大型国营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该公司目前面临并可能仍会面临客户集中带来的风险。该公司无法保证主要客户不会多元化其供应商、改变其业务范围或业务模式,亦不会暂停其营运,或不会遇到任何营运或财务困难。
面临原材料波动风险
储能产业上游主要以锂离子及铅酸电池材料为主,包括正极材料/正极板、负极材料/负极板、隔膜、电解液及其他关键元件。这些材料对电池的整体质量及性能有重大影响。
招股书提到,双登集团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而该公司可能无法调整价格以完全抵销原材料成本增加,这将对其溢利率、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双登集团销售成本的80.3%、83.5%、84.6%及82.9%。
双登集团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铅锭、铅合金、磷酸铁锂、石墨、隔膜、电解液等辅助材料。由于产能增加及效率提高,石墨价格在2019至2021年开始下降。然而,在电动汽车行业等应用需求增加的推动下,2021年石墨价格开始上涨。未来趋势显示,由于采矿技术的进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价格可能会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下游需求增长及供应有限的推动下,铝合金平均价格自2019年至2022年稳步上涨,在2023年出现轻微下降。
双登集团称,无法保证未来原材料价格不会大幅上涨。在有关情况下,双登集团可能需要相应调整产品的价格,以将成本增加转嫁予客户或采购其他原材料供应来源以维持的溢利。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罗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编辑:张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