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祝宝良:2022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2022-01-12 14:18:27 中国经济网

  祝宝良:2022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总体稳定,全年经济增长预计8%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冲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2022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稳定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21年经济持续恢复,产出缺口尚未得到回补

  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经济在2021年上半年继续复苏,一季度实际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达到5.5%。但从三季度开始,受疫情、汛情、拉闸限电、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趋势,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恢复仍处于领先水平,但和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5.5-6%相比,疫情造成的产出缺口尚未得到回补,累计产出缺口一季度约为1.2个百分点,二季度缩小到0.5个百分点,三季度又扩大到1.8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生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第三产业尚有距离。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回到疫情前6%左右的水平,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势强劲。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9%,与2015年至2019年第三产业平均增速在7.5%左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迅猛,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量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绝对量水平。

  外需超预期增长,内需恢复偏弱。2021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0%,大大低于前几年年均8%左右的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投资增速不及预期。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从7月份开始趋缓并从9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低于预期,从4月份开始基本为负增长。第一产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好。出口成为经济的强力支撑。1-11月份,按美元计算,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5.9%;进口同比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13.7%;顺差增长31.1%。我国的实际出口量大大高于10%左右的世界贸易量。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5.2%中,净出口拉动1.1个百分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拉动0.1个百分点,内需仅仅拉动3.9个百分点。

  就业压力有所缓解,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企业用工需求增加,调查失业率从年初的5.4%降至6月份的5.0%。受毕业季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就业影响,青年失业率上升,带动7、8月份调查失业率升至5.1%。随着毕业生工作落实,9-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下降至4.9%-5%。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前三季度农民工达到18303万人,比2020年三季度增加351万人,但比2019年同期减少33万人。城乡居民就业形势稳定,部分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工资水平回升,居民收入总体上稳定增加。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价格剪刀差扩大。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从2020年11月份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到下半年,工业品生产价格累计和单月涨幅已超过2008年和2017年两轮工业品价格的高点。工业消费品和居民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我国经济存在一定的产出缺口,货币政策也从2020年5月份开始回归到常态运行水平,通胀压力不大。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前期主要是输入价格上涨引起的,下半年以来主要是国内供给不足造成的,与拉闸限电、国内能源双控、钢铁双限、碳达峰碳中和导致价格上涨预期有较大关系。初步估计,进口价格上涨拉动我国PPI上涨3个百分点左右,国内因素影响PPI上涨5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国外政治经济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会有所显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冲压力。

  一是美国等国家政策转向带来全球外溢效应,需要防范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运输价格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等大国的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紧缩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主要国家的央行跟随操作,将带动全球流动性收缩,融资环境恶化,汇率大幅波动,商品价格大幅调整,国际资本无序流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会有所减弱,经济脆弱国家将面临严重冲击,各国经济恢复不平衡。国际货币基金2021年10月最新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6%,2022年4.9%左右,全球贸易量增长6%左右。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多次成为其他国家金融经济危机的诱因,我国也需要防范金融市场同频共振风险。

  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扰我国,对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冲击尤为明显。商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交通、租赁和居民服务业四大行业占我国经济的18%左右,吸纳就业约2.8亿人,占我国非农就业的一半左右,其中约2.6亿人在私人小微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而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价格剪刀差导致中下游的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时有中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企业的生产。

  三是金融风险有所显现。在地产融资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明显增大,债务违约事件越发频繁。由于房地产产业链条较长,房企暴雷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容易形成从企业债务向金融领域的传染,并影响社会稳定。对城投发债进行分档管理,监管政策持续升级,部分城投发债受限,非标融资渠道收紧,城投公司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违约主体和违约金额明显上升。

  四是重视政策叠加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共同富裕、气候变化、经济转型中风险防范等重大战略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多目标选择和多政策优化。2021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中美博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景下,在共同富裕、房地产调控、能源环境、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财政金融监管等领域出台政策之多、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出现了各类政策完全正确但叠加后对经济增长产生“合成谬误”效应,市场预期不稳,企业积极性不高。

  2022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面对我国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总结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等四个认识。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等七大政策取向。这些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利于激发活力、稳定预期。2022年,我国经济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平态势。

  出口和外资增速回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好转,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战略,对我国的医疗物资和耐用品的需求相对会降低。各国恢复正常生产后,一些回流我国的订单会流出我国。各国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布局将从注重成本转向注重安全和效率,产业链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部分产业会流出我国,会影响我国出口和外资。但我国产业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具有韧性,世界经济继续恢复会继续带动我国的出口。预计我国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增长5%左右。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我国进口会相应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会转为零甚至为负值。

  投资总体有所回升。我国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三道红线、两个上限、两个集中”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继续抑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购房者观望情绪还在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居民对房价会保持基本稳定的预期没有变化,预计房地产投资会保持零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的回落。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结余较多会结转到2022年使用,2022年专项债新增规模会保持基本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充足。“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开始陆续实施,中央也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有保障,2022年基建投资会较快增长。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到历史较高水平,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也有好转。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支持数字化、绿色化领域投资的规划,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这些因素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

  居民消费继续恢复。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汽车芯片供应逐步恢复正常会基本满足汽车的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有所提高。但新冠疫情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影响消费,过去两年的经验表明,一旦疫情出现零星多点散发,两个月内消费就会出现回落。消费者消费意愿总体偏低,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抑制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消费市场将延续高档消费快速增长、中低档消费修复偏慢的格局。与住房有关的消费如建筑装潢、家电家具等相关消费有所减弱。旅游、文化、餐饮等服务消费仍存在不确定性。

  政府减税或支出力度会有所扩大。2021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大大超过预期目标,包括2021年四季度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缓交的税款,我国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收入和预算收入相比要超收约一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可以在2022年使用,考虑到财政支出或减税有1.2-1.3左右的乘数效应,这些资金合理使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左右。此外,中央预算调节基金划转、特殊收益上缴等资金,也会对2022年经济发挥较大拉动作用。

  通胀会温和上升。我国货币政策自2020年5月份就领先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回归了常态,基本管住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国内需求低迷,价格缺乏需求支撑,上游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有效传导到消费端。如果不发生供给端停产、减产或输入性价格上涨冲击,我国的能源、原材料价格迟早会回落。从世界经济发展看,世界主要国家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转向混合型通货膨胀的可能,全球通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一是面对全球的低经济增长和高债务水平,各国继续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向比较谨慎。二是疫情引发劳动力市场出现变化,部分就业人员开始提前退休、退出就业市场、频繁转岗,一些疫情高风险岗位招工难,物价工资轮番上涨现象显现。三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问题尚难得到根本缓解。但全球通货膨胀应该是阶段性的,不是全面、长期、持续的。首先,疫情影响了各国的生产和部分产业投资,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能力,随着疫苗普及率提高,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将逐步恢复。其次,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绿色化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经历2008年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两轮冲击后,低增长、高债务、高收入差距的格局尚不会改变,大宗商品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需求基础。第三,美联储从11月开始缩减购债具有风向标意义,全球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有利于稳定全球通胀预期。总的看,世界通胀对我国的物价上涨仍有一定推动力。考虑到2021年物价翘尾对2022年影响较大,煤炭、芯片供给缺口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粮食、猪肉等价格已经处于低位,预计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左右。

  总的看,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大需求动能将会边际趋缓,消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支撑力度会增强,政府支出力度会较快增长。预计2021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同比速度会回落到4%左右,2021年经济增长8%左右。如果2022年基本保持2021年财政赤字水平并把2021年超收收入用于2022年、货币供给和社会融资总量与目前经济增速相匹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在5%左右。考虑到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充分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建议把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为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填补必要的增长缺口。

  (作者祝宝良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主题为“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分析”的博智宏观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董湘依)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