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张奥平:2月PMI显示经济复苏下产需明显走强

2023-03-01 16:37:0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1日电 题:2月PMI显示经济复苏下产需明显走强

  作者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6.3%和56.4%,分别比上月上升1.9与3.5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2月录得数据较1月继续回升,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2022年12月47.0%、2023年1月50.1%、2月52.6%),体现出中国经济已实现企稳回升。

  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虽已企稳回升,但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故应继续加大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并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产业、科技、社会三大政策部署协调配合,形成需求侧内需拉动、供给侧创新驱动,共促经济实现强有力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首先,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生产端与需求端明显走强,价格有所回升。具体来看:

  1、产需两端走强:生产端,2月PMI生产指数为56.7%,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需求端,2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景气水平与市场需求均延续走强,且春节假日结束,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后,生产明显加快。

  2、外需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1月的46.1%回升6.3个百分点至52.4%。同时,进口指数回升4.6个百分点至51.3%,体现需求端“内外双强”。笔者认为,因西方发达经济体仍将采取紧缩宏观政策抗通胀,全球经济将陷入新一轮衰退,则2月外需环比改善或将难以持续,后续仍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民企投资摆在优先位置。

  3、价格有所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方向基本同步,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2.2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上升2.5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价格指数有所回升。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小民营企业复苏仍需政策加力。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0%和51.2%,高于上月1.4、3.4和4.0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其中小型企业PMI自2021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笔者认为,因中、小型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其PMI虽重回临界点以上,但仅是环比改善,仍长期低于大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自我修复能力弱,若要其保持复苏势头则仍需政策加力。

  最后,从融资层面来看,“企业强居民弱”,居民消费预期仍待改善。1月信贷社融数据总量企稳,但结构上冷热不均,主要体现在居民与企业之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227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98万亿元,虽比上年同期减少1959亿元,但为近五年同期次高值。其中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体现政策端的支持及企业内生融资需求的修复;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体现居民预期仍未实质性改善。

  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笔者认为,后续宏观货币政策仍需兼顾总量与结构。首先,总量要够。因后续西方发达经济体加息抗通胀节奏未必趋缓,则中国货币政策应抓住边际宽松的窗口期,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做强私人部门民企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有效需求恢复,提振信心;其次,投向要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滴灌”,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往未来看,虽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国内经济将延续回升态势。扩大内需战略下,需求侧“内强外弱”趋势或将延续;创新驱动战略下,市场主体将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可见2023年经济工作将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基础和关键。当下我们应以理性乐观的心态,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未来的确定性。(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