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葛长银:中国企业要升级到“行为成本控制”

2020-03-14 14:55:3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4日电 题:《葛长银:中国企业要升级到“行为成本控制”》

  作者 葛长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眼下企业复工,如果仅仅着眼于恢复生产,不升级企业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是不够的,因为疫情这一课的代价太大了,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中学到“智者胜出”的道理,关键时刻,比拼的还是智慧。为此建议中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要升级到“行为成本控制”的层面。

  行为成本是笔者从中国企业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全新成本概念,其基本观点是:企业所有的成本都是行为带来的;归根结底的成本控制是行为成本控制。尽管一些理论问题还在研究阶段,但成熟的观点可以率先分享,也能在企业发挥作用——这也已在样本企业得到了验证。

  企业的智慧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就是从这个公式中来:学习+实践=真知。先要从学习中得到启蒙,再在自己的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最后收获真知。也就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实践出真知。

  在学习方面,限于直接经验的决定作用或已有知识的固化作用,很多人是很难吸取别人的经验或教训的,原因有三:一是经验传播者如果不是亲历者而是“二传手”,那“纸上谈兵”的经验或知识就不能准确地传递过去;二是经验传播者就是亲历者也不可能全盘把“经验环境”传递过去,这就像一些人物传记,只写光辉形象,这种传递就不全面也不客观了,“榜样的力量”也要打折;三是接受者几乎都是按自己的“口味”接受别人的经验,择优录取,其它不管,只学个冲拳运动,就去打擂台,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一个人获得真知的难度,一个企业获得管理升级的难度——那就是必须经过亲历,才能验证真知,得到真知。笔者抛出行为成本控制观点,纯粹是抛砖引玉。

  很多专家给复工企业提出“现金为王”的建议,笔者很怀疑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能否经营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现金,但更需要制造“现金”的机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造血功能”,也只有造出了这个“造血功能”,企业才谈得上真正的“现金为王”。

  现金来自是企业利润,在技术相当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取丰厚利润,就必须在成本上狠下功夫。但现行的成本控制理论,不论是美国人的价值链管理,还是日本人的成本企划,都不是依据中国企业的实践总结的,是美国或日本的学者根据他们本土的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来的。我们拿过来套用,由于企业基础条件和员工思想文化的差别,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是“邯郸学步”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很多企业的头疼问题:有制度,管不住;有激励,没效益。

  “管不住”和“没效益”显然是方法不对,没有“对症下药”。管人就是管心,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人心管住了,别说成本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行为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

  笔者认为,管住了人的行为就管住了成本及其效益。因为在企业里,增加成本或减少成本都是人的具体行为决定的,尽管有严格的制度,但“网眼”再小也是“漏洞”,最终还是要由具体行为人决定成本的大小。比如从北京到海口是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坐飞机要坐哪个航班?坐高铁是买商务座、一等座还是二等座?都有一个行为选择的问题,而不同的行为选择就带来不同的成本。同等条件下,如何让员工主动选择低成本出行(节约的部分得跟员工的利益有关,这个制度必须设计好),并固化这种选择偏好,是中国企业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企业文化层面的一个价值导向问题。为此笔者力推行为成本控制理论,也相信这个理论能解决一些企业当下的难题。理由有三:

  一是行为成本控制理论是从中国企业实践提炼出来的,既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里,也潜行于现行国家制度和政策环境中,比西方的成本控制理论更符合国人“心态”。正如国人不理解西方人的“公私分明”一样,西方人更不理解国人的“士为知己者死”,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剑客豫让的这句临终名言,已经融入文化大脉之中,并决定很多人的行为。依据本土文化构筑行为成本控制体系,顺势调动人的能量,更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足发展。

  二是行为成本控制理论的成效已在很多企业得到的验证。说一段笔者的亲身经历:笔者学生企业(民营)的一位司机送我从桂林到湖南讲座,服务区打尖吃饭时,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那位司机点菜跟花自家的钱一样仔细,我当时就感觉到这个全员持股的企业,其制度和文化已经达到了行为成本控制的层面,并在“台前幕后”事无巨细地影响员工的行为选择。果然他们只用了7年时间,收入总额就从100亿迈到200亿。发展快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行为成本控制方面做到位的企业;也无一例外都是“知行合一”做得好的企业。

  三是行为成本控制本质上是一门道理浅显的控制理论,谁先学习谁先受益谁先升级。正如勤于学习的学生大都是坐在教室前排一样,勤于学习的企业也大都抢先拥有前沿知识,并率先受益,这个现象也无容置疑。

  在现行的制度基础上,企业要升级到“行为成本控制”层面需要“三板斧”。第一斧头要“砍”在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上,尤其是决定股东分配多少的员工分配制度即薪酬制度,要当作企业第一制度建设,因为企业的所有能量都产生于员工,这也是被很多全员持股的优秀企业所证明的。第二斧头要“砍”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上,得提炼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才,有了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有了“主心骨”,就可以构成员工的精神家园,这也是所有动力的源泉。从成本控制层面来说,制度可以阻止有意的浪费,文化才能带来自觉的节约,这也是被众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实践所证实的。第三斧头要“砍”向企业老板或领导团队,他们是头,他们的行为具有切实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正确处理“利他和利己”的关系上,以及对广大员工的尊重上,他们往往都能起到控制行为成本的导向作用,而这也不用花钱。(中新经纬APP)

  葛长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