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苏培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资本市场该把握哪些机会?

2020-03-20 17:57:2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0日电 题:《苏培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资本市场该把握哪些机会?》

  作者 苏培科(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此次新冠疫情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中国要积极关注全球疫情控制情况,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恢复中国经济与市场的活力。

  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

  这次疫情对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第一,疫情出现之后,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全球实体经济面临停摆风险,股票市场出现下跌或调整,很多资产的价格迅速下跌,金融资产质量恶化,负债逐渐扩大,危机的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强。往次的金融危机,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在目前的状况下,全球将同时面临实体经济停摆与金融市场恶化的双重风险与压力。

  第二,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比较严重,金融杠杆率普遍较高,“脱实向虚”的情况较严重。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资产价格的上涨,对实际经济增长质量没有实质性推动,却抬高了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加大了经济中运行的杠杆,这些因素增加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第三,次贷危机后的“黄金十年”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欧美市场的颓势。其中,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金融市场或是金融资产价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与股票市场没有出现大幅调整。而美国市场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只由30种最好的股票构成,并且淘汰效率和退市率高,通过优胜劣汰使股票市场保持活力,因此市场似乎永远是欣欣向荣,具有一定迷惑性。

  第四,实体经济面临停摆风险会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恶化。应对此次疫情,全球市场开始采取紧急措施,美国采取了大幅降息的刺激措施,很多市场采取了限制做空的方式,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可能缓解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一步而言,各国采取的隔离措施将对服务业、进出口与跨境投资造成冲击;对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将产生影响,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或是紧密依靠全球化产业链的经济体;全球疫情防控受“短板效应”影响,也就是对疫情控制最弱的国家,将对整个疫情形势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整个疫情的控制是长期化的过程。

  中国资本市场的五点有利因素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想要保持“一枝独秀”的难度较大,中国资本市场依然面临着疫情防控周期较长与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贸易环境不稳定、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出现债务风险或流动性风险、市场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大小非流通股减持影响等。

  但是,政策与市场环境也为中国资本市场释放五大积极有利因素。

  第一,财政政策积极应对,除了加量加速发行地方债,下一步将从原来的投“铁公基”项目,逐渐投入到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功能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去杠杆的阶段性任务已经结束,货币政策灵活,市场流动性会得到改善,但解决程度有待观察。

  第三,从外部因素看,一旦欧美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全球的避险资金很有可能选择适当配置中国的一些金融资产。因此建议管理部门、高层决策部门把握机会,支持股票市场或金融市场,营造健康、长期向好的市场环境,减少熊市或者短期化炒作的状况。

  第四,2020年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新《证券法》正式实施、退市制度的完善与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都是重中之重,但需要关注执行程度。

  第五,加强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增量资金正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让市场逐渐走好,吸引长线资金,营造长期向好的市场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

  重点关注四大变化

  面对当前动荡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资本市场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要高度关注全球疫情的控制情况与后续变化。在此次疫情之后,全球结构可能发生一些新的微妙的变化。在保障疫情控制得当的前提下,中国应适当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近期对一些国家进行援助,得到了积极反馈。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度要逐渐提高。

  第二,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减轻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和压力。近期,有些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遭遇开工困难,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以线上经营为模式的企业和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复工复产相对理想,所以应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入手,强化吸引力。

  第三,资本市场应发挥重要作用,巧妙利用全球的避险资金来恢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活力。经历A股市场优胜劣汰之后,很多机构的契约责任、信托责任与专业能力将越来越强,普通投资者会更加信任专业的基金机构,新股民和投资者在能力有限时,可以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打理。

  第四,民营企业的政策走向和政策的执行状况将决定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发展深度和吸引力,例如“民企28条”等政策的积极执行,将给民营企业提供越来越大的支持力度。此外,笔者调研发现,高端技术型企业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整体的体量规模相对较小,不足以弥补部分传统产业、传统行业与传统企业衰落的缺口。这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未来投资关注的重点。(中新经纬APP)

苏培科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