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首批八份券商年报勾勒“危与机” 中信独揽167亿自营占鳌头

2020-03-27 04:44:42 21世纪经济报道

  首批八份券商年报勾勒“危与机” 中信独揽167亿自营占鳌头 招商资管爬坡规模增近八成

  杨坪

  随着年报披露密集期的到来,上市券商首批2019年成绩单相继出炉。

  2月26日晚,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公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加上此前完成年报披露的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成绩单。

  受益于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以及A股显著回暖,八家上市券商无一例外均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重增长。

  八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4.90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29.81%,实现净利润439.27亿元,同比增长42.87%。

  结合此前部分上市券商发布的业绩快报、业绩预告以及月报数据来看,2019年大量券商都实现了业绩稳定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营投资、经纪、投行等业务增长是各券商2019年业绩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受访指出:“2019年自营业务收入都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2019年一季度股市的大幅回暖以及2019年年末股市的小幅上行;科创板落地,众多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从科创板业务上取得了丰厚的收入;资金业务重点发力,股票质押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也成为了各大券商2019年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自营业务大幅增长

  已披露的8份年报中,尚无亏损或业绩下滑的企业,不过行业格局已定,大券商各项业务规模均远超中小券商。

  中信证券稳坐“一哥”宝座,以431.40亿元营业收入高居榜首,同比增长15.90%,实现净利润126.48亿元,同比增长28.07%;其次是海通证券,2019年营业收入为344.29亿元,同比增长44.87%,净利润实现95.23亿元,同比增长82.7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具体来看,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2019年自营投资业务是券商主要营收来源,也是大多数上市券商业绩增长最猛的业务板块。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2019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98%,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国泰君安、中银国际、国信证券、浙商证券等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3.11亿元、2.07亿元、29.71亿元和8.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71.21%、199.67%和76.86%。

  “因为去年股市表现很好,包括二级市场走势、股指成交量都不错,所以2019年券商业绩同比上涨是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自营业绩增长也与股市行情有关,现在自营大多已占到券商营收的第一位,对券商业绩贡献非常大。”3月26日,中部地区一家中小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受访指出。

  此外,受益于科创板的推出,不少券商,尤其是大型券商的投行业务也成果卓著。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分别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4.7亿元、25.93亿元、5.93亿元、34.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29%、127.52%和7.44%。

  不过,与投行、自营等更能体现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相比,传统经纪业务虽然仍占据大多数券商的营收大头,但影响力正在日渐衰退,大部分券商经纪业务毛利率和营收占比显著下滑。

  最为典型的是浙商证券,2019年开户数量及代理买卖净收入的增长使得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08%至10.11亿元。但该业务毛利率连续三年出现下降,2019年经纪业务毛利率为26.29%,较2018年下降2.38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的营收大头尽管仍来自于经纪业务,但其占总收入的比重较2018年下滑了6个百分点,且利润贡献上,自营业务6年来首超经纪业务,成为其2019年利润第一来源。

  “一方面原因在于竞争激烈,各大券商佣金费率不断下滑,使得经纪业务毛利率收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2019年股市虽有小幅回暖,但整体在2800点-3200点之间震荡,市场行情依旧不够乐观,使得交易量依旧整体不活跃,新入市的投资者也不多,使得经纪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下滑。”何南野说道。

  主动管理规模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9年,此前因资管新规影响经营大幅受挫的券商资管业务也逐渐回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券商资管整体规模缩水明显,但在“大资管”格局逐渐建立的背景下,部分大券商凭借在主动管理方面的优势,成功突围,为2019年年报“增色”。

  海通证券2019年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3.95亿元,同比增幅为24.43%,主要是资管子公司主动管理规模增长较快;国泰君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6974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4,200亿元,同比增长35.2%;浙商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实现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5.38%。

  中信证券的资管规模更是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年末资管规模达到1.4万亿元。

  不久前,中基协刚刚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资管业务各项排名》,2019年四季度前20强券商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合计6.87万亿元,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2.91万亿元,分别同比减少2.49万亿元和1312亿元,降幅分别为26.58%和4.31%。

  不过在这一降幅下,仍有8家主动管理月均规模逆势增长,其中招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增幅近八成,国君资管和海通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增幅也超过30%。另外,前20强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首次突破40%。

  长城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新证券法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性,料竞争将加剧,“大资管下,不同行业从事资管都要走向大资管的统一监管和功能监管的思路,未来每一个法的修订涉及这部分内容的都会进行相应调整,《证券法》是第一个调整的法规”。

  质押风险潜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项业务稳定增长、平稳运行的同时,部分业务的风险也悄然潜伏。其中信用中介业务中的股票质押风险仍在,且不少券商业绩受到拖累。

  如国泰君安,2019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0.49亿元,其中10.4亿元来自股权质押业务,主要因履约保障比例小于100%且逾期天数大于90天的股质规模上升所致,2019年末此部分资产规模账面价值48.6亿元,约占股票质押总体规模的16.1%,履约保障比例为74.6%,已累积计提22.5亿减值准备。

  国信证券的信用业务虽仍是2019年第三大利润来源,但这一数据却创下了近3年最低,信用业务盈利能力的下降,即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09亿元有关。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除上述企业外,西部证券、第一创业、长江证券、西南证券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了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其中大部分为质押业务。

  “虽说2018年以来多家券商主动调整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定位,采取措施审慎开展增量业务,股票质押业务存量规模持续下降,但股票质押成为计提资产减值的重要来源,必须引起重视。”长城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指出。

  不过,也有机构人士认为股票质押风险不必过多担忧,前述非银行业分析师便认为:“券商股票质押业务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现在计提比较充分,质押规模已经没有那么大;此外2018年以后,券商的质押业务都非常谨慎。”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