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武汉疫情攻坚期经济数据发布:消费为去年六成,投资降72%

2020-04-02 07:5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武汉疫情攻坚期经济数据发布:消费为去年六成,投资下降72%

  疫情对重灾区武汉的影响有多大?

  3月30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这些数据是进入2020年以来、同时也是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首个进度统计数据。

  和全国情况一样,受疫情冲击,武汉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指标全部负增长。其中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受冲击最大,1-2月降幅达83.2%,而去年同期工业投资则是快速增长了14.7%。

  4月8日,武汉将解除封城措施。目前,武汉部分工业、制造业已经复工,商业也开始恢复,这座受疫情影响最重的城市正在慢慢复苏。

  投资受影响最大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开始封城,1月下旬及整个2月武汉所有经济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

  体现在数据上,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应声回落,且下探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2月,武汉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538.55亿元,下降3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8.69亿元,只有去年同期六成规模,降幅达42.1%。

  相对而言,武汉的进出口受影响较小。1-2月,武汉实现进出口总额274.3亿元,下降12.8%,是主要经济指标中降幅最小的。其中,出口总额128.5亿元,下降28.8%。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武汉封城暂停了一切经济活动,为全国乃至全球控制疫情赢得宝贵时间,做出了巨大牺牲。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武汉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短期来看,肯定也是经济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地区。

  不过,疫情对各大城市的冲击也有所差别。比如,广州受冲击最大的是工业。1-2月,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8%,而出口、消费、投资表现都好于全国水平。

  对武汉而言,封城两月带来的冲击,最强烈的是投资。1-2月,武汉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72.9%,其中工业投资更是骤降83.2%。去年同期,武汉固定投资增速是10%,明显快于全国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历来是三大投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更在全国楼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19年武汉楼市成交量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3%的比重。但疫情令武汉楼市降至冰点,2月武汉新房和二手房零成交。

  通常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较小,约20%左右,而1-2月份占比又更低一些,约占整个一季度经济总量的60%,所以接下来观察武汉逐步复工后的经济数据也尤为重要。

  虽然封城期间武汉交通受管制,物流不畅,但其物价水平与全国相差不大。1-2月武汉CPI上涨5.6%,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5.3%。

  据武汉市发改委消息,自1月23日以来,全市供应粮油超过13万吨。至3月28日,当地超八成米面企业复工复产,成品粮库存可满足城镇人口38天的供应。

  产业基础支撑经济复苏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的影响,武汉经济大概率会延续前几年的繁荣态势。

  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武汉GDP达16223.21亿元,位次从全国第九升到第八。在经济增速上,去年武汉GDP增长7.4%,虽然增速较上年放缓0.6个百分点,但在17个“万亿元城市”中位列第四,增幅仅低于长沙、成都和南京。

  武汉的经济结构也已发生巨变,2019年武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60%,占比较上年快速提升了6.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武汉遭受重创。秦尊文表示,对武汉绝大多数企业来说,2月份颗粒无收,3月份也严重歉收,预计武汉一季度GDP和上半年GDP将会负增长。

  被疫情耽搁的这两个多月,以及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波,会否重新改写武汉的城市地位?

  陈耀认为,武汉本身发展基础良好,不仅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预计疫情过后城市地位不会有大的影响。接下来武汉要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速把损失抢回来。

  根据规定,武汉4月8日解除封城。家在武汉的秦尊文介绍,目前武汉正在小心翼翼地推动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秩序,工业、制造业有一部分已经复工,商业刚刚开始恢复。

  “武汉可以效仿其他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陈耀建议,如此既有利于拉动消费激活经济,又能满足民生需要。

  秦尊文认为,武汉虽GDP总量小于重庆、成都,但人均GDP高于前者,具有很大消费潜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疫情受控后,中央要加大对武汉的支持力度,武汉有全国首个“5G+北斗”创新实验室,去年“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具有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条件。

  李燚 北京报道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