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

易方达700亿顶流辞职,年内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已超百人

2022-05-08 09:17:35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8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 胡静蓉)7日,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易方达)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林森因个人原因离职。据Wind数据显示,林森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在2021年四季度末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也有近700亿元,称得上行业顶流。林森将去何处任职暂不得而知,但外界多将此与当前的“公奔私”现象相关联。

  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数量已超过百人,其中不少人选择加入私募机构。国内的“公奔私”大致始于2007年,如今又有董承非、周应波、葛晨等一批基金经理或创业开设公司,或加盟大牌私募。从过往转向私募行业的公募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看,他们整体都取得了较好收益。

  林森管理规模一度突破千亿

  林森的离职早有端倪。从今年4月底开始,他管理的基金开始增聘了易方达其他经理共同管理,例如,易方达瑞弘、易方达瑞通增聘韩阅川为基金经理,易方达裕景添利增聘李一硕为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林森自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任道富银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经理、外汇利率交易部利率交易员;自2012年4月至自2015年2月任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2015年4月,加入易方达。

  与其他基金经理一样,林森的管理规模在近两年快速扩充。Wind数据显示,2020年初,林森的管理规模站上300亿元台阶,到2021年一季度末,规模突破500亿元,基金数量为7只,而到了2021年四季度末,管理规模已达到1071.04亿元。不过,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又退回到692.40亿元。

  在林森管理的基金中,有几只收益表现突出。2015年11月,林森开始担任偏债混合型基金——易方达安心回馈的基金经理。在其任内,该基金的规模达到90亿元,回报为127.53%,收益率在偏债混合型基金中排名靠前。当然,这并非林森一个人的功劳,在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该基金还有另外一位基金经理——张清华,他也是易方达中的知名人物。

  林森还担任易方达瑞程基金经理长达5年,任期内回报达183.02%。易方达裕祥回报是他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任期内回报为53.85%。

  年内离职公募经理超百人

  基金经理离职已是屡见不鲜。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7日,在177家基金公司中,今年已经有102个基金经理离职,高于2019年-2021年的92个、77个、83个。截至今年5月7日,177家基金公司共计有2966个基金经理,新聘基金经理数量为181个。

  离职的基金经理中,有为数不少的人都选择转向私募基金行业,其中不乏董承非、周应波、沙骎、葛晨、熊志勇、崔莹、程志田、韩茂华、汪兰英、杨鹏、谢军、焦东伟、郭盈、冯士祯等较为知名的基金经理。

  今年1月,从业达15年、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因个人原因离职。到2月,他正式加入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他过去管理的公募基金业绩较为突出,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基金、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在其任职期间的回报均超过300%。

  今年2月,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葛晨加盟高毅资产,后者汇集了不少市场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华安基金原投资总监崔莹则在近日选择加盟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私募;宝盈基金原基金经理肖肖虽暂时不知道下一站是哪里,但此前有报道称,他也将加入私募机构。

  林森离开易方达后将去向何处,暂时没有确切消息,但外界多猜测他会去私募谋职。根据披露,在2021年,林森曾兼任过2个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经理,上述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分别于2021 年8月、2021年9月终止。

  不过,根据今年4月1日实施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从事投资、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这意味着,即便林森想入职其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也需等待一些时日。

  其实,私募机构不仅对公募基金经理有着较大吸引力,券商从业者也对它垂涎已久。例如,2021年5月,中泰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笃慧创办上海领久私募,并完成备案登记。2021年6月,北京汇信聚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其实控人朱焱曾在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副总裁。

  究其原因,“奔私”无外乎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待遇,以及在投资策略上能更加灵活、多样。对比公募基金在投资方向、比例上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较少,甚至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能灵活选择空仓。

  “公奔私”后业绩整体较好

  梳理发现,国内的“公奔私”浪潮大致始于2007年,当时肖华、赵军等知名公募基金经理投向私募行业怀抱。而后,凭借着2014年-2015年的牛市,胡建平等纷纷转入私募阵营。

  公募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让不少“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持续斩获较好收益。2021年10月,朝阳永续统计了2021年代表产品净值有更新的204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其中业绩为正的有116位,占比达56.86%,业绩超过30%的有11位。拉长时间维度,该机构统计三年内有业绩的“公奔私”基金经理共159位,这些基金经理近三年年化收益平均水平为25.18%,仅有1位三年年化收益为负;近三年年化收益超过70%的基金经理有5位,年化收益超过40%的有13位。

  今年4月,私募排排网对起始业绩超过3年、从业背景为公募的超600位私募基金经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们近三年的平均收益是48.02%,其中,有35位基金经理近三年的累计收益翻倍。

  但并不是所有“公奔私”的基金经理都能延续出色业绩。例如,曾经公募行业的顶流王亚伟,自创办千合资本以来,其业绩并不十分出彩。私募排排网网站数据显示,千合资本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62.44%,近三年的收益为51.15%,今年一季度的收益为-16.03%。

  另外,从短期看,目前二级市场表现欠佳,也对私募机构及经理带来不小压力。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股票主动策略私募基金行业报告显示,一季度股票主动策略的平均收益率为-13.27%,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但其中仅有7%的产品取得正收益。从风险方面来看,近一年股票主动策略的平均最大回撤为21.22%。

  为稳定投资人情绪,私募机构开始大规模自购。今年5月6日,加入睿郡资产不足3个月的董承非宣布拟自购不少于4000万元新基金,该消息引爆市场。有媒体称,他是赌上了个人身家。私募排排网此前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今年已有18家私募机构宣布自购,累计自购金额达到28.56亿元。

  这批“公奔私”基金经理未来的收益表现如何、能否扛过市场低谷,让我们拭目以待。(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编辑:董文博)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