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王一鸣: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疫后经济复苏引擎

2020-06-22 16:50:5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22日电 题:《王一鸣: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疫后经济复苏引擎》

  作者 王一鸣(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即便全球疫情在今年7、8月份得到控制,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从近期国际机构的预测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幅度很可能要达到6%。但也要看到,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同样,在这次疫情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疫情冲击之下,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加意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将明显加大。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

  中国应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

  对中国而言,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推动中国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能创造大量的投资机会,有效拓展国内的需求,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所谓“数字复苏”,就是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有效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突破近年来产业结构服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数字复苏”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把应对疫情冲击转化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机会。可以说,推动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增长周期,必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发展尤为活跃,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已成为数字技术投资大国,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位居全球前列,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移动支付规模位居全球第一,7家互联网企业市值跻身全球前20强。疫情期间,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丰富了5G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也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重新定义全球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更具创新活力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重建产业链竞争力,占领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将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如何推进“数字复苏”?

  第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但总体上,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仍处在起步阶段,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服务业。这既有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低、信息平台场景化应用不够等因素,也受到数据感应、传输、存储、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这次疫情对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重创,但同时也倒逼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面向未来,应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将会有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生态的形成。

  第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疫情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前5个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仍保持较快增长,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会逐步恢复发展,但是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的增长,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发挥消费互联网的领先优势,针对服务业部门差异性大的特点,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鼓励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从零售、配送和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就会形成推动中国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形成了网络贷款、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当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大研发强度和投资规模,推动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应抓往机遇,推动银行借贷、支付清算、理财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从而全方位提高中国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经营效率。

  第四,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为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灾难预警、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数字化运用迅速发展。疫情后,可应用这些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社区管理数字化。比如,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就是非常新鲜的案例,对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就是服务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对传统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除了可以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外,还将极大突破产业间相互联系的时空约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在“数字复苏”过程中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短板犹在,建议七方面加强数字经济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短板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如高端芯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软件领域还有空白;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的应用程度差异也较大,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较高,而制造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加之数据产权缺乏清晰界定、平台监管能力不足、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水平还不高等,也是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第一,制定“数字复苏”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

  第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新基建要吸纳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更好对接市场终端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第三,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解决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和前沿领域提前布局。

  第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第五,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监管不仅要关注数字平台的行为,更需要关注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竞争秩序是否有序。同时,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六,研究解决数据产权的界定问题。对个人数据、政府数据以及商业数据的产权进行分类界定,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通,为规范数据交易创造条件。

  最后,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通过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

  可以预期,“数字复苏”将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我们也将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本文据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 “金融科技与经济复苏”2020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内容未经本人确认。)(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