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连平等:全面降准迫在眉睫

2021-07-09 15:27:2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9日电 题:《连平等:全面降准迫在眉睫》

  作者 连平(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王好(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恢复过程中,但实体经济仍遭遇一些困难,下半年需要金融给予更加有力和针对性的支持。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稳定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上半年信用债融资条件不佳进一步推升了本来就旺盛的企业间接融资需求。另外,由于上半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所收敛,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仅完成全年下达限额的29%,明显滞后于2020年同期的40%。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确定性较高,尤其是三季度可能迎来集中放量。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尤其是商业银行要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推动贷款利率平稳回落。

  然而,目前银行系统的广义流动性捉襟见肘。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21年一季度创出77.15%的历史新高,5月行业末存贷比已经达到82.32%(图表1)。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一季度末存贷比分别为75.73%、74.24%、83.63%、80.71%和89.0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季度存贷比则普遍超过90%。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贷比更是超过100%。2021年初以来,各项存款增速明显放缓,降至9%以下,而信贷增速则仍在12%以上,表明未来存贷比依然存在上行压力。除去准备金和备付金,未来大中小银行能够提供的信贷增量可能较为有限,在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方面可能力不从心。

  图1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存贷比

  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其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上述局面不能及时得到改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很可能大打折扣。这一点在居高不下的货币乘数和持续下降的超储率上也得以印证。广义流动性不宽松是多重因素导致的。一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数量偏少。2021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很少为银行系统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二是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较往年慢,财政存款支持力度不够。三是流向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较快,导致资金持续流出传统意义上的存款范畴。2019年以来,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一直稳中有升,5月末达到9.35%,为近两年半来的新高。2021年以来,贷款余额增速与存款余额增速之间的差额明显扩大,5月末已经达到3.3个百分点(图表2)。数据表明银行要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亟待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图2 存贷款余额增速、准备金率和存贷款余额增速差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仍需货币政策支持,全面降准迫在眉睫。下半年,经济增速稳步趋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适度偏松的必要性上升。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很可能会提速,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上行,这都需要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下半年MLF到期数量达到4.15万亿元,利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低价流动性进行替代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为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创造有利条件。

  从大中小银行的情况综合来看,当前所需要的是全面降准而不是局部降准,这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三季度有可能全面降准1-2次,下调准备金率0.5-1.0个百分点,累计释放长期可用资金约1.1万亿-2.2万亿元,而7月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降准窗口期。由于商业银行将严格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开展经营,降准后释放的资金主要流入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和应优先支持的中小企业,因此不必担心降准对股市和房市带来的刺激。(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