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长春高新因二股东减持言论收关注函 市值4天蒸发202亿

2020-09-17 16:01:1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7日电 (林琬斯)9月14日,长春高新跌停引发市场关注。当日,一份调研纪要在业内传开,在纪要中,长春高新第二大股东、金赛药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金磊称“由于需要交税10亿元,年底还会做减持”,还称业绩增长幅度或下调。

  15日晚间,深交所向其下发关注函,要求长春高新就相关言论进行说明。截至发稿,长春高新尚未回复该关注函,不过在15日发布的三季报预告中,长春高新表示,公司未接到其关于减持股票安排的报告。

  截至17日收盘,长春高新每股报363元,四个交易日累计蒸发市值超202亿元。

  网传调研纪要引跌停

  9月14日,长春高新跌停,当日收报371.62元/股,单日市值蒸发167亿元。当日龙虎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卖出金额占比超70%,其中,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华昌道证券营业部、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永嘉路证券营业部当日卖出金额均超2亿元。

  9月15日,长春高新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9月16日开盘跌逾7%。

  前述调研纪要的内容或许可以从关注函中窥探一二。关注函指出,近期有媒体报道称,金磊在金赛药业机构调研会议上发表了“其他城市营销模式内部还是有问题,三季度不好也有内部松懈的原因,7月同比下滑”“金赛药业明年的业绩展望从增长35%下调至25%”等有关长春高新主要子公司金赛药业业绩以及“由于需要交税10亿元,年底还会做减持”等言论。

  关注函要求长春高新就金磊上述业绩相关言论是否属实、减持计划等进行回应。中国经济网9月16日报道,针对上述内容,长春高新董秘表示,金磊反馈称“有些内容不属实”。

  上述报道中,长春高新董秘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是以董事会秘书的对外发布信息为主,金磊对市场偏于保守的判断,并不代表金赛药业董事会以及长春高新。

  此外,在15日发布的三季报预告中,长春高新称,按照公司2019年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相关协议,金磊2019年度业绩承诺已达成,其在2020年12月底将有部分股票具备减持条件。但其减持的额度、减持的具体时间和减持的方式应遵守“短线交易禁止”、“大股东减持新规”等监管规则。目前,金磊先生尚不具备减持条件,公司也未接到关于减持股票安排的报告。

  专家:寻找新药突破口方能支撑高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辅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及房产租赁等。公司的医药产品覆盖创新基因工程制药、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是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

  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重要的业务板块,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净利润11.29亿元,同比增长37.14%,而同期长春高新的净利润为13.10亿元。另一方面,金磊持有长春高新11.51%的股份,仅次于国有法人长春高新超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8.80%,是长春高新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天眼查App资料显示,金赛药业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生物激素所在的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板块毛利率高达92.99%。

  在毛利率高企的同时,金赛药业也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2019年3月,长春高新在《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债券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摘要》中表示,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既有产品外,金赛药业积极研发应用于烧伤治疗、辅助生殖、消化治疗领域的产品,但总体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仍以儿童发育领域的生长激素为主,如果既有产品领域发生包括但不限于较为重大的技术替代,竞争对手产品增加,产品质量及安全性问题、合规问题,可能对金赛药业的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中新经纬记者指出,长春高新较为依赖的生长激素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药物使用频率与费用均高,使用不便,该领域的成长性也会随着股价的抬升被消耗掉,未来的预期也在在逐渐缩小。如果长春高新不调整其较为单一的利润增长模式,其股价或将面临调整。

  “长春高新需要寻找新药突破口,开辟新的业绩爆发点才能延续公司股价高成长,毕竟任何一个世界前十的药企都不是靠一款药品打天下的。”龚涛表示。

  从目前来看,长春高新在研发上的投入远不及在销售投入。财报显示,2019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仅为3.70亿元,同比增长12.92%,销售费用投入却高达25.22亿元,同比增加20.41%。

  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郭施亮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春高新近期股价跌停,可能是获利回吐所致,尤其是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环境下,前期涨幅巨大的白马股,稍有风吹草动,会引发机构资金的踩踏。“短期回踩后,估值回踩至45倍以下,可能又是价值体现的时候,一般拥有核心业务的医药生物股可以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空间,30至40倍的估值水平更可能获得市场的接受。”(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