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刘春生:互联网科技企业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2021-09-23 17:11:5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9月23日电 题:《刘春生:互联网科技企业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 刘春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中国提出2030、206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一周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在此框架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碳”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碳要素的外部性会逐步内部化,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有助于推动高排碳部门转型、降低社会综合成本、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价权,而围绕碳要素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将不断涌现。

  低碳发展的核心是能源供需两侧的清洁化转型。共享单车具有便利、健康、绿色的特点。解决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困局,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1年9月1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发布《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自运营以来,美团单车及电单车用户累计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18.7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7万辆私家车行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以60元/吨二氧化碳价格计算,可实现潜在绿色收益7122万元。其中,美团北京、上海、深圳单车用户过去一年累计二氧化碳减排量分别约为2.5、1.8、1.9万吨。

  近期,美团联合多家银行创新性地试点将数字人民币创新功能应用于共享单车出行,通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九省市发放共享骑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引导消费者更多使用绿色出行方式,形成正向循环助力“双碳”目标。信息革命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崛起,数字货币凭借其高效率、安全性、零成本也应运而生。数字人民币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数字人民币推广初期,美团以共享单车作为切入场景,用多地联动的方式开展试点,能够更好地使数字人民币与居民日常高频次消费需求结合,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生产、生活领域扩散与应用,实现绿色消费和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扩容,最终实现经济数字化、低碳化的双赢。

  低碳化,意味着数字人民币能够借力场景和技术价值来彰显社会公益价值,助力实现“双碳”重大战略目标。骑行,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能够通过其易用性来更好地承载用户日常需求,实现大范围普及,进而助推经济数字化转型。骑行场景,或许是美团在探索激活数字人民币多重价值上迈出的有益一步。

  用数字人民币骑共享单车,是互联网科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助推低碳发展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绿色金融层面,数字人民币可以使企业的结算方式更加多样,提高交易便利性、节约财务成本,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有助于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而美团平台涵盖了餐饮、外卖、生鲜零售、打车、共享单车、酒店旅游、电影等数百个品类,每日有着数千万次的小额高频支付需求,由其联合运营机构发起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与数字人民币的零售型定位高度契合。

  数字人民币也可与绿色金融充分融合,以科技企业大数据处理能力为基础,通过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数字人民币账户、碳信用账户,在时机成熟时推动两个账户的增信联动。企业和个人凭借良好的碳信用记录,可获得更高额度或更低息的贷款,在低碳的前提下实现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普惠性和大众性。此外,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碳配额或CCER(开发成功的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进行交易,未来个人绿色出行、节能降耗、垃圾分类等日常绿色行为所形成的减排记录也可以在碳信用账户中进行准确核算,最终也将纳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实现碳减排收益,有助于培养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而助力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也是美团此次试点所做出的有益尝试。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金融领域应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加强科技、环保、金融产业的创新与联动,让企业和个人的绿色低碳行为得到相应激励,如融资成本的降低或者获得相应的绿色收益。我们相信,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势必将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动力。(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吴晓薇)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