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积极信号不断涌现,有望延续震荡向上

2021-09-27 13:14:05 澎湃新闻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积极信号不断涌现,有望延续震荡向上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十一长假将至,A股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A股内部结构仍将分化,整体表现可能平淡。不过,市场新的动力正在酝酿,积极信号正不断出现,A股有望延续震荡向上趋势。

  中金公司表示,近期对市场有影响的内外部事件均较多。总体来看,市场目前仍然处于“纠结期”,整体表现可能平淡。结构上看,市场短期或仍难显现出清晰的方向。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7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既有指数中枢的显著抬升,又有连续超过四十多个交易日的万亿成交表现。展望后市,市场新的动力与范式正在酝酿,建议投资者持股过节,静待金秋十月的拉升行情。

  安信证券强调,当前时点,对市场继续保持乐观。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和国内流动性环境改善预期下,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向上趋势。

  配置上,价值板块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信证券表示,建议投资者把握市场风格切换中,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布局价值板块中高景气的消费和医药的细分领域。

  中信证券: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

  展望后市,市场风格切换提速,投资者可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布局四季度行情。

  具体而言,第一,能耗双控约束下的限电限产在各地铺开,压制供给侧预期;地产信用重构影响地产建安投资,压制需求侧预期,市场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下修。

  第二,预计政策将迅速应对,对限电限产的纠偏速度会加快,保供稳价政策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缓解基本面预期,四季度国内经济运行将好于三季度。

  第三,宏观流动性仍处于阶段性宽裕的窗口,局部地产信用风险释放下,宏观流动性将更宽松,预计四季度的全面降准将在10月落地。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继续把握风格切换,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布局价值板块中高景气的消费和医药的细分领域,并精选制造和科技板块中三季报有望超预期的机械、军工、半导体、锂电。

  中金公司:A股仍处“纠结期”,整体表现可能平淡

  自8月以来,经济下行的趋势确认而流动性持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下,市场聚焦政策发力的时点和方向。近期,对市场有影响的内外部事件性因素较多。

  具体而言,国内层面来看,市场普遍预期政策可能趋向稳增长,但上游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政策在力保短期中期、周期结构等多重目标下受到较多制约。同时,对于个别地产开发商违约问题的影响和可能的处理方式上,市场的预期也有较大分歧,这体现在A股和港股的投资者对地产板块的反应差异。此外,中国北方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需关注疫情防控压力及对经济的影响。

  海外方面,美联储表述更为鹰派的背后,仍有疫情影响下的对通胀、失业率及经济下行的担忧。

  展望后市,总体来看,市场目前仍然处于“纠结期”,整体表现可能平淡。结构上看,市场短期或仍难显现清晰方向。

  具体来看,成长板块经历了4月起持续的上涨后可能需要把控节奏。消费相关板块经历前期下跌后处在稳定期,但消费数据偏弱或压制整体表现。受限产因素支持的原材料板块前期大涨也透支较多预期,近期也因调控预期等因素影响出现放量回落的现象。

  因此,在政策方向明晰前,市场风格可能仍将较为纠结,控节奏、稳收益可能是当前的重点。

  中信建投证券:A股内部结构仍将显著分化

  展望后市,基本面上,美联储议息会议及此后的联储主席发言虽然并未引发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同时没有明确给出100%明确的QE(量化宽松)退出路径,但却表达了只要经济再有一小步的恢复就将开启QE退出,并首次向市场传达了在2022年6月前结束QE的重要鹰派预期。

  因此,只要11月数据表明本轮新冠疫情的冬季蔓延抬头影响可控,那么QE退出就将果断展开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四季度全球权益市场都将面临二选一利空考验。

  技术面上,周期板块已连续两周下行,动量趋势已大幅趋弱。

  配置上,主板方面,当前A股背后的宏观经济整体弱势延续,企业盈利难以出现超预期增长,且美国QE退出已几乎明确了时点和节奏,后续内部结构仍将显著分化,建议投资者维持中等仓位不变。

  创业板方面,目前在横盘整理,但在美国流动性边际紧缩的中期背景下,或也将延续弱势调整,建议投资者维持低仓位回避。

  海通证券:市场风格将更加均衡

  今年前9个月即将过去,期间行情有两次明显的变化。其中,春节前市场保持去年龙头行情的惯性,春节后至3月底市场调整,行情主线发生变化。3月底至7月,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幅居前,7月市场再次调整,7月底至今资源股涨幅领先,这是今年的前两股风。展望后市,年内第三股风正来临,市场风格将更加均衡。

  随着第三股风已来临,稳增长政策推进、中美关系出现积极信号,大金融和基建相关制造业有望受益。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均衡,关注硬科技、大金融、基建相关制造。

  国泰君安证券:市场新的动力正在酝酿

  7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既有指数中枢的显著抬升,又有连续四十多个交易日的万亿成交表现。展望后市,市场新的动力与范式正在酝酿,建议投资者持股过节,静待金秋十月的拉升行情。

  首先,国内消费、地产等数据持续走弱,经济下行预期的方向已成共识,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资产负债表的承压,将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与扩散。

  其次,能耗双控背景下,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企业盈利的挤压,短期虽难缓解,但考虑到稳增长与稳就业的边界,限产政策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时点即将过去。

  再次,海外方面,尽管美联储Taper步伐逐步逼近,但在充分预期的背景下,美股难以受到显著冲击,考虑到国内外货币政策存在相位差,国内权益市场更具内生性。

  最后,中美关系缓和、G20峰会将至,以及国内风险事件的有序处理,分母端逐步发力与预期修正。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券商;二是产业趋势向上的新能源,如核电、光伏;三是供需紧平衡的老能源,如钢铁、煤炭、电解铝等。

  广发证券: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近期,A股并未跟随港股市场下跌,恒大债券如期兑付利息阶段性缓和市场对地产信用风险的担忧。同时,国常会再提“跨周期调节”,“稳增长”预期进一步抬升。整体而言,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其中,本轮“限电”与2010年的不同之处在于面临局部“缺电”的事实,这客观上会对后续“限电”“限产”政策放松产生约束,同时也可以作为跟踪本轮供给侧收缩政策的先行指标。局部“缺电”,反映国内能源结构仍待优化,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与配套设施之间存在矛盾,叠加“稳增长”预期,能源新基建有较大发力空间。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继续建议配置低估值+高景气:一是低估值+内需稳增长,如建筑、券商、动力煤等;二是低估值+能源新基建,如风电、特高压等;三是多轮驱动的新能源链条,如锂矿、锂电材料、光伏等。

  安信证券: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向上趋势

  当前时点,对市场继续保持乐观。具体来看,短期中美关系频频释放改善信号提振市场风险偏好。Taper预期逐渐明朗化,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提供较有利时间窗口。国内流动性环境具改善预期,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向上趋势。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继续把握震荡向上行情,持股过节,并继续围绕“碳中和”核心主线。行业方面,投资者可关注券商、光伏、风电、新能源运营、新能源汽车链、国企地产等。

  兴业证券:市场积极信号不断出现

  目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同时积极信号也正在出现。

  首先,前期恒大事件一度惊扰市场,甚至不排除再起波折,但不必过度恐慌。其次,尽管海外美欧已逼近或者进入货币边际收缩进程,但流动性整体仍较为宽松,且从海外市场近期表现来看也已逐步消化了收缩的预期。再次,国内经济快速下滑,但政策放松的方向已然明确,靠近年底,财政、信贷有望继续发力。最后,中美关系可能进入阶段性缓和的窗口期,有利于提振A股市场风险偏好,也有利于提升A股及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

  配置方面,科创在经历“底部的顶部”的颠簸后,当前又到了一个值得逢低布局、底部挖掘的时间点。

  东吴证券:保持谨慎

  展望后市,尽管A股红十月概率达69%,但仍对市场保持谨慎。十一归来市场或面临青黄不接,一方面,经济下行力度超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宽松政策仍需等待。

  具体来看,首先,国内显性风险,基本面下行或超市场预期,下半年业绩增速回落。其次,隐性风险二次降准时点或延后,PPI或对降息形成掣肘。再次,十一外盘或面临波动风险,而且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至今悬而未决,或导致部分美债违约。

  配置方面,基建下的周期行情开始,茅指数稳增优势逐步显现,建议投资者维持建筑建材、交运、机械、钢铁组合配置。同时,经济与业绩下行压力下,医药、白酒、互联网龙头的稳增优势逐步显现。

  华西证券:A股仍具备结构性行情特征

  展望后市,全球货币政策正逐步转向,美联储Taper(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将落地,但加息尚遥远。不过,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独立,即使美国从年底开始缩表,预计对国内货币政策取向影响也有限。

  不过,国内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收缩下,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PPI上涨,但CPI处于低位使得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相对宽松。两市成交额连续四十多个交易日位于万亿以上表明市场风险偏好仍处于高位。因此,A股仍具备结构性行情特征。

  配置方面,结构上建议投资者关注硬科技、新能源方向。其中,“专精特新”中小市值企业仍是中长期重点配置方向。此外,虽然消费板块基本面修复节奏还有待观察,但经历6月以来的调整后,行业估值相对合理,四季度或迎修复。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