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专家:利用好长协合同价格保障能源安全

2021-10-12 16:50:4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0月12日电 (马静)近期,国际天然气、原油、动力煤等能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英国等欧美地区的“气荒”“电荒”“油荒”接踵而至。不止于此,伴随着能源危机的扩散,韩国、印度等亚洲部分国家也正面临棘手局面。

  业界多有分析提到,欧美地区的能源危机正在愈演愈烈,向全球蔓延。

  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市场表现如何?未来是否也会上演“一波疯涨”?全球能源危机敲响警钟,又为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对此,中新经纬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本次能源危机主要归因于金融炒作。从表现来看,国际能源价格高涨主要体现在现货价格上,在市场恐慌情绪推导下,能源期货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长协合同价格并没有显著变化。另外,与2019年相比较,目前全球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没有显著改变,欧美中等主要经济体的化石能源占比都在80%以上,“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到新的常态,2021年的能源消费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给金融投机创造了空间”。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李平则提到,能源危机的本质是能源供需不平衡。从当前的全球环境来看,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均提速了能源转型的研究以及行动,全球加速推动能源转型正是本次能源危机的主要诱因。

  据孙李平介绍,能源转型重点关注的是压减化石能源的生产和供应,需要各个环节协同转型。由于目前供给侧和消费端转型不同步,供需失衡,难免出现问题。由于当前的能源贸易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这轮国际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势必影响我国的能源价格。

  那在全球能源危机敲响警钟之时,中国能源市场表现如何呢?

  据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分析,由于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挂靠上游的原油价格,在国际能源危机的紧张预期下,国内成品油价格已明显受到推涨。另外,国内柴油市场供需偏紧,一方面在限电限产下,国内原油产量有一定回落,且部分地区主营资源供应紧张,尤其是柴油出现控量情况。另一方面,市场位于“金九银十”的传统需求旺季,且部分地区发电用油增加。多重利好叠加下,尤其节后归来,受下游集中补货提振,多数地区主营单位柴油报价已推涨至最高批发限价。

  天然气则在这波国际能源价格的“疯涨”中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坚挺。

  据金联创天然气高级分析师孙雪莲介绍,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主要致使国内天然气的现货进口减少,很多进口主体都在观望状态,也带动了不少进口方签订长协合同,但并未产生欧美“气荒”的类似影响。

  孙雪莲提到,当前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较为宽松,其中供给端国产天然气增速稳定,外部进口保持正常;需求端由于限电限产下工业用气减少,且出现了一些生物质燃料替代,需求收缩。从整体看,相比欧美地区,当前国内天然气并不存在价格上涨太多的空间。

  未来“涨势”如何?

  李俊峰认为,从金融炒作的角度出发,国际能源价格会有波动,但这种涨势不会持续太久,“对于我国而言,能源的现货价格显然会跟着国际价格变动。随着冬季到来,实际进口部分多为长协合同,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具体来看,不同的能源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王延婷认为,从当下情况看,汽油节后需求归于平淡,加之整体资源供给充裕,未来上涨幅度有限。但如果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不到缓解,在供需影响下,柴油价格未来还有上涨空间。

  天然气方面,孙雪莲表示,进入冬季以后,随着采暖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预计第四季度国内天然气价格或会从当下的5000-6000元每吨上涨至6000-8000元每吨,“但相对去年来看,这个上涨幅度是缓和的”。

  10月8日召开的国常会也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会议从民生优先、推动煤矿释放产能、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风电和光伏等基地建设、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六方面对电力和煤炭供应作出了部署。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10月7日,全国存煤7天以下电厂数量比节前减少90%。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受访专家均提到,从长期来看,这场能源危机为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孙李平认为,中国能源保供方面应该进一步推动能源的战略储备,增加储备能力建设,实现通过国家和市场等多渠道满足战略储备能源的需求。另外,从长远角度看,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氢能交通和氢能工业、提高绿色建筑的比例、提高建筑能效和建筑用可再生能源比例等,都是化解中国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国外风险的重大举措。

  李俊峰也提到了能源储备的重要性,他还表示,此次能源危机也启示我们,能源转型必须要确保能源安全。我们要利用好长协合同价格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尤其是冬季消费较多的天然气和煤炭。与此同时,国内的能源生产要保持一定弹性,对产能不要有刚性约束。(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万可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