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三问獐子岛扇贝事件:刚死?管理出问题?将走向何方?

2019-11-15 20:54:11 经济观察网

  三问獐子岛扇贝事件:刚死?管理出问题?信用危机下,将走向何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獐子岛的扇贝又死了,这是扇贝五年内第三次出现大面积死亡。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于11月12日向经济观察报独家回应扇贝是“刚死”之后,扇贝死亡的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原因未明、专家还在路上。

  11月14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扇贝非正常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且已经对獐子岛2019年的经营业绩构成了重大影响。

  十月底还一切安好的扇贝为什么会突然死亡?獐子岛的日常管理出了什么问题?信用危机下这家上市公司将走向何方?

  扇贝会突然死亡吗?

  獐子岛的秋测终于结束,扇贝死亡情况比11月11日对外公布的还要严重。

  獐子岛11月14日晚间公告称,根据各个小区抽测数据看,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五个区位(不包含11月份正在采捕作业生产的1万亩区域)的平均亩产5.66公斤,其中最高区域亩产12.64公斤;2018年底播虾夷扇贝十个区位的平均亩产4.17公斤,其中最高区域亩产44.33公斤,最低区域亩产0.01公斤。

  根据抽测结果,目前在养的全部58.35万亩底播虾夷扇贝中,其中亩产过低,采捕变现价值不足以弥补采捕成本的海域面积39.07万亩,需核销成本19,562.33万元;亩产较低,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区域的面积13.9万亩,预计计提跌价准备金额8,205.89万元;目前抽测亩产正常以及正在采捕作业海域面积5.4万亩。

  因此,从结果来看,獐子岛本次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7,768.22万元,约占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0,690.86万元的90%,对公司2019年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獐子岛称,因海域底播虾夷扇贝非正常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部分海域亩产水平尚存在不确定性,具体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需根据2020年1月的年终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结果计算确定。

  十月底检测时还未出现问题的扇贝,为何在短短不到十天内就出现了大面积异常死亡?11月12日,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从打捞出来的扇贝情况基本可以判定是刚死亡不久。至于扇贝突发死亡的原因:“扇贝的死亡与播种环节、日常管理都影响不大,如果是播种环节出了问题,扇贝早死了,日常管理主要是两项工作,一是防病害;一是防盗,扇贝养殖主要受天气的影响。”

  但吴厚刚补充,具体原因需要等专家来判断和表达。”

  一位大连水产专家对记者称,根据软组织附着情况来辨别底播(一种养殖方式)的虾夷扇贝是否刚死是一种判断方法,但不会很准确,还要结合多种条件综合判断,最终扇贝是否刚死要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来看。

  同处于一片海域,其他海岛的情况如何呢?

  一位养殖扇贝的资深人士对记者称,獐子岛所处海域面临海水养殖的荒漠化问题,由于前些年养殖虾夷扇贝收益较好,养殖者疯狂无序扩大养殖规模,过度养殖,超过了该海域的承载量,导致扇贝养殖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虾夷扇贝生长缓慢是普遍现象。

  据獐子岛周围海岛养殖户称,近年虾夷扇贝生长缓慢,但今年没出现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他称,今年扇贝养殖没有大面积死亡发生,虾夷扇贝是冷水性贝类,对高温期不适宜,近期天气变冷适宜虾夷扇贝生长,在十一月以来也没观察异常天气,虽然扇贝生长周期比以前的两三年即达商品规格有所延长,收益比高峰期下降厉害,但只要正常养殖赔钱的可能性很小。

  一位青岛水产老板甚至对记者称,今年黄渤海扇贝养殖的收益不错。“扇贝总体而言价格比去年低,是因为市场扇贝供应增加。同时扇贝的收成由养殖密度、饵料丰富程度、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

  北京一位水产老板告诉记者,他的扇贝价格今年和去年一样。

  獐子岛管理失职?

  獐子岛的扇贝命运多舛,这是五年内的第三次“受灾”。

  在第二次扇贝死亡时,獐子岛就曾被查是否存在财务造假问题。也正是有过如此经历,市场再次将信将疑:扇贝短时期内死亡到底是受自然影响,还是与獐子岛管理失职有关系?

  一位中国海洋大学的教授对记者表示,獐子岛养殖的扇贝品质是虾夷扇贝。养殖方式是底播,底播是将人工育苗的稚贝经过中间暂养到一定规格的幼贝后,再投放到环境条件适宜的海域使其自然生长,达到商品规格后进行回捕的资源增殖方式。底播的优点是扇贝不用投饵;缺点是采捕扇贝较难。

  “底播虾夷扇贝基本靠天吃饭,日常管理非常难”,该教授称。

  同时他表示,多种原因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死亡。“比如说,扇贝养殖过密、饵料不足、敌害、高温和洋流的变化等。要想判断扇贝究竟为什么死亡,要马上取扇贝样品做分析,死亡原因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出。”

  对于獐子岛的管理,也有人提出质疑。一位曾经在为獐子岛供应过苗种的育苗户对记者称,一开始和獐子岛合作不错,他们购苗诚心且做事方式比较正规。但近些年出现一些变化,就不再继续合作了。

  2018年2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称,“(獐子岛)集团进苗资金紧张、信誉每况愈下,所以公司买不到好的扇贝苗,收成大打折扣。”还有直接负责投苗的船员告诉央视记者,“有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央视财经报道,2012年,獐子岛就曾出现2600万元扇贝遭内部人员盗窃的事件。

  獐子岛被外界视为乡镇企业转型现代企业的典范。2006年,獐子岛以水产第一股的身份上市,发行价每股25元,开盘价每股60.89元,系A股第二高价股票。2008年更是创下每股151.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股王。因此常有人说,“改制10年,獐子岛赚了23个獐子岛”,形容市值增长之快。

  近年来底播虾夷扇贝对獐子岛整体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支撑也逐渐下降。2018年底播虾夷扇贝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6.3%、毛利占鲜活产品毛利比重为13.7%;2019年前三季度,底播虾夷扇贝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比为6.0%、毛利占鲜活产品毛利比重为10.4%。

  因此,獐子岛准备减少扇贝业务。11月14日晚,獐子岛公告称计划进一步关闭海上敞口风险。规划自2019年度至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放弃海况相对复杂的海域或暂停部分适用海域约150万亩,根据海域使用相关规定,每年可节约用海成本约7000万元。自2020年始,底播虾夷扇贝由规模发展阶段向中试探索阶段调整,以优化适合本地生态系统条件的虾夷扇贝新技术、新良种、新模式,每年中试虾夷扇贝约10万亩,基本关闭底播虾夷扇贝增养殖风险。

  这意味着,獐子岛通过关闭海域而减少了七千万元海域使用金。

  獐子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司高层曾对记者称,希望政府减少甚至免除远海海域的使用金。獐子岛是一家集体企业。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的股东是长海县獐子岛镇人民政府,政府是大股东,也是卖方,每年会收取獐子岛的海域使用金。

  獐子岛也曾在公告中称,根据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下发的《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三项减免海域使用金的规定:“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经核实经济损失达正常收益60%以上的养殖用海,可依法按程序申请海域使用金减免。”

  在2018年初,记者计算獐子岛的海域使用金为每亩50元,根据本次公告,獐子岛的海域使用金变成了46.67元/亩,意味着在2018年初至今,獐子岛的海域使用金成本减少。

  长海县有1500万亩海域面积,确权从事养殖海域面积为950余万亩,全县4000多户纳税人从事水产品的浮筏、底播养殖。养殖业实现产值占全县GDP的一半,实现税收占税收总收入近30%。以海域面积算,獐子岛本次拟关闭海域面积150万亩,占一定比重。

  质疑风暴下,獐子岛将走向何方?

  2014年一股未被大连市气象局通报的“冷水团”让獐子岛在近海底播养殖的扇贝受灾,獐子岛由盈利转为净利润亏近12亿元,这起事件成为A股著名“黑天鹅事件”。

  2018年獐子岛因扇贝死亡而巨额亏损,今年7月獐子岛的公告显示,证监会查明,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吴厚刚在知道2017年全年业绩与原业绩预测偏差较大的情况下并未及时披露,甚至在年报中进行虚假记载。

  此次獐子岛扇贝死亡事件,在舆论场上被不断调侃,微博上有网民戏称:“扇贝说这次我不跑了,我选择死亡”,甚至有了“扇贝听了都想鼓掌”的表情包,獐子岛的扇贝三番出事变成了一个娱乐事件。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接连的事件之后,其信用危机已经开始在监管层和民众间蔓延开来。

  深交所近期问询多次。獐子岛扇贝出现减产风险时,深交所发问询函要求獐子岛说明详细情况。11月14日,深交所再发关注函,这次询问变得更加细致。深交所要求獐子岛用图示列明抽测海域各区位的位置及对应编号,说明在同一海域中平均亩产量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

  深交所还要求獐子岛说明在不同区位抽测结果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局部抽测数据推算存货核销与跌价准备金额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并量化说明推算的具体计算过程,以及是否存在财务“洗大澡”的情形。

  一位会计师对记者称,农业股由于对存货的核查困难等因素,容易进行财务造假,A股至今已经出过多起农业股造假事件。从会计审计的角度讲,会计师很难深入海底一个个数到底有多少扇贝,且扇贝大小不一、定价也不同。

  针对农林牧渔上市公司造假情况,东北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李峻峰曾对记者称,由于农林牧渔公司的生物资产很难盘点,一般盘点采用的方式是抽测,数据外部人士很难精准掌握,而且不同采样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存在依赖上市公司单方面给出数据的情况,较难监管。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此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要想改变A股上市公司造假暴雷的情况,一定要做系统性体制改革。

  “首先,要加快证券法修改,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的处罚力度,目前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为60万元,不符合现在资本市场环境。其次,扩充惩罚主体,对财务人员、券商、会计所等中介机构也要加大处罚,让有关的当事人与中介机构不敢参与财务造假,并且做到严格执法,处罚过程公开透明。另外,也要尽快完善集体诉讼机制,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机制得到赔偿”,管清友说。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