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缩小“数字鸿沟”,就从保护“花钱”权利做起

2020-12-28 17:18:07 新华社

  东评丨缩小“数字鸿沟”,就从保护“花钱”权利做起

  文 | 杨天

  商家拒收现金,后果很严重。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发布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北京空港兴航达客运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因拒收现金被处以警告。

  12月15日,央行曾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公告,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并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类收费要具备人工现金收付通道,对自助服务机具厂商提出兼容性要求。

  这是继2018年第10号公告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后,央行对歧视和拒绝现金支付行为祭出的又一记重拳。

  对此,网友普遍表示点赞——

东评丨缩小“数字鸿沟”,就从保护“花钱”权利做起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支付工具的快速普及推广,手机扫一扫就能付款的便捷体验使我们在生活中各个场景使用现金的频率日益降低。根据一项权威调查,7成的受访者表示习惯了非现金支付。

  但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不需要现金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上述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交出租、客运加油站、医疗水费缴纳、身份证、户籍管理证件的工本费等特定的消费场景下,现金使用频次也相对较高。

  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说,移动支付某些时候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前不久,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缴纳医保被拒收现金一事就引发了全网关注。

  如果要对电子支付工具使用率最低的人群进行画像,老年人群、低学历、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人群是四大关键词。

缩小“数字鸿沟”,不妨就从保障公众合理、安全、顺畅地使用现金做起。

  对此,人民银行其实已经有制度安排:包括支持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鼓励相关经营主体在保障现金收付渠道通畅的前提下,选择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完善现金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现金服务水平等等。

  对于存在收付行为的主体,特别是示范效应强、涉众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公共机构和经营主体,应该进一步强化现金服务意识,规范现金收付行为。比如涉及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保、医疗、教育、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类收费,收费单位或其委托代收机构就应具备人工现金收付通道,由人员值守并收取现金。

  消费者遇到拒收现金怎么办?依法维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应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