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科技>>正文

工信部:2035年,机器人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2021-12-28 20:13:46 中国新闻网

  工信部:2035年,机器人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吴涛)28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进行了介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称,我国已经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核心部件加速突破,整机性能持续增强;行业应用深入拓展,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立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规模、应用、生态等角度提出了未来5年至15年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到2025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个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王卫明介绍。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称,未来机器人应用广泛。例如在特种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水下探测、作业、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等水下机器人,安保巡逻、反恐防暴、交通管理、边防管理等安防机器人,消防、应急救援、安全巡检、核工业操作等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检验采样、消毒清洁、辅助巡诊查房、重症护理辅助操作等卫生防疫机器人。

  不过王卫明也指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着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比如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不足,王卫明称,“十四五”时期为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规划》从三个方面作出相关部署。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组织,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创新作用,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加强标准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三是提升检测认证能力。鼓励企业加强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强化产品检测,提高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检测能力,满足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推进中国机器人认证体系建设。(完)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