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南等:应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央行可以出什么牌?
中新经纬 | 2022-04-25 16:49:22

  中新经纬4月25日电 题:应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央行可以出什么牌?

  作者 周冠南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组组长、首席分析师

  梁伟超 华创证券高级分析师

  随着近期美联储紧缩表态加码,中美利差出现倒挂,人民币退出与美元的“同涨”区间,贬值压力显现。若后续贬值压力持续,央行可以作何应对?目前的汇率管理工具箱有哪些储备?我们从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背离背景下的人民币贬值周期中,寻找线索,讨论后续央行汇率管理的政策空间。

  从汇率变动来看,始于2018年初开始的贬值周期的核心关键词是中美贸易摩擦,叠加4月后国内进入货币政策宽松周期,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提速,期间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快速上行。为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顺周期影响,央行使用的汇率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资本流动管理、掉期市场干预、央行票据、口头干预等六大类。

  在政策工具密集出台的2018年8月至10月期间,单边贬值的市场预期得到控制,汇率阶段性拐点出现。可见,央行调控工具的密集出台,明显阻止单边预期出现自我强化,有效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

  随着人民币升至预期逐渐明朗化,2020年10月起,汇率逆周期调控工具逐渐退出。2020年10月,即期汇率回升到6.7附近的波动区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降至0,“逆周期因子”逐渐淡出使用。同时,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放松,鼓励资金“走出去”。2021年1月,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回前期水平。多措并举之下,汇率逐渐收敛于6.3-6.4的低位区间窄幅波动。

  当前,央行汇率管理工具箱,多数处于前期贬值周期结束后的退出状态,人民币再次进入贬值周期后可能“激活”。

  一则,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在2020年以来的升值周期中首先退出。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作为目前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核心手段,往往是最先使用,并最先退出,政策信号的指引值得关注。

  二则,调整跨境资金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第一,伴随着出口的高景气度,国际收支维持顺差,金融机构借助外债融资的必要性降低。第二,政策积极鼓励各主体开展跨境投资。2021年1月5日,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同年6月,QDII投资审批中新向17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103亿美元。

  三则,外汇存款准备金工具被重新“激活”,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2021年6月、12月人民币汇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上调两个百分点,通过冻结银行部分外汇头寸,进一步减少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资产的派生,同时配合政策表态,也释放了央行希望平抑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

  从工具箱储备来看,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后招”充足。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等核心工具通常作为政策介入的头阵,本轮人民币快速贬值过程中,逆周期因子有重新启动的可能,但目前尚未官宣使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作为辅助工具,其参数设置还都是升值状态下的模式;对于掉期市场和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干预在必要时仍可重拾;2021年重新进入视野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也存在下调的空间。

  经过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快速贬值,目前管理当局仍然“淡定”,尚未出台明确的干预措施和预期引导。面对疫情冲击下更为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央行当前的汇率调控思路如何,尚未出现明确的脉络。不过,需要关注的几点是:(1)央行当前对于汇率双向波动的容忍度强于以往。(2)央行并不乐见人民币继续升值,是否愿意看到贬值不得而知。(3)底线或是不形成单边贬值预期。“快贬”好还是“慢贬”好,关键在于是否助长单边贬值预期。当前的人民币贬值,是释放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和中美利差倒挂等积累之下的压力,出清的过程或快或慢,总会来。

  总之,央行工具储备是相对充足的,市场看待当前的贬值也是相对理性的,管理当局的政策意图尚未明确显露,市场力量和预期引导的博弈也未展开,后期更应关注贬值压力释放的过程能否平顺,以及压力出清后对国内政策宽松空间的影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责任编辑:冉笑宇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LV店里都是中国人!”日元贬值下,海外游客涌入“扫货”
  • V观财报|乐普医疗2023年净利降超四成,第四季度亏近1亿
  • V观财报|重庆燃气免去车德臣总经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