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西看】美联储22年来首次大幅加息,会否引发全球加息潮?
中新经纬 | 2022-05-05 17:03:53

  中新经纬5月5日电 (宋亚芬)美联储5月加息如期落地。5月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至1%之间。

  同时,从6月1日起美联储将缩减资产负债表。初始阶段美国国债的缩减规模将为每月300亿美元,3个月后每月减持规模将扩大至6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初始缩减规模将为175亿美元,3个月后每月减持规模将扩大至350亿美元。

  未来仍不排除加息75个基点可能

  这是2000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幅度首次达到50个基点。

  对于此次美联储加息落地幅度及缩表计划,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在接受中新经纬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和预期没有太大出入。如果这次加息50个基点效果比较好的话,未来美联储缩表可能会加快。”

  谭雅玲解释称,缩表本身是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而美国从疫情开始直到2021年年底,资产负债表的非正常化是很突出的,整个资产负债表加上货币投放的扩张,基本上接近GDP的规模。所以,美国现在要稳住货币政策,给财政政策找出路,这是他的当务之急。通过加息举措使利率回到中性水平,对美国的财政来源和财政政策的压力是一个舒缓。

  对于此前市场预期美联储未来或一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否认。但谭雅玲认为未必是一个定论。“美国将来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国3月已错过了加息50个基点的机会,未来的宏观调控压力比较大,而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正是财政年度的敏感期,加之有中期选举,所以他的主要精力可能都要放在6月和7月两次议息会议上,这两次的力度肯定会加大。另外,现在看来美国通货膨胀的上涨概率是基本明确的,8.5%可能都不止。我认为鲍威尔现在否定是为了压制市场情绪,不让预期比他的行动走得快,这是他们一贯的操作手法。”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预计,美联储后续政策的潜在路径为6、7、9月加息50个基点,如果未来俄乌冲突激化导致制裁升级,通胀预期回落速度可能不及预期,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后续议息会议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加息效应将如何演进?

  当日美联储利率决议出炉后,美元指数大幅下跌,美国三大股指大涨。国内方面,5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505个基点,A股也出现上涨。

  后续,加息效应带来的这些趋势是否还会持续?

  对此,谭雅玲指出,从美元指数的角度来看,寻求贬值仍是它的一个主要宗旨,但是因为美国的政策和经济比别的主要货币都要好,所以贬值的阻力相对来讲也比较大。现在看来100点上下应该是符合美国经济价值和经济周期的一个指标,当然也还要进一步观察。加息后,对美国经济价值和汇率价格的水平,可能也处在一个重新评估和进一步探讨的过程当中。

  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导致风险资产价格受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中新经纬研究院说:“加息可能会导致美元指数在比较高的位置运行,对新兴市场的资金会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这个趋势可能会贯穿全年。”

  具体到人民币,谭雅玲分析,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逻辑没太大的改变,但是目前利差因素在减弱,这对中国来讲是不利的。加上前期人民币升值比较过,所以人民币还会往贬值的方向走。要谨慎防人民币贬值叠加股市下跌、资本流出加大的综合风险。

  股市方面,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由于美联储加息缩表完全在市场预料之内,所以对于市场的影响很小,反而是“靴子落地”带来了市场大涨。

  会否引发全球加息潮?

  从理论上来讲,美国加息会加大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这是否会引发全球加息潮?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子荣对中新经纬研究院表示,现实未必如此。

  杨子荣进一步分析,把这一次加息和2015年加息做一个比较。我们之前整理曾发现,不同国家应对美联储加息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简单分为跟随美联储加息、提前加息、跟随美联储加息而降息、提前降息和按兵不动五个策略。从分布上来看,大多数国家在2015年选择的是按兵不动,甚至加息。

  不过,这一轮美联储加息和2015年那一轮的环境有所不同。在高通胀下,杨子荣预计,更多的国家会选择跟美联储一样加息,也有一些国家会选择按兵不动,选择降息的应该很少或几乎没有。

  在此情况下,对于一些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讲,可能会面临更加偏紧的外部金融环境。中国该如何应对?

  杨子荣建议,第一,跟随美联储加息,完全没必要。不是美联储加息,中国就要跟随加息来抑制资本外流。因为如果中国加息,经济下行压力会更大,而经济下行压力更大的话,资本外流的风险反而更高。第二,通常来讲影响中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因素,不是中美之间的利差,而是经济景气程度。我们一般看中国的PMI(采购经理指数),只要中国PMI高,其实不管美联储加不加息,资本外流风险都不高。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应“以我为主”,并保持相对宽松。第三,在相对的宽松货币政策中,用定向降准这类更加精准的疏困政策。第四,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发力。因为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货币政策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杨京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东看西看
东西方热点剖析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图解年报丨A股啤酒TOP 4业绩双增,燕京分红率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