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供应链金融数智化须依托产业生态
中新经纬 | 2022-05-10 21:29:03

  中新经纬5月10日电 题:供应链金融数智化须依托产业生态

  作者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

  供应链是开展金融活动的基础,没有坚实的产业供应链就没有供应链金融。且由于良好、健康的资金流动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和持续,因此供应链金融又能助力于供应链的建构和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供应链强调交易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协同,其中资金流决定了供应链运行的健康与否。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保证良好资金流的重要方式。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产业中的各个参与主体,诸如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发展的过程。

  2001年至今,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商业银行主导推动一些产业金融业务,主导型金融产品包括应收应付类、存货仓单类。这种形态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爆发了巨大风险;第二阶段是在2010年之后,特别是“上海钢贸案”和“青岛港事件”发生后,商业银行开始逐渐从“前台”退至“后台”,通过与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合作,为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提供资金,有效地规避了第一阶段产生的问题。但在这一阶段后期,大概在2017至2018年左右出现了一些故意拖欠供应商资金、延长账期、同时凭借自身从银行获得的优惠资金用相对较高的利息提供融资的企业,产生了“流氓供应链金融”现象,供应链金融在这一时期遭遇了瓶颈;2018年以后,供应链金融进入到了多模式并行的新阶段,一方面,传统龙头企业主导、商业银行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仍然在广泛实施。另一方面,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或形态也开始显现并逐步探索,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开始渗透到供应链金融中,来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潜在风险;随着2019年银保监下发的《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人民银行会同其他七部委下达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供应链金融进入了第四阶段,监管部门开始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并对供应链金融各主体的作用和行为提出了要求。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也相继出现。

  供应链金融实现数智化要通过依托产业供应链生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产生金融生态,从而实现产融生态有机、有序、有效发展的体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中国供应链金融实现数智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真正的数字化平台。前台业务运营数据和后台管理数据没有整合,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应用没有建立,企业距离真正的数据化平台还很遥远;二是要警惕信任盈余,过于迷信技术。这两年区块链的概念非常火,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防范所有的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找到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应考虑如何将技术嵌入到供应链流程中、将技术与应用相结合;三是缺乏可靠的保障平台。数据的质量、票据的管理如何保证?供应链金融真正实现数智化,前提是依靠供应链拿到真数据,靠金融科技真正获得数据。

  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数智化发展

  中国有着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让中小微企业有效地嵌入到供应链中,如何在适合的时间让其获得适当的资金,也是保证供应链有序运行的关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作为具体举措之一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供应链金融将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好比一座天平,天平的底座是风险管理与控制,商业周期的变动、疫情的冲击、产业升级和数智化转型的压力等因素使得风险管理与控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天平的梁相当于信息,因为控制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降低产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商业情景的异质化、不同企业信息化程度不一、数据形态不一导致了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难以形成产业级的供应链信息,从而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天平的两端分别是资产和资金,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资产和资金的有效匹配。如何在业务背景真实性基础上,将风险管理做到颗粒化程度?如何做到业务与资产的交叉核验?如何实现电子订单、运单、箱单、仓单和物流交割与应收帐款的动态匹配?如何通过技术客观反映多级供应链主体信用?这都要靠金融科技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底层交互客观化、债权结构客观化、末端业务自治化、主体信用自治化。

  金融科技的实质是助力风险控制。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金融科技不是产业信用的创造者,而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真正的信用创造者是供应链中的企业。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使得信息更为透明,使得投资者可以了解和预判风险,能够极大地促进资金的健康流动,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数智化发展。

  管理控制供应链金融宏微观风险

  供应链金融面临两个层面的风险:一是宏观层面上的环境性风险或整体性风险,这类风险由外部环境的突变、周期性波动或行业整体出现问题而引发;二是微观层面上的运营性风险,这类风险通常由组织问题、管理问题而导致。

  对于宏观层面的整体风险,监管方作为风险管理主体,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管理和控制风险:一是确保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良好的金融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环境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二是建立智慧监管体系,既能有效把握供应链金融运营情况,又不过于干涉市场管理体系,做到既有监管、又有弹性,让企业在一定框架内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三是确立信息安全与治理体系。近些年来,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飞速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始涉及大量资金往来和金融工具应用,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与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对于微观层面的运营风险,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方都是风险管理主体,应尽快建立可信交易链、可信资产链和可信行为链,即推动促进合约、发票等各种函证统一化、规范化;考察主体信用不能仅仅关注借款人,还需要结合结构中信用考察直接关联人或交易对手的状况;三是注重可信资产链,牢牢做好供应链运营中资产以及资产转化的管理,这不仅包括某一时点资产的价值、质量等,而且还需要动态地把握资产的转化、价值的变动等等。

  举例来说,液体类的大宗物资和固体类的大宗物资相比,管理要素明显是不一样的。如何结合相关要素做好资产管理,它的流程、仓、配、运如何实现?在跨境交易中,它经过了哪个码头、哪个港口、哪个物流节点?金融科技将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金融供应链或成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新趋势

  金融机构对接难的问题,饱受很多产业主体诟病,可以说是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这是由传统金融机构不能适应产业供应链发展需求、风控管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单一金融机构无法应对复杂供应链场景等具体问题造成的。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金融供应链的建设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抓手。

  金融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能有机连接并系统地位产业服务;后者则是通过产业供应链的运营与管理,引导金融进入产业,而供应链金融想要实现数智化,则需要供应链金融与金融供应链的高效整合。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产业,保障产业顺利运行的基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产业供应链,进而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供应链金融追求的是让产业供应链中的参与者能够公平、合理地获取产业运行的要素——即资金,从而实现产业运行高质量。事实上,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各利益相关方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协同,也需要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之间的协同,这样才能全面地服务产业供应链。同时,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特别是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这一提法既肯定了供应链金融数智化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未来需要探索和关注的数字信息安全问题。(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佳文

责任编辑:王永乐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成都:确认多收取的燃气费将责成企业全额退款
  • 全国多地启动燃气表、水表等计量器具检查
  • V观财报|迪安诊断2023年净利降近八成,第四季度亏超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