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粮食安全仍需警惕国际价格传导风险
中新经纬 | 2022-05-12 17:46:26

  中新经纬5月12日电 题:粮食安全仍需警惕国际价格传导风险

  作者 金文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俄乌冲突对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深化,也给中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笔者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5期)上表示,中国粮食安全受国际影响有限,但需警惕国际价格传导和供应链风险。

  俄乌冲突与全球粮食安全

  乌克兰与俄罗斯都是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两国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大约三分之一;大麦产量占全球的19%,但出口量占全球的31%;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的57.8%,出口量占全球的68.3%。两个国家发生冲突后,世界粮食油料以及食用油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

  2005年以来,世界粮食市场和食用油价格指数有了三个高点区。一是2007-2008年阶段,二是2010-2012年阶段。第一次源于发达国家生物燃料需求强劲,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主产国粮食供给不足。第二次主要是气候变化导致主产国粮食减产供给不足,同时国际游资进入,投机商炒作,推高了价格。但是这次价格上涨,除了世界气候变化因素影响之外,俄乌冲突进一步抬高了价格。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美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刺激油价大幅上涨,3月初布伦特原油价格直逼140美元/桶大关,欧洲天然气价格同比暴涨10倍。俄罗斯是氮肥和钾肥的重要供应国,占全球氮肥贸易的15%,钾肥出口的17%;同样成为制裁目标的白俄罗斯,占全球钾肥出口的16%。三分之一的钾肥出口是由这两个国家影响的。俄乌冲突以来,全球氮肥价格飙升40%-50%,磷肥和钾肥的价格上涨约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然拉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俄乌冲突后大部分国家采取的措施基本都是管制粮食和管制油料。最早是保加利亚增加粮食储备,进行出口管制。4月22日印度尼西亚暂停棕榈油出口。俄乌冲突之后带动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及供应链受阻,进而从粮食影响到了油料,油料又进一步扩张到了其他初级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粮食形势的恶化。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预测,全球估计约有4500万人处于饥荒的边缘,尤其在非洲地区。

  俄乌冲突与中国粮食安全

  受国际市场影响,短期内国内粮油价格大幅上升。国内小麦现货价格在一周内涨幅超过10%,迅速跨过1.6元/斤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3月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约(2022年5月)收盘价为2885元/吨,创历史新高;3月4日,国内毛葵花油价格基本在14000-15000元/吨,较冲突前上涨20%—30%。

  中国从俄乌进口粮油占比不大,整体受影响不大。本年度中国与乌克兰签订了约700万吨的玉米进口订单,截至3月初,只有100多万吨没有装船,占中国玉米进口总量和消费的比重分别约为5%和0.4%,对中国玉米市场影响不大。

  国内食用油消费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占比分别为43%和22%,葵花籽油占比约为4%。受俄乌冲突影响,短期内葵花籽油进口受阻,中国豆油、菜籽油进口预计会替代性增加。

  化肥供给趋紧,价格上涨影响春耕备播。中国钾肥一半左右依赖进口,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进口氯化钾港口均价从年初的4150元/吨上涨至3月中旬5000元/吨,同比上涨115.05%,接近历史最高点。国内60%大红颗粒钾肥的价格已达到5300—5700元/吨,创造了新的纪录。

  价格上涨可能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散户会增加抛荒的可能性;对于规模主体可能会施用低含量肥料或少施肥料来降低成本,这都将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同时,钾肥供应趋紧,价格飙升,也会导致钾肥造假现象增多。

  保障粮食安全应稳中求进保持定力

  从国际上看,俄乌谈判进展缓慢,短期内世界市场价格波动态势可能仍会持续。由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上涨拉动了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其对中国的传导作用也比较明显。再加上由于冲突导致的一些供应链受阻的因素,短期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状况还将持续。从长期看,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疫情叠加,全球粮食供给受价格和气候影响,世界粮食供应不确定性增加,但总体上供应趋向偏紧。由此看出,中国现在提出“立足国内,确保粮食供应,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的粮食安全认识和战略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也反映了党中央对粮食形势判断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俄乌冲突将改变国际粮食供应链和贸易结构,粮食价格或在一定时期内高位运行。

  就国内而言,由于中国谷物自给率比较高,受国际影响有限,但需要警惕国际传导和供应链风险。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和谷物自给率很高,保持95%以上。但是这些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小麦稻谷与玉米的比价发生了变化之后,小麦和稻谷进入了饲料领域,打穿了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的界限,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可能给粮食安全,特别是对谷物自给带来影响。中国现在进口较多的主要是在大豆上,大豆现在自给率只有15%,食用油料自给率只有30%左右。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主要源于国内资源现在难以保证。所以,从粮食安全看,谷物本身的安全问题没有大的风险,但是从大食物观上来看,油奶肉的风险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油的自给率偏低,这对未来中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另外,中国的化肥由于钾肥自给率偏低,也会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因此,需要提升国内产能,拓宽进口渠道,增加钾肥供应。(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佳文

责任编辑:杨京川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迪安诊断2023年净利降近八成,第四季度亏超2亿
  • “LV店里都是中国人!”日元贬值下,海外游客涌入“扫货”
  • V观财报|乐普医疗2023年净利降超四成,第四季度亏近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