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科技创新挑战在于正确引入资本
中新经纬 | 2022-05-16 15:20:33

  中新经纬5月16日电 题:科技创新挑战在于正确引入资本

  作者 张晓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前,晚清学者魏源的《海图国志》强调睁眼看世界、师夷之长以治夷,五四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实际上都意味着先行的中国人在探索以科技谋求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如此,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两弹一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等方方面面完善了中国科技体制,全民科学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在中国成为大国、强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国家之间科技实力的竞争。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在面向未来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竞争时,都不断强化出口管制、投资审查、技术封锁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限制,强迫一些高科技公司对供应链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在中美之间实现实质性技术合作的脱钩。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日益恶化,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西方社会出现多维度、多层次的分裂态势,西方国家国内矛盾逐渐激化,使得其政府越来越把矛盾向外转移,不断地对中国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科技能力提出质疑。比如,拜登政府在科技领域里(其实不光是在科技领域)打造多边应对方式,包括建立和欧洲、日本的联合阵线等,以保护美国供应链为名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对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药品进行审查。科技遏华的主打路线已摆上台面。国际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然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目前来看已基本失效,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创新对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至关重要。未来,一个国家只要拥有更加强大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够攀升到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游。所以,无论是应对当下美国挑起的科技战,还是立足中国自身长远发展,都需要打造一个符合科学规律、体现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体系。

  不过,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有些关键领域还有很多“卡脖子”的地方。这些问题既有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的原因,也有一些重要的系统性、机制性问题。一是基础科学知识缺失,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造成认识科技能力较差;二是科技在体制内地位相对较低,相关部门支持科研时具有间歇性特征,难以一以贯之,而市场又很难自发地解决科学产业链的所有问题,这对科技创新形成阻碍;三是资本和科技条块分割,既缺乏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又缺乏科技和资本相结合的模式和机制,这在基础研究领域问题更为突出,科学界固然要负一定责任,但是金融界也难辞其咎;四是资本过度膨胀,一定程度失去其社会目标,脱实向虚趋势较为明显。这些问题都导致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官僚化、行政化特征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机制不顺,需要加以解决。

  当然,从辩证角度来看,危和机并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挑起科技战,主要是由于中国已具备了跨越和赶超的条件,美国很难保证以平常心对待中国崛起,所以危机并存是我们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也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每次工业革命,金融都是科技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是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了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崛起,相对完善的资本运行机制是美国资本创新的关键因素。

  因此,下一步中国也需要比较完善的金融机制来支持科技创新。目前,国内方方面面都很重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这个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新问题。如何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相结合,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实力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增长和长足发展之后,这个问题演变成了一个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以支持科技自立自强,进而使科技和资本能够更好结合的新问题。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工业体系也相对完整,但是科技创新在当中起到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还不是在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下快速增长的经济。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应用国外成熟技术取得巨大成绩,从而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但是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作为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后发国家,中国目前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处在相对初级的起步阶段,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还是财政资金。原因在于资本和科技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甚至有时还出现了相互脱离的倾向。举例而言,比如政府对半导体非常支持,但是大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以支持拓展成熟技术,扩大现有产能为主,资金很少进入上游的基础研发领域。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它就是寻求稳定、高效、低风险的短期回报,而对生命周期更长且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往往“不感冒”。

  其实,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过,是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和客观现实的。即便是美国在支持科技创新时,也是通过财政资金和市场化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美国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科技创新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于如何正确引导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特别是参与基础研究方向的投资,实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继而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根据张晓慧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责任编辑:郭晋嘉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五日涨近100%!广哈通信:存非理性炒作风险
  • 美股高开 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
  • 中国拟修法加大财务造假法律责任追究力度;不靠卖书,网红书店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