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川等:常态化核酸“采样圈”或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
中新经纬 | 2022-05-17 19:03:46

  中新经纬5月17日电 题:常态化核酸“采样圈”或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

  作者 陶川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邵宇 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

  段萌 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

  5月,常态化核酸检测在全国铺开,尤其是大城市开始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

  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2022年5月14日,全国已经有28市+3省宣布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经济总量占2021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1%;涉及人口4.2亿,占2021年全国人口的29%。

图1 5月以来,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市增加
图1 5月以来,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市增加

  从一些高频数据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4月末以来,在各地因城施策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施被不断优化,助力复工复产。多数城市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后的一至两周,新冠感染者数量呈下降态势,拥堵延时指数回升。

  回顾2022年以来的抗疫经历,从深圳、上海到杭州、合肥和北京,从局部或全域封控到常态化核酸检测、建立15分钟步行核酸“采样圈”,“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的防疫不断优化,一套以“常态化核酸检测”为线索,涉及疫情扩散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防控模式呼之欲出:当疫情出现苗头的时候,可以参考福州和无锡的方式,进行低频率的常态化核酸筛查(5天/次或7天/次);若疫情出现进一步发酵,可以考虑杭州模式,对于重点区域进行管控,适当提高常态化核酸频率(48或72小时/次);在管控过程中难免出现传播链条复杂、疫情加速扩散的极端情形,这种情况下则可以考虑深圳模式,以快制快、扩大“封控区域”并进行全面核酸筛查;等到疫情逐步稳定后,则可以考虑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巩固防疫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逐步下调检测的频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扩散的较早阶段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降低经济所受的冲击。对比不同阶段推广常态化核酸的城市,在预防阶段推广的福州、无锡和绍兴等市,经济活跃度(以拥堵延时指数来代表)同比下降的幅度要小于推广较晚的杭州、深圳等地。

图2 常态化核酸检测在不同疫情阶段推出对经济的影响
图2 常态化核酸检测在不同疫情阶段推出对经济的影响
图3 3、4月不同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变化
图3 3、4月不同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变化

  从全局看,建立15分钟常态化核酸“采样圈”的主要稳增长意义在于能够有效降低城市进入“封控”的概率和缩小封控的区域。一方面,通过在早期阶段发挥预防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地区的数量,另一方面,在疫情进入发酵时通过重点防控和提高检测频率的方式缩小“封控”区域。

  预计在不断优化的防疫策略下,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能够继续缩小。传统的防疫模式以滞后型封控模式为主,在高传染性奥密克戎病毒的影响下,局部甚至全域封控的城市可能反复出现,根据测算,对2022年全年GDP的冲击可能达1.1%。相较而言,常态化核酸检测通过降低封控的概率把这一冲击缩小。如果将测算范围扩大至三线城市及以上(占2020年GDP比例为74%),根据3月和4月的数据,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二线及以上城市占比为32%,假设由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推广,这一比例下降至20%,另外也可以考虑某些地区疫情可能出现失控的情形——重点区域采取7天封控和全面筛查。对于疫情对城市经济的冲击,我们参考宋铮(2022)的测算,并结合不同城市拥堵延时指数的变化,假设重点地区、防范区和其他区域一个月的损失分别为当月GDP的11%、3%和1%,最终测算得出2022年GDP或将受拖累0.6%。

图4 滞后型封控对经济影响的测算
图4 滞后型封控对经济影响的测算
图5 新防控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测算
图5 新防控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测算

  除此之外,要评估常态化核酸检测支出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容易。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免费核酸服务计入政府消费,对GDP有直接的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从政府支出的角度看,核酸检测支出可能会挤出部分乘数效应更大的基建支出,这对于GDP又会形成拖累。(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责任编辑:付健青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最高检: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 恒指半日涨0.55% 房产股集体走强
  • 沪指半日涨0.17% 化学股集体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