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并化解潜在外部风险
中国新闻网 | 2021-06-02 20:39:32

  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专访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并化解潜在外部风险

  作者 刘亮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尽管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但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具备相当的韧性,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能够抵御并化解潜在的外部风险。”

  全球金融体系面临三大风险

  疫情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在刘金看来,目前,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泛滥推动下,全球金融市场呈现过热迹象,风险不断累积,潜在风险敞口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和金融背离风险。他指出,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上涨,原油、铜、铁矿石、动力煤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扬。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疫情冲击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呈现非理性繁荣,未来调整风险加大。

  二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时点误判风险。他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加快,4月CPI同比增长4.2%,创2008年9月以来最大增幅。随着通胀快速且持续超过2%目标水平,美联储内部对于货币政策走势和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时点判断将出现分歧,或引发市场预期调整,加大市场波动。

  三是新兴市场金融波动风险。他称,目前,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进程慢于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比例偏低,宏观杠杆率不断走高,自身财政货币空间有限,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偏弱。“未来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快于市场预期,将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出和货币汇率快速贬值。”

  中国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外部风险

  “尽管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但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具备相当的韧性,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能够抵御并化解潜在的外部风险。”刘金说。

  2021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在他看来,中国信用风险已有所收敛,且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国银行业的“安全垫”相比其它国家要厚实得多。“2021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7.14%,而欧洲很多银行普遍不足70%。”

  他还指出,近年来,中国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风险已趋于收敛,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67.8%,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

  在债务水平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与GDP比重为45.6%。在他看来,这显著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外债水平较低,这也决定中国有更大的政策转圜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外债偿债率为6.7%,远低于20%-25%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力银行,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发展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刘金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积极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已覆盖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合作以及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中国银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一些挑战。”他举例称,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水平有待提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提高。此外,在部分国家主导下,中国部分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有所加剧等。

  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中国仍蕴藏诸多机遇。首先,中国产业升级迎来重大机遇。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正在快速提升,创新应用成果不断增长,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正在取得突破。中国制造正在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

  其次,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带来重大机遇。中国正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和绿色治理中把握主动,加快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

  最后,积极加入高水平自贸协定带来重大机遇。“RCEP正式签署加速亚太一体化进程,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和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积极考虑加入CPTPP,区域经贸合作将为中国企业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完)

责任编辑:董湘依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快问|诺辉健康回应暂时停牌:年报推迟发布
  • A股反弹沪指涨0.59%,银行板块逆市走低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去世,曾提出“前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