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年化利率4%以上已难寻 民营银行揽储压力加大
证券日报 | 2021-06-05 11:03:34

  存款年化利率4%以上已难寻 民营银行揽储压力加大

本报记者 彭妍

  去年年底,监管层开始对存款利率进行严监管,叫停靠档计息等违规存款产品的发行、禁止地方性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突破存款地域限制等,如今效果已经显现。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了十几家民营银行App,发现民营银行存款产品正在呈现新变化。一方面,以前周期付息的产品,不是被下线就是处于售罄状态;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各期限的存款产品利率大多下调,其中部分民营银行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不足4%。

  民营银行高息揽储被整顿,未来出路何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银行、中小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凭借自身优势,深挖市场需求,中小银行本身有普惠特性,未来需要提升风控能力和经营能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银行仍是我国最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银行作为服务行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如何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客户对服务高效、便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着力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部分民营银行5年期

  存款产品利率不足4%

  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队伍正在持续扩容。2014年12月份,微众银行获得由深圳银监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至今,民营银行数量达到19家。

  由于民营银行缺少线下网点和揽储场景、用户群体少,因此,多家民营银行揽储主要以自营渠道为主,通过低起存、高利率的存款产品积极营销,缓解揽储压力,也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近年来,监管层先后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无论是加强监管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还是整顿结构性存款、叫停靠档计息存款,都对民营银行形成了约束,导致民营银行部分存款产品利率下调甚至下架。

  在一家民营银行App上,《证券日报》记者看到,其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仅为3.9875%,而此前动辄4%以上的存款产品已销声匿迹。另一家民营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该行此前利率较高的周期付息、靠档计息产品已经全部下架,此前存款利率在4.7%左右的1年期存款产品已经消失。目前,该行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

  华通银行也对“福e存”系列产品进行利率调整,此前“周期付息”存款产品已经不见踪影,目前该行存款产品年利率多数在1%至3%之间,只有3年期以上的存款产品年利率在4%以上。

  与此同时,部分民营银行也正进一步拓展银行存款产品种类,开始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和发行大额存单。《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民营银行手机银行App等渠道上,可见到其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和大额存单。例如,在微众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上,有关理财子公司产品就有6款,利率在3.4%至4.65%之间。除此之外,该App刚上新的两款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分别达到了4.05%和4.125%,且限量发售。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民营银行存贷理财类基础金融服务产品线较为丰富,包括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代销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代销基金信托和保险产品等;但更多的民营银行App上,仅有寥寥几款定期存款产品和贷款产品。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之前对民营银行高息揽储现象进行了整治,所以民营银行对高利率的存款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但民营银行存款来源收缩,影响其存贷利差业务,民营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存款来源。

  专家:

  拓宽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自2014年底国内首家民营银行筹建开业以来,针对民营银行的规范发展,监管层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经历6年多的探索和发展后,民营银行普遍实现盈利,但各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仍面临发展瓶颈。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已经发布2020年财报的17家民营银行(2家未发布)经营数据发现,2020年17家银行存款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其中,同批次开业的银行之间存款余额差距拉大;而互联网类型银行、非互联网类型银行之间的存款余额差距也在拉大。

  对比17家民营银行2020年存款增速,其中新网银行、金城银行存款增速为负,分别为-20.56%、-17.36%;5家银行存款增长超过100%,分别为网商银行、中关村银行、新安银行、华通银行、裕民银行;众邦银行、民商银行存款增长超过50%,其余8家增长在50%以下。

  “2020年各家银行存款增长的分化,主要由于各家银行获取存款的渠道存在差异,这其中,互联网类银行存款增长相对较快。此外需要看到,疫情对各民营银行经营产生了不对称冲击;国内监管环境发生改变,同业竞争激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在强监管、获客难、发展业务受限的背景下,“民营银行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来源,向大银行融资,发行公司债进行社会化融资;另一方面在存贷业务受限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盘和林表示。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厘清自身的业务结构与规模占比,通过加强同业融资来缓解监管带来的冲击;要认真评估监管指标,如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核心负债比例等重要监管指标,进行压力测试;要加紧平衡收入结构,做好客户精细化运营,大力发展自营渠道,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型方式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地方法人银行应坚守本地定位,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精耕细作。

责任编辑:张澍楠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五一”首日火车票开售!节前热门方向车票紧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