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林:投资导向加剧绿色金融风险错配,亟需绿色保险赋能
中新经纬 | 2021-11-11 16:48:27

  中新经纬11月11日电 题:投资导向加剧绿色金融风险错配,亟需绿色保险赋能

  作者 王佳林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一部副主任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所包含的类型越发丰富多样,除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外,还相继推出了绿色信托、绿色ABS、绿色PPP等工具。但从功能来看,多数绿色金融工具主要为单一功能的投融资型产品。由于当前环境、气候、资源等各类型风险及其伴生风险,已由以往的个体微观风险、局部区域风险发展成为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宏观风险。全新的风险属性,需要全新且有针对性的金融工具来应对。尤其是随着绿色转型发展对绿色金融赋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供需的结构性缺口将持续扩大,亟需打破当前各种金融工具孤立发展的模式,对标绿色转型风险链,加快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赋能支持机制。

  一、绿色保险五方面赋能绿色金融

  综合比较来看,在现有绿色金融工具中,只有绿色保险具备联合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建立复合型绿色金融工具箱、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全新生态体系、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的基础和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具投融资和风险保障属性

  一方面,风险保障功能是绿色保险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绿色保险的投融资功能也十分突出。据保险业协会统计,保险资金运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从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 2020年的5615亿元,年均增长19.17%。绿色保险的双重功能,为其成为绿色金融各类工具组合的纽带,提供了其他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现实基础。

  2.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导向一致

  绿色转型发展是为了加强对环境、气候以及资源等方面经济社会风险的全面管理,提高经济社会抗风险的水平。这与绿色保险对转型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内在逻辑完全一致。从产品设计来看,不同于其他绿色金融工具,绿色保险不是以风险的期限错配和价值错配为基础,而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系统性、全方位、全周期的风险管理是绿色保险安身立命的根本。

  3.与产业长期发展深度融合

  现代保险服务已由后端赔偿环节延伸至前端风险防范环节,将保险服务渗透入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的各个关键部位。从技术层面,绿色保险可将保单标的总体风险按照运营管理流程逐层逐级拆分,细化全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类型与规模,以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推动实现总体风险的全面压降。相比于其他绿色金融工具,绿色保险已由产业的外部赋能模块演变为内部支撑模块,在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与产业融合更紧密。

  4.可实现转型风险与定价平衡

  在对风险管理经验积累的支撑下,相比于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保险对绿色转型发展所面临的各类型风险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特别是绿色保险对绿色转型风险的理解,不是从企业运营端,而是从风险本源入手分析风险在传递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能够更准确地研判转型风险价值。通过对转型风险的穿透分析,绿色保险对转型风险的定价可以更全面的覆盖风险。此外,绿色保险作为一种关注长期性风险的缓释工具,还可以更好实现期限与风险的长期匹配。

  5.兼顾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从产品特征来看,在产生商业价值的同时,绿色保险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的影响范围更广,不单局限于金融产品的利益相关者,而是面向全社会,并能持续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效应。尤其是在环境、气候等方面,绿色保险额外产生的社会价值效用更明显,可以显著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经济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绿色保险广泛应用后,其规模效应将推动社会价值呈指数增长,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二、绿色保险如何创新发展?

  1.构建以绿色保险为基础的绿色金融体系

  在绿色转型发展初期,投融资支持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替代升级。但随着技术研发累积成本不断提高、固定资产规模和占比不断加大,当资金投入规模持续攀升达到阈值后,风险累积效应对投融资的负作用将越发明显,投融资对绿色领域的支持作用不断收敛,呈现出规模效应递减的特征。当前绿色金融体系是以投资为导向,如果继续从投融资端发力,只能加剧投资和风险的错配。因此,要转变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模式,改变过去以投融资工具为基础的赋能模式,加快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以绿色保险为底层支撑的发展模式。

  一是要在环境、气候以及资源约束等领域,加快实施强制绿色保险制度,将绿色保险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不断扩大绿色保险的范围和应用场景,持续提高绿色保险的密度和深度,提升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能力。

  二是要发挥好数字技术赋能的作用,以遥感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全面提升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对绿色转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进一步细分风险的颗粒度,建立动态跟踪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是要充分发挥绿色保险在绿色信用增信方面的独特作用,将绿色保险融入绿色金融工具设计流程,作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绿色基金等产品风控准入的必备条件,降低绿色投融资成本,提高抗风险韧性。

  2.需重点加强四方面风险管理创新

  一是在环境方面,要抓住环境污染风险的外部性特点,不断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产业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重点在传统能源、制造、建筑、交通、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等行业,研发可以覆盖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保险新产品新模式。

  二是在气候方面,要抓住气候风险的变化特征,调整产品和服务创新方向,由低频高灾向“高频低灾+低频高灾”转型,不断扩大指数型保险的应用场景和范围,重点加大气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能力建设。

  三是在资源方面,要围绕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提质升级、自然资源保护开发等关键领域,精准创新可抚平资源价格波动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内含价值。

  四是在绿色投资方面,要围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投融资金融产品在绿色项目识别和跟踪评估各环节所面临的风险,创新适配的产品类型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功能,持续推动绿色投融资成本回归至更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市场水平。

  3.建立绿色金融的复合型工具箱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外部性影响,是绿色转型风险的主要特征之一。绿色金融高质量支持绿色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加快形成能够输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构建具有复合功能的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箱,建立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绿色金融工具组合,推动风险敞口全面收敛。从内在机制来看,建立多类型的绿色金融工具组合,需要绿色保险发挥在投融资与风险保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风险价值与价格稳态平衡的定价作用、以及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步提升的社会治理作用。从实践路径来看,要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跳出固有思维,转变风险定价机制,形成与绿色转型发展适配的新型风险观,加快形成不同金融机构间合作共赢的业务联动机制,不断创新发展险贷联合、险债联合等“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不断提升对绿色转型发展的综合赋能支持。(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董文博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不靠卖书,网红书店怎么赚钱?我们和两位老板聊了聊
  • 官方: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筛选完成
  • V观财报|众泰汽车未及时披露重大交易进展收监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