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涛:身负重任的专项债如何行稳致远?
中新经纬 | 2021-11-26 15:27:01

  中新经纬11月26日电 题:身负重任的专项债如何行稳致远?

  作者 黄文涛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化资金使用,严格资金监管。

  会议要求,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统筹做好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专项债作为财政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被寄予稳增长的厚望

  目前,专项债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需要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今年的政策基调和经济预期出现大调,上半年政府希望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风险管控,对房地产行业和专项债发行审核实施强监管措施,叠加2020年剩余专项债消化较慢,2021年上半年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严重滞后于往年。然而,下半年在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冲击之下,经济增长动能出现疲弱,“稳增长”再次成为政府关注的重心。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在跨周期调节政策的指导之下,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逐渐加快,今年底形成实物工作量基本无虞。

  进入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在10月达成单周峰值之后,11月整体发行节奏略有放缓。我们认为,政策层面需要尽快“抓大放小”,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建设,加快项目储备的速度,推进已入库的项目债券发行和资金拨付,优先推进体量较大、形成实物工作量较快的项目。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因此,今年年底前新增专项债仍有大规模放量的机会,但实际效果还要继续观察。截至11月21日,新增专项债发行已超3万亿,年底前仍有数千亿额度等待释放。从目前的基建投资增速、百度搜索指数和基建贷款需求指数观察,目前基建发力的效果还未完全凸显,但在政策的大力铺排之下,明年以基建为抓手的财政发力箭在弦上,鉴于专项债传导机制可能不畅、城投尚未松绑、跨周期政策基调下刺激力度有限等因素,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可期。

  从今年专项债的投入方向我们观察到,冷链物流、市政和产业园的占比最高,符合专项债盈利性标准提升的趋势;保障性住房和棚改也是占比较高的项目,较2020年的项目投入资金占比有所提升。

  在框架内起舞才是专项债行稳致远的关键

  国常会在释放专项债放量信号的同时,严监管的要求并未放松。我们认为,在“资金跟着项目走”之前必须先有“项目跟着规划走”,坚决杜绝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不必要的亮化美化工程等行为,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从最近专项债相关文件和消息来看,相关部门可能正在研究专项债高效运用的长效机制。首先,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年初提及专项债时表示要“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因此未来专项债使用范围有望得到扩容;同时,专项债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种类在2019年由四类扩容至十类,包括铁路、收费公路、干线机场、内河航道电枢纽和港口、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城乡电网、水利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水领域的项目。未来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投资领域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扩充,能撬动的社会资本比例也有望提升。

  财政部今年印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为专项债用途调整和资金淤积处理进行了框架性补充。按照要求,各地不得违规调整专项债券用途,严禁假借专项债券用途名义挪用、套取专项债券资金。(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杨京川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三大运营商一季报:移动营收最高,联通净利增幅最大
  • 不靠卖书,网红书店怎么赚钱?我们和两位老板聊了聊
  • 官方: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筛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