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加快金融机构跟进 农村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中新经纬 | 2021-12-30 11:03:34

  中新经纬12月30日电 (余妍辰)近年来,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正加速发展,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1》(下称报告)指出,近年来,政府明确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定位在农村,并且强调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推动加上金融机构的快速跟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也加快了农村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此外,在数字支付、数字授信、数字贷款、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方面,发展空间还很巨大。

  报告显示,2017-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近四年内,在支付、信贷、授信、理财、保险等五类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作为基础的金融服务类型,发展较快,增长最为显著。其中,数字贷款服务广度得分较2017年增加8倍以上,服务深度较2017年增加3.8倍,数字授信服务广度得分增加488.74%。数字信贷已成为继数字支付在县域和农村持续普及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力的重点领域。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与政府积极为金融行业引入新技术,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增强金融行业的线上化能力密不可分。

  从新技术引用方面来看,通过运用云计算、卫星遥感、IOT等数字技术,农户的农业保险、种植情况等数据成为反映其信用和经营状况的依据,原本最难识别的农村客户,有了更精准的数字画像、数字信用评级和数字授信,扩大了农村使用数字信贷的用户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网商银行创新推出了“大山雀”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在国内首次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的金融服务,通过解析卫星影像,判断农户耕种面积和品类,预测产量产值,从而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目前,“大山雀”对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还能识别苹果、猕猴桃等新品类。上线以来,已经为数十万的种植农户发挥了作用。

  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角度来看,科技银行或金融科技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大数据中心,有助于农村地区部分政务和民生数据的归集和利用,扩大客户基础,促进对客户的精准数字画像、数字信用评级和数字授信,最终有利于扩大对县域内客户的数字信贷。同时,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力度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偏离了支农支小和服务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科技银行或金融科技平台公司通过与其他银行合作,对县域联合发放数字贷款,能够促进资金回流县域,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此外,传统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或者农产品交易管理系统,有助于沉淀相关数据和提炼农业大数据,从而有利于改善对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据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公开数据显示,全国1/3涉农县区政府已经与其达成数字普惠金融合作并上线,数量超过900个。以兰考县为例,据了解,与网商银行合作,建立数据风控模式,兰考开发打造了全县第一个县域政务数据支持的数字化金融产品,目前已累计放款67亿,惠及7万农户。

  与此同时,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表示,“与网商银行合作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区,其数字贷款的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值,数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县域及农村的小微贷款可得率,农村银行网点的密度远低于城市,未来我们希望,农村的每一部手机,都能成为一个银行网点。”(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董湘依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沪指半日涨0.49% 黄金股、“三桶油”暴力拉升
  • 财政部:前2月全国发行地方债9444亿元
  • 探店1天|来北京前门大街的老外买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