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直播>>正文

中新财经2021年会·线上云峰会

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为深入宣传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为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国是直通车、中新经纬承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于2021年12月29日至30日在京举行。邀请相关部委领导、经济学家及企业代表,研讨2022年中国与全球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动能,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图文滚动
会议流程
中新财经线上云峰会(12月30日)
第一环节:云对话
主题一:金融业守正创新(9:30-10:20)
陈道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田利辉 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陆 挺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主持人:周锐 中新社经济部副主任兼国是研究院副院长
主题二:首席看经济(10:20-11:10)
宗 良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程 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温 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王 军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主持人:姚毅婧 中新经纬副总裁
主题三: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1:10-12:00)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广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李晓兵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倪 外 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主持人:王诗尧 中国新闻网记者
第二环节:专题演讲
主题一:区域协调发展(12:00-12:45)
周华富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 涵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主题二:金融赋能与乡村振兴(12:45-13:15)
章启诚 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 峰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首席客户官
主题三:疫苗研发与健康中国(13:15-13:30)
张云涛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
主题四: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13:30-14:15)
顾惠波 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 丽 盒马副总裁
顾 嘉 华为中国运营商市场洞察部部长
主题五:数字化的新阶段(14:15-14:30)
卢青伟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
主题六:汽车产业新路径(14:30-14:45)
李 勇 广汽传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题七:科技助力全民健康保障(14:45-15:00)
马孝武 轻松集团高级副总裁
  • 直播君
    15:43:41
    马孝武: 以上也是我们创新的一些小点,但我们公司来说其实会在更多创新的一些点上面持续把创新和科技这件事情做强做大。 轻松集团在整个公益的布局上面,其实我们是比较开放的心态,首先第一点,我们在每年12月3号我们会有“123轻松筹公益盛典”,我们这个就是以融和合的方式,第一方面我们会邀请各个平台方参与。我们每年的活动都可以得到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等各大平台方的支持。另外一点是说我们会请所有的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来进行我们比较创意化产品的一些研发,有的时候我们会在想其实捐钱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但是比如说有更多的宣传的力量能够体现在这个公益的创新的节点当中,这也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 再其次来说,我们其实在公益的过程当中,我们完全体现出了真正的融和合,我们可以希望是说在公益上面无竞争,大家可以使出各种各样的力量能够真正的帮助公益的受助群体能够得到真正的公益,这是我们在整个公益的节点上面做到比较突破性的一点,我们在公益上面无竞争,在公益上面更融合。
  • 直播君
    15:43:28
    马孝武: 另外一点是说在整个所谓的最后的理赔端,我们也希望是说在用户理解清楚所有产品本身的情况下,能够让在理赔的速度上面可以加速,这样的话对于用户来说,在选择所有产品,健康类型的产品或者财险其他产品的时候他会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这一点也是轻松保严选在保险层面能够积极做到的一个点。 轻松集团其实真的是一家创新化的公司,我们在创新的路上源源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会发现每一年在创新的点上面会有不同的方式。首先第一点,我们在保险的这个操作过程中,我们率先起用了月付型的保险,它会降低用户决策的方向。第二方面是说我们会用一些比较创意的方式吸引用户进来,然后让他更多的理解保险本身,然后再来进行投保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创新化的一点。 再其次来说,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当中,比如在最近几年有比较火的像惠民保产品,也是轻松率先在广西率先做了一个中国第一个省级的惠民保产品,我们在做这些创新化的产品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觉到是说一定要让用户去更多的理解清楚这个创新化产品能够带来它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在过程当中的一些核心的指标能够让用户可以看得到,这样用户在决策的过程当中才会比较快速的选择这些方向。
  • 直播君
    15:37:29
    马孝武: 在互联网的这个保险挑战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会率先会发觉有一个比较确定化的问题,我们也会把这个问题深深的印在我们整个的公司的命脉当中。 首先第一点我们是会敬畏监管,尊重规则,所有的方式方法都会在规则的范围之下来进行。其实保险的创新化其实挺难的,因为有很多很强的规则化,但我们在想这些规则其实是让保险能够得到更多的真实价值能够直接体现出来。 第二是说保险在整个的层次里面的话其实受监管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我们也会积极的面对这个问题是说,我们的这个保险在这么强监管的情况下,我们一定是要对这个规则本身非常认清,然后处理好所有的问题,第一方面向上我们是要在所有的产品都必须要在备案或者规则之下来进行。向下处理好用户所有的问题,能够给用户一个真实的保险保障的产品,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
  • 直播君
    15:36:42
    马孝武: 轻松集团在参与国家综合保障型计划,因为产品本身是具有科技化的产品,有轻松筹、轻松保和轻松健康,这三大业务线本身是循环来操作的。我们目前其实核心希望是说更多用户能够在保险和健康板块当中能够扎根进去,也能够让用户得到真正的保险和健康。其实对轻松筹板块来说,我们也希望说这是一个兜底的产品,不到万不得已当然也不能使用轻松筹,而且轻松筹在整个板块过程当中的话,其实因为我们本身对这个监管的政策以及是说关于审核的制度来说,都是非常严苛的,那我当然也希望是说更多的用户还是可以通过保障和健康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 再其次来说,我们目前所有的健康和医疗的方向的点都是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也会把这个方向在科技化的能力下不断的下发,能够让真正的国人可以得到实惠,同时让所有的用户尽可能的得到兜底的一个保障,这样的话他未来在应对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率先用保障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方向我们也会一直源源不断的持续努力做下去。
  • 直播君
    15:35:52
    马孝武: 回顾这几年的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我们在合作了一线的明星,有各种各样流量的明星,包括在过程当中有很多比较有趣的传播营销方案的一些点,我们也会深化跟腾讯公益以及字节公益有非常创意的一些合作的点,然后来结合比如现成能够流行的一些比较好的产品方法,这是一个快速能够让用户了解到公益本身的一个价值,也是轻松集团在整个公益板块布局能够用宣传的方法来做公益的核心点。 最后其实我在想是说,轻松集团大概经过这七年的时间,我们非常希望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应对疾病的勇气和力量,其实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做的是人的健康,关注的是人的健康,我当然也希望是说属于有一天轻松集团能够真正的为所有国人的健康和疾病的时候,能够让你们拥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我们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 直播君
    15:35:23
    马孝武: 第二方面是说,我们在这么多年公益基金会的合作过程当中,其实会有几个点。第一方面我们会看平台化的一些几个合作,腾讯它会有“99”,它是配捐型公益,但它也平常的公益模型也做得非常好。第二方面我们也会看蚂蚁公益,它是产品化公益,比如有蚂蚁森林这么一个比较王牌的一个产品,能够让用户交互深刻地去理解公益和执行这件事情的逻辑。对轻松公益的这个板块来说,我们是想要做宣传化和营销化的公益,能够希望让更多的用户真实的理解到公益本身。比如我们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会做儿童节相关的活动,但是我们肯定希望是说这个活动能够请到更多的明星帮我们去站台和支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群体,这是我们想要做的真正的公益宣传的方向,因为我们也会在想让更多的群体关注到公益本身这件事情的作用力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这件事情我们也会持续不断地往下去做。
  • 直播君
    15:34:37
    马孝武: 第三方面其实我们会有很多的时候会进行用户的沟通会,也会有跟官方来进行沟通的一个沟通会,这样就是在上传下达一些比较核心,在跟官方指导下的意见下做出更合理的产品,能够给用户有更好的这种交互的能力,其实我们在行业当中也是比较领先的。然后因为我们本身这个就是做一些创新能力很强,所以我们就是会把这些东西全部运用在我们本职工作当中,然后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去操作。 最后其实有说到一个板块是我们轻松公益的这个板块,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率先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互联网公开募款的资质”,其实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清晰地定位好自己的这个定位,一方面我们是会把跟基金会的公募当成是我们一个比较核心的目标。第二方面,其实我们越来越多的形成了个人的一种风格,是说我们想让更多的用户关注到一些比较核心的公益的项目过程当中,这样的话其实我们也会说哪怕有的时候不捐钱,一个转发,一个能够对这个项目的点赞它都是对公益的一种支持,能够让更多的用户理解到公益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在源源不断的进行过程当中。
  • 直播君
    15:33:20
    马孝武: 我们也会升级在保险保障当中会有几个方向,第一,我们会有一些比较创新化的产品,比如会做魔方的升级产品。这个升级产品可以让用户原有的首页一元这个方向可以发展到可以有更多的保险保障,可以保护自己。 第二,我们在整个行业当中率先提出来的比如月付型,以及魔方类型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产品,可以在行业当中不断的前行去做。 轻松集团旗下轻松保平台,轻松保严选,其实在我们整个的发展这几年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用户的支持,因为一方面是说我们在整个行业当中率先提出了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我们用一些运动保障,以及说走路减保费这样的方法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用户。第二方面我们是说在整个行业合作过程中,也会慢慢不断得到各种各样的保险机构,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一些支持。在2020年的中介平台榜当中的话,其实来自于胡润的这个榜单轻松也是获得了前三甲的这样一个方向。 第二方面我们也是做了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我们有看到用户真正的关心的保险保障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着比如理赔的服务速度,然后以及前端的内容能否让用户更清楚的理解到这些核心的方向,所以我们会看到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质量万里行互联网保险保障科技美誉度排行榜”当中,其实轻松直接获得了第二名。我在想这些第二名的位置是说,我们在源源不断用我们自己比较擅长的科技的一些方法,能够让用户得到真实的一些福利。第二方面是说我们可以让用户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真实得到实惠,而且用一些比较现代的、年轻人可以理解的一些方法把保险植入在过程当中,这也是我们在保险保障当中的一个核心的点。
  • 直播君
    15:32:47
    马孝武: 我们目前是在健康整个的方向来说,会以这样的方式,健康服务的TPA以保险为主,以健康服务为个性化补充,强化客户的感知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有很多合作的机构,就是它会结合保险保障和健康体系共同打造一系列的计划,比如我们和PICC设定的整个的TPA计划可以包更多的健康服务在里边,让用户在得到保障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健康兜底。另外一点是说我们在整个的健康的合作伙伴当中,比如和诺辉的 战略合作,诺辉品牌本身在肠道检测方向比较优先的这样一些科学的技术,可以把这个东西真正运用在保障的过程中,所以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目前是因为有整个平台化的管理,所以从前端的筹款到后端的保险,还有健康,还有更多给用户的服务当中,我们会有几方面的这个逻辑会来进行。依托已有广大用户群不断分割人群提供单病种保险服务,这个服务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创新的点,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比如我们会有甲状腺的一些疾病,它有可能跟重疾的全包型的产品会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会针对于单病种的方向会给大家很多一体化的服务。这个一体化的服务从包括保险的理赔,个人的筹款,以及公益筹款,以及慈善赠药这几个方向会做结合。
  • 直播君
    15:32:13
    马孝武: 第二点我们有一个业务线率要说到是轻松保,轻松保和轻松筹的相继诞生,我们会有一个核心的点是说其实我不希望所有的用户都用到轻松筹,因为你人生当中用到轻松筹的核心点会有一个方向,第一,你没钱,第二,你生病了,其实人生当中非常窘迫的一个时间点。所以,我们在想我们与其要让用户在生病之后用到轻松筹,还不如在事前给他有一份保险和保障,然后保障他可以在重大疾病的时候有一己兜底的行为,用保障的方式给他做一个兜底。所以,我们有两点可以提出来,第一方面轻松保是月付型保险模式的开创者,这个模式我们是率先在整个互联网当中来应用。第二方面我们当然也会对轻松筹这个板块会提出是说,与其事后轻松筹不如事前轻松保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提出后其实会让大家有一些比较误会的点是说,那轻松筹业务线难道你们不做了吗?我们会说轻松筹业务线其实是一个平台化的,完全不收费,我们自己在里面也没有赚过一分钱的这样的业务线。所以我就在想这样的业务线它有一天能够发展到最终的样子,我希望能够用健康和保障,能够给它一个很好的兜底,我希望是说有更多的人用不到轻松筹,才是我们真正能够体现国人健康和保障价值提升的一个核心点,这是我们也会往这个方向去操作的。
  • 直播君
    15:31:05
    马孝武: 在我们率先提出筹款这个方向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没有设计轻松集团真正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会在想怎么样可以让科技这件事情能够普着到所有的家庭当中,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家庭关注的点永远是健康和保障。那我在想健康保障这件事情能够体现在国人的每个生活当中,比如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体现到健康保障,我可以在更多的社交的过程当中也会提到各种各样的健康保障,所以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 直播君
    15:30:37
    马孝武: 接下来其实是在之前已经分享了一些比如核心的一些方向观点,接下来我们会说真正的轻松集团底下的几大业务线本身是怎么样可以合理的运作,然后用更好的方向可以服务用户。 轻松筹大病筹款的开创者。我们目前其实所想给大家表达的是说很多人会把轻松筹当成轻松集团的全部,但是其实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好的声音是说,你所知道的轻松筹不止轻松筹,轻松筹能够给所有的人提供一个兜底的服务,首先第一点它其实服务的人群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我们目前服务过大概大几百万个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当中所覆盖的健康的人群有可能达到3.6亿这样一个数字,那我在想有这么多群体的健康人群可以得到真正的关注和对自己健康上面有更多的普及的这个工作,所以轻松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才会说你所知道的轻松筹不止轻松筹。
  • 直播君
    15:29:04
    马孝武: 第二方面,我们会看到说新长寿时代的到来。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有零零散散一些轻量级的问题,我在想说这些问题在处理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健康医疗可以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在想这样一个时代到来,所以才会有更多的健康管理方向能够跟我们平台可以持续化的进行。 再其次来说,其实我们刚才有说到我们3000万家庭信赖的健康保障科技平台。这个平台的主打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来自于科技,我们会看一些数据,其实是在中国金融科技采纳率从2015年的29%提升到了2019年的87%,这个方向来说这是对我们来说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我们在想这个位置的时间点核心对我们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未来的情况下,我们有更多的青少年的群体愿意在保险上面的这个花费可以更多,也许是来自比如说是家长,也许是来自于比如说自身对保险保障关注的这个群体。所以,这是我们也会把科技的力量当成一个比较关键的点。
  • 直播君
    15:26:29
    马孝武: 首先第一点,对我们业务线来说,轻松筹其实是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熟知的一个平台,但是对整个轻松筹的体系来说,我们在整个轻松筹上面其实第一方面会承诺所有的用户,第一,我们没有在轻松筹上面的筹款用户赚过一分钱。在所有的发展过程当中,这部分完全是按照平台自主的方式去进行补贴,然后来操作。其实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坚持一个逻辑,就是“零元”的方向,但是“零元”方向对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个公司一步步往下走其实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未来的情况下,我们发展到了保险保障和健康体系,那我们在想是说,轻松筹平台上面有很多的这个用户,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险保障方面的东西,能够让用户真真实实得到一些福利。 然后在这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的话,我们也会得到一个真正中心思想是说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份健康保障的计划,这个保障计划其实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会分成几个方向,保险科技化这件事情已经是提入了一个比较快速和好的时间点,所以,我们产生了说让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健康保障,然后想要主打年轻人,就会有说是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主打少年儿童我们肯定会想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拥有了一份健康险,主打老年人我们也会说可以提供最好的就是老年人交互的产品,能够让老年人也能够在线买到保险产品,这是我们接下来一步步要做的。
  • 直播君
    15:25:11
    轻松集团高级副总裁 马孝武: 大家好!我是轻松集团马孝武。今天我想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轻松集团。 在我们成立了这么多年当中的话,其实我们陆陆续续会有很多的这个就是定义上面的一些变化。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轻松集团3000万家庭信赖的健康保障科技平台。 其实我们为什么会突出科技这样一个概念呢?因为在我们整个发展历程当中,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在线化的,然后能够用科学、方便的方法让所有的用户得到方便,这是我们在整个的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想要做到的一件事情。 在我们整个的履历过程当中,源源不断的会把一个中心思想分享给大家。
  • 直播君
    15:24:15
    李勇: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保持传祺智能化赛道领先。 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行业研究显示,主流传统能源汽车中,自主高端品牌创新水平力压合资,依托智能化推动品牌向上。我们要坚持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保持智能化领先优势。 在“一祺智行更美好”品牌口号指引下,广汽传祺在智能化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极具科技感与未来感的“超感交互智能座舱”,实现了全场景、全过程的沉浸式智能交互体验。明年,我们将再升级超感交互智能座舱,并带来智能领航辅助NDA系统。同时,着力构筑用户大数据驱动体系和智能用户维系体系,打造进阶版的智能化服务,以全面智能化打开发展新局面。 中国汽车百年,恰风华正茂。广汽传祺愿与所有中国汽车品牌一起,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实现汽车强国梦。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5:23:35
    李勇: 第二,坚定落实双碳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中国汽车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50%。而目前国内环境下,混动产品适合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极限条件下动力可靠性高,并且没有里程及充电焦虑。因此,混动会是未来15年内最有效的减碳技术之一。 根据广汽集团“双碳”目标——“绿净计划”的整体部署,广汽传祺定下了“混动化+智能化”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通过开放合作和自主研发,广汽传祺以丰田THS与广汽GMC两套混动系统双轨前进,计划2025年实现全系混动化,2030年混动销量占比超60%,挑战2045年碳中和。目前,传祺“混动化+智能化”双核驱动战略的首款落地车型,全新第二代GS8已经正式上市。明年,广汽传祺将加速落地混动产品,全面推进混动化。
  • 直播君
    15:22:53
    广汽传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广汽传祺李勇。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第一年,也开启了汽车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面对更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对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品牌代表,广汽传祺肩负中国品牌向上使命,我们更要静下心来,稳打稳扎。 第一,坚定推进品牌向上,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四五”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汽车必须把握好机会,乘势而上。 广汽传祺始终坚持高端化路线并成功突围。今年,广汽传祺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品牌均价探入15万及以上价格市场,实现了“量价齐升”。产品方面,传祺M8持续热销,已连续27个月获得中国品牌豪华MPV销售冠军,打破了合资对高端MPV市场的垄断。同时,全新第二代GS8上市火爆,引领中国高端SUV市场,有力推动了传祺品牌向上。未来,我们需要更多高端产品,来打赢这场向上攻坚战。
  • 直播君
    15:22:16
    卢青伟: 宜家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他们认为,首先要让自己人满意,才可以激发员工更好地服务顾客。 今年,宜家中国在企业微信上上线了“宜家达人秀”的应用,员工可以分享日常工作,还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分享出来。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归属感。 使用4年,宜家的“自己人”满意度怎么样?当前,宜家中国有1.3 万名员工使用企业微信,常年保持了近80%的自然高活跃度;宜家有超过10%的新员工,也是通过企业微信上的应用,由老员工推荐而来。 现在,宜家中国也是宜家在全球数字化的试验田。 “行稳2022”。新的一年,企业微信希望继续做好企业的连接器,帮助企业跑出高质量增长的“加速度”。以上是我的分享。祝大家增长快乐!
  • 直播君
    15:22:00
    卢青伟: 第二个共性是,离上下游越近,离产业的共生也就越近。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也需要连接。这是因为,企业在商业上都无法单打独斗,都需要依靠生态的力量。 企业微信可以帮助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上下游间更好的连接、提升合作效率。 在全球装备制造业一路领先的三一重工,就是用企业微信连接起全国100多座城市、2万多名经销商加员工。通过企业微信,三一重工对经销商的订单跟进、员工出勤等情况,都进行了拉通管理;此外,通过在企业微信上搭建的SCRM系统,他们也帮助各地经销商实现了在线沟通、信息共享,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要、促成交易。 最后一个共性是,员工与企业贴得更近,企业的凝聚力也会更高。 每一个企业成员都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帮助他们高效顺畅地完成工作,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企也选择企业微信,探索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宜家中国。 在中国,宜家有60%以上的员工,都在楼面一线奔波。过去,接收消息、审批报销等事情对他们来说,都需要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既不及时也不方便。 宜家中国在2017年,引入了企业微信移动办公,大大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办公效率。
  • 直播君
    15:18:40
    卢青伟: 作为企业的专属连接器,过去五年,企业微信服务了550万家企业。这其中,银行、证券、保险、汽车、零售等各行各业的TOP100企业里,我们服务了70%以上。 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领先企业的数字化,都具有如下共性: 第一个共性是,离顾客越近,离企业的增长越近。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那么,作为企业,如何不断感知需求的变化,抓住增长的机会呢? 感知变化的前提是,拥有触点。企业微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与消费者的连接,帮助企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快人一步的商业决策。
  • 直播君
    15:17:53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 卢青伟: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中国新闻社“中新财经2021年会”,“行稳2022”主题探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作为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坚持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必选项,企业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阶段。主要有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早期谈数字化,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协同办公;但现在,数字化的规模与范围更大了。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的连接,还要做好与供应链间、与经销商间、与顾客间的内外一体化连接。 第二个变化是,过去的数字化,更多是单点、小范围的优化。这导致不同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决策也容易局部和片面;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希望拥有全局视角,更加系统性地开展数字化创新。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连接。连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是企业增长的“稳”心丸。在经历过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后,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只要连接在,办公和服务就不会断。
  • 直播君
    15:13:12
    顾嘉: 第二就是刚刚我讲的集成商的角色,我们看到的一个可喜的发现就是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在努力地向政企去转型,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有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的服务,他们能够整合各个厂商,各个服务商,推出的各样的数字要素,能够为最终的客户提供服务,那么我相信,在运营商还有我们华为这样的努力下,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数字化的进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也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推动全国上下的数字化转型走到新的高度,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5:12:36
    顾嘉: 我们说中国发展数字经济这么重要,但现在还缺什么吗?那我们举一个类比,就是如果说把中国和美国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们发现其实我们这是两棵树,那么在树根下面的其实是我们的基础理论,我们的学术还有我们的原材料,生产设备,测试设备,还有半导体的制造,芯片等等,但这两棵树的根基是不一样的,虽然说我们现在中美在数字经济的规模上来讲,无论是它的形态上来讲,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看到根基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那么这个整个的结构,其实可以说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数字化或者说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它考验着我们全站的能力。那我们其实也做了一个思考,如果说我们把数字化转型做一个从下到上,从理论层到应用层,做一个分析的话,从最下面基础理论到硬件,到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平台软件,行业应用,到最上面集成服务,在这么多角色当中,我们其实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就是我们在基础的软件和集成服务两大领域是有所缺失的,即便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但是我们看不到非常头部的集成商,也看不到基础软件的力量,华为也在做自己的努力,就是我们叫立根筑魂,来构建面向数字世界的统一操作系统,我们在欧拉就是为了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的操作系统,我们的鸿蒙就是为我们智能终端提供操作系统,他们都在,不论是在南向去覆盖,覆盖各种各样的设备,还是在北向去覆盖各种各样的场景和应用,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 直播君
    15:10:14
    顾嘉: 那么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研究三根线,第一根线叫胡焕庸线,我们看到从上至北边的漠河,下至南边的腾冲,如果连成这样一条线的话,它把中国的版图分成两个面积相似的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它的创造的GDP却是天差地别,我们东南侧的GDP达到了将近96%,而西北侧只有4%,所以说其实胡焕庸线在过去两百年中,几乎决定了整个区域的发展的水平。那么这根线有没有可能有一定的腾挪呢?我们在数字经济当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如果说我们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是我们中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东数西算定义成我们的第四大资源调配工程。我们看到西部有大量的绿色能源,可以把这些能源转化为绿色的电力,而且绿色的电力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我们的算力,这个时候可以大大地加强我们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推导,我们的煤炭、电力和算力从运输的成本和它的效率上来讲,肯定毫无疑问,算力的运输成本和效率最高的。那我们就得出一个新的发展格局,就是第三条线,就是我们会把中国的版图分为算力中心和算法中心两个区域,而过去作为资源中心的西部可能就会可以越来越多的贡献我们的算力,而我们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就可以在算法上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话,形成一个双向互补,东西共荣的局面。
  • 直播君
    15:09:45
    顾嘉: 那为什么会这样讲呢?我们为它寻找到理论支撑,在古典经济学上有一个索罗模型,我们看到索罗模型里面生产力是跟在农业经济时代,是跟我们的农耕技术,是跟我们劳动力还有土地相关的,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我们资本的力量加入了进来,而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数据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实我们在把数字经济里最重要的数据拿出来剖析一下,发现有三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就是算法、算力和算据,也就是今天讲的数据。那么这里面如果我们做一组类比的话,算法对应的是我们数字应用技术,而算法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高度,而算力我们说它决定着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和速度,而数据本身是决定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 那么中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成为我们今天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抓手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看到了一份这样的报告,报告显示,这个中国有可能是在2030年,GDP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中间一个关键的变量就是数字化,还有我们的新冠疫情下的变化,我们从一正一反两个方向来思考,从正向来看,整个按照现在经济的增速,我们在203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实现翻番,从反向来思考,从疫情反复当中的数字化体现出韧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增长的风险,这样一正一反思考,中国可能在2028年就会实现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目标。
  • 直播君
    15:09:24
    顾嘉: 我们其实看到有一张这样的晴雨表,就是整个经济发展,我们看企业的世界五百强,那么我们把从1990年到2020年每隔十年的世界五百强前十名企业拿出来做一个比较的话,大家就会发现,到了2020年的时候,这张榜单上面已经有六家数字科技的企业上榜了,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些新上榜的公司,它才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我们其实从数据上来看,整个数字经济从占比上来讲,中国的数字经济占比已经达到了39.2%,而中国,我们从数据上来看,数字经济的占比在GDP当中比重是逐年走高的,我们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那么中国现在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9.2万亿,它在经济整体的占比已经达到38.6%,而全球这个数字也达到了43.7%,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在整体经济当中的占比是逐年走高的,另外我们看发展速度,中国从2018年起,数字经济几乎都是双位数增长,去年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是高达9.5%,它跟传统经济相比,它的增速是明显是有很快的阶跃的。全球来看,它也相似,但是我们中国比全球的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增长还是要高很多。这就说明数字经济无论是它的规模,占比还是它的发展速度上来看都有可能或者说我们可以判断它就是中国现在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抓手。
  • 直播君
    15:08:54
    顾嘉: 今年的10月18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第34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是数字经济,会议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为什么提到这样的高度呢?总计了三个有利于,第一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推动新的发展格局,我们看到无论是资源要素的流动,还是市场主体,还有我们的组织模式,在数字经济的变革下,都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第二个有利于,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都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有利的变化,而数字经济本身对于新的经济构筑了增长点,而且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 第三个有利于就是推动构筑国家竞争型优势的构建,这个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目前现在大国竞争最重要的一票就是数字经济,这个时候谁能抓住先机,抢占未来的制高点,显得无比的重要,那怎么去理解数字经济呢?其实每个人眼中的数字经济都不一样,有人说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人说是数字技术,有人说是网络,有人说是元宇宙,有人说是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其实我们理解的数字经济它有这样一系列的特征,就是它的生产要素是数据,它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的创新,它的载体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他们的路径是通过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来不断地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水平,从而带来经济发展和治理模式的变革。
  • 直播君
    15:04:18
    华为中国运营商市场洞察部部长 顾嘉: 中新财经年会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为中国运营商市场洞察部的顾嘉。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题目叫做数字实地的思考与精进。
  • 直播君
    15:04:07
    沈丽: 我们虽然非常快,用五年的时间跑了传统零售可能要跑的25年做的事情,包括建仓,包括这么密集的开店,但我们是觉得我们才刚刚开始,过去无论是发展的多快,可能也踩过很多的坑,但是我们觉得还是要立足当下,解决好当下的每个问题,做好现阶段的发展,针对于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盒马今天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我们的一些想法,也能够给到同行业,大家一起来去做分享。谢谢!
  • 直播君
    15:03:54
    沈丽: 盒马虽然已经发展了五年多,但是我们说我们希望做102年的公司,因为我们的核心理念,做事情就要选择最难的那个事情来做,盒马从一开始就是在做最难的,在做供应链的打造,你会看到这么多的大仓,这么多的供应链的机器,包括我们都在做盒马村,背后我们是觉得今天零售的转型,除了你去抓根本,就是你的商品力,你的服务力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你抓你的供应链底层,我们觉得新零售从1.0到2.0,你一定把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充分融合,在底端是整个供应链的建设,消费互联网就是消费者能够买到更高性价比的食材,更丰富,可能更国际化,包括更健康,更品质,产业互联网就是农户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把商品能够卖出去,还能卖到好的价格,我还知道卖给了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又升级了我自己的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成为现代化的农民,又成为现代化的农村。这个又跟今天国家特别正确的在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契合,这也是盒马一直在努力,在实践的。
  • 直播君
    15:03:42
    沈丽: 还有我们是基于希望在未来可以采购一千亿新鲜的优质的农产品的采购计划,这个也是基于盒马村的建设,基于盒马整个销售终端以及对于市场的匹配。 盒马做了很多事情,它底层还有一个,我们所有业态在全国各地,从省级到市级到县级,各种各样的省级大仓,到中心仓,还有针对不同的,包括鲜花、肉类,一系列的去做不一样的,一系列的大仓和供应链来支撑,通过盒马几大商业模式来支撑消费的终端,能够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好的食材,更品质的食材。
  • 直播君
    15:03:27
    沈丽: 最远的盒马村在哪里?我们在非洲的卢旺达,因为国家讲“一带一路”,我们也是到了当地,发现当地的牛羊肉,当地的清水龙虾都特别好,但是因为当地的加工条件,包括整个的运输条件,很难实现,后来我们就选了当地的世界第三辣的,变态辣的辣椒酱,简单粗加工,包装之后运到国内来,我们叫火山猎人辣椒酱,当时当地的农户一天收入在10块钱/天,现在因为嫁接了盒马村之后,当地的农户是60块钱/天,这是最远的盒马村了。 还可以举个例子,曾经全国各地都到武汉求藕带,盒马把藕带卖向全国各地。今年最新的商品是什么?我们说甘肃的沙葱,你可以理解为甘肃特别鲜嫩的小草,原来这个小草因为运输条件,销售半径不能超过500公里的,盒马供应链的方式,我们现在把它卖到北京、上海等地,原来的收购价格是1.5块钱/斤,现在也翻了一倍,3块钱/斤,我们发现老百姓不仅能够尝到新鲜的食材,对当地整个销售、供应链、农户,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农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农村,这个跟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也是契合的,包括我们在上海的崇明做了现代化的盒马村,让互联网的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管理,你会发现整个现场全部可以看到社区大屏,机器人自动化的灌溉,自动化的施肥,原来可能需要四个作业工人半天的事情,可能需要两个小时,在办公室里半个小时,在办公室里手机点点就可以完成了。这个也是我们今年从开始到2025年希望认真做的一件事情。
  • 直播君
    15:03:13
    沈丽: 今年盒马还在做两件事情,盒马说不断地在做供应链,今年对外宣布,我们希望到2025年,盒马能够去建设1000个盒马村,我们现在的盒马村在16个省市将近有136个盒马村,什么叫盒马村呢?就是定向种植盒马需要的商品,供到盒马门店,我们第一个盒马村在四川的丹巴县,当时是当地卖的黄色的四季豆,当时是滞销,因为卖不出去,没有市场,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团队到当地去试了品种之后,非常地天然,东西也非常地好,它是有点黄黄的,像黄色的四季豆,当时我们把它取名叫黄金甲,一下子就卖红了,而且供不应求,丹巴县整个全县增加产量,这是当时第一个设盒马村。
  • 直播君
    15:02:57
    沈丽: 还有大家会发现,盒马根据不同的节令,跟不同的网红都会有这样的合作,包括我们跟喜茶做脏脏包的粽子,包括我们去光明,把传统的老字号,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爆浆流星的奶黄的八宝饭(音),包括跟钟薛高合作,一个是把智利新鲜的车厘子跟雪糕的工艺结合起来,你会有不一样的新鲜体验,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用快时尚的思维去做商品,所以盒马每年的上新的新品超过二万家,我们自营能够占到六千家,也就是说盒马每天在上线的新品在60家,盒马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部门叫盒马工坊,前段时间工坊在招人,有没有这样的职位,每天都是在研发各种各样好吃的美食和商品,我们盒马工坊,盒马在去到全国各地的时候,因为你不可能一招打天下,你上海的商品品类和服务,可能放到北京去,可能放到中部城市去,上面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工坊在不断研发当地的美食,去把它做出来,当地的美食做成爆款,做得好的时候,完全可以赋能给全国各地,全国各地又可以体验到当地非常新鲜的商品和美食。这是我们做商品的思维。
  • 直播君
    15:02:44
    沈丽: 第二就是盒马是不断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改变新的方式,包括盒马最早的牛奶,传统大家都是950毫升,我们发现不适合一家三口,有点浪费,如果你吃一顿的话,所以我们是750毫升。我们在做豆浆的时候发现豆浆在11度的时候,浓度口感是特别好的,后来消费者去体验了之后,自己到小红书上去做宣传,说到盒马去买豆浆送豆皮,因为你放到微波炉里,一分钟转一下,它第一层豆浆就会有一层豆皮,你用筷子可以把它夹起来的,在这个背后消费者可以自己去传递和宣传你的商品。 还做了什么样的创新呢?我们发现尤其是年轻人做饭这件事,他可能不是天天做饭,可能偶尔就做一顿,做一周,所以我们是用瓶装的米,就是针对消费者几天的用量,而且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盛米,就是把这个米打下来,把水分晒干,这个米煮出来是没有米的味道,盒马怎么去做呢?我们当时学了日本,取30天鲜黏米,根据每天门店的下单,我们去跟产地说,把米打下来之后,是放在冷藏里面去,把它整个进行包装,包括鲜黏米是瓶装,因为现在消费者,年轻人不知道多少米和多少水是最配合的,我们那个设计就是你把那个米倒了之后,配这么多水,是刚刚好的。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做这样创新尝试。
  • 直播君
    15:02:31
    沈丽: 第二个,我们说健康饮食,品质生活,潮生活,大家今天消费已经不仅仅说是满足温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好背后还要吃得更有趣味,更潮,更有意思。也是基于几大业态去做支撑未来这样的发展理念。盒马怎么做呢?第一我们在努力用快时尚的思维在打造盒马的商品,就是今天零售回归到本质,就是你还是要把商品做好,商品力,盒马最大的基因是什么?我们不断地在创新,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能不能在变化过程当中,你能够去创新,你能够去引领新的消费,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把原来的行业,原来的食材,原来的搭配方式进行重新的组合排队,你对吃这件事情,对消费这件事情,对品质生活这件事情,能不能够给到大家新的理念,赋予新的意义,从而产生引领。大家会看到在盒马先生的门店,我们做新鲜这件事情就做了极致新鲜,原来大家讲新鲜,做月新鲜,周新鲜,盒马最早提出日日鲜,现在整个行业大家都在说日日鲜,新鲜只做一天,我们在新鲜这件事情上,不光是蔬菜、肉类,主要的民生品类都涵盖了。
  • 直播君
    14:56:28
    沈丽: 第四个特征,目前新的发展理念,盒马在发展过程当中,会发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当中更加地理性,更加地绿色消费,可以举个例子,盒马在做有机,今天中国70%的有机商品都是通过盒马的频道在做,我们在做有机这件事情,原来是占到门店8%的销售额,今天已经扩充增加到了20%的销售额。盒马也有将近100多个有机基地,我们有机品类也超过了100个品种,为什么呢?原来消费者需要用5倍的价格去吃到有机商品,今天盒马通过供应链,已经实现了1.5倍到2倍的价格,消费者可以买到有机的商品。也是基于你一个是供应链的提升,第二是基于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把损耗降低,成本降低,自然你的售价就能够更高性价比,这样的话会形成良性的特征。
  • 直播君
    14:45:14
    沈丽: 第三大特征是新技术的应用,今天大家都在讲数字零售,数字化的技术应用。盒马经过了五年多的发展,我们最开心的倒不是说我今天卖了多少商品,开了多少家门店,而是在这样过程当中,在满足消费升级,在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背后,我们自己沉淀了一套基于数字零售场景的,整个数字化的运用。现在盒马线上到线下,无论是选品,上架,补货,一系列的操作,全部都是数字化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五年多的沉淀,盒马有一个叫Retech的智能部门,每天都在研发,什么样的零售智能终端可以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能够更加地有效。盒马现在有将近18款云端一体的零售智能终端,现在我们也不仅盒马在用,类似于大润发、银泰,很多天猫小店,天猫养车也都运用。
  • 直播君
    14:44:39
    沈丽: 第三大特征是新技术的应用,今天大家都在讲数字零售,数字化的技术应用。盒马经过了五年多的发展,我们最开心的倒不是说我今天卖了多少商品,开了多少家门店,而是在这样过程当中,在满足消费升级,在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背后,我们自己沉淀了一套基于数字零售场景的,整个数字化的运用。现在盒马线上到线下,无论是选品,上架,补货,一系列的操作,全部都是数字化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五年多的沉淀,盒马有一个叫Retech的智能部门,每天都在研发,什么样的零售智能终端可以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能够更加地有效。盒马现在有将近18款云端一体的零售智能终端,现在我们也不仅盒马在用,类似于大润发、银泰,很多天猫小店,天猫养车也都运用。
  • 直播君
    14:42:39
    沈丽: 第一,目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市场不断地扩大,人均GDP破万美元,家庭的消费的支出超过50%是用在家庭的吃上面,美食上面。 第二,今天一群新的消费群体在崛起,年轻的消费群体在崛起,盒马今年在开新的城市,比如说在合肥、济南、南昌、郑州,为什么开的每一家门店都那么火呢?因为盒马自带网红属性的,到店的,包括到现在晚上都在排队,去看全部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去,他会发现盒马很多商品非常地网红,非常地潮,当然新开的所有门店也是盒马在经过了五年的时间,我们迭代出来新的模式,我们叫盒马的plus店,这也是未来盒马鲜生不断在品质升级,在场景升级上需要做的事情。 另外一个特征,我们说银发经济Z时代,银发经济,今天都在讲适老化,都在讲老年人的群体,大家会发现通过疫情,很多的叔叔阿姨们发现我动作手机下单,手机自助点点,我去消费,最快的商品和服务可以到手中,感觉特别好的时候,他的黏性和活性特别强。还有下沉市场,刚才我们讲邻里之所以这么大,往前去扩展,也是因为今天消费升级,大家希望吃到更好的商品,能够有更好的服务。
  • 直播君
    14:42:19
    沈丽: 第二个是盒马的X会员店,主要是针对于家庭场景,我们说原来是外资企业去把会员制的商超在中国开得特别好,今天盒马鲜生也是作为本土的企业,开的会员制的商超企业,现在在全国有四家盒马X会员店,未来这个也是盒马主要的业态,主要是满足家庭消费,针对高品质,高性价比,X会员店的商品区别于盒马先生,它是有将近40%都是盒马的自有品牌,所以消费者基本上到店之后可以发现,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家庭,自己喜欢的商品。 第三大主要业态是现在在全国推进的盒马邻里,我们针对于更多的下沉市场,消费者提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到门店自取,我们说这也是新型的社区电商。这个是目前我们主要在发展的三大主力业态。 盒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也在看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能够看到的是主要消费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
  • 直播君
    14:39:42
    盒马副总裁 沈丽: 大家好,我是盒马的沈丽。今天很荣幸,通过视频参加“中新财经2021年会”。 盒马在2015年,当时公司成立,第一家盒马门店在2016年1月份成立第一家店,从2016年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里,现在盒马在全国,我们说28个城市,开了300多家这样门店。盒马鲜生这样的模式也从最初盒马鲜生一个业态,到后来我们不断研发和创新,创新了有将近7个业态,现在我们是沉淀下来了,主要是三大主力业态,第一是大家熟悉的有300家门店的盒马鲜生,这个主要是满足老百姓的一天五顿的用餐需求,手机点点,线上线下结合,最快30分钟就可以把最鲜的食材送到你家里。
  • 直播君
    14:39:28
    顾惠波: 浙江省委省政府有个战略说浙江的数字经济的主赛道就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兴旺,产业大脑是非常重要的抓手,产业大脑背后是数字化赋能,第二个是未来工厂,未来工厂是数字工厂,传统的叫法是工业4.0,在浙江来说,这两年动作整个产业赋能,我们给很多企业包括农业企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包括很多工业企业,整个数字工厂的改造,数字化的变革,发展也非常快,以浙江举例,以前养一万头猪可能要50个工人,产能还很低,今天我们养一万头猪可能只需要6个工人,我们养五万头猪都不超过20个工人,甚至有些更高效点,10个工人一年养五万头重大型的养猪场的产出,今天通过数字化的赋能,对整个养殖业、种植业,大幅度提质增效,赋能还是非常明显的,在浙江的桐乡,在浙江的嘉兴,在浙江的诸暨,包括浙江的临安,包括浙江的安吉、长兴等等,这种养殖、种植水产,这些通过数字化的赋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未来工厂,数字工厂,对企业的产能,对企业的成本降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响应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号召,对整个数字经济在三农领域,在农业领域,在细分种植领域、养殖领域、水产领域,分别大概服务两万多家企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造赋能,取得还不错的成效,我们也希望再能有机会,为了整个浙江以外很多省份,很多产业,很多乡村振兴,很多三农的产业,通过数字化的变革,数字化的提升,能够为企业提质增效,为政府的监管能够添砖加瓦,为整个产业的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感谢大家,谢谢!
  • 直播君
    14:36:26
    顾惠波: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的赋能给产业,给农户,给农民,给一线的企业,提供很好的手段,第一提质增效,第二对政府来说,能够节能减排,能够拉近提升贫富差距的鸿沟,第三点政府整个监管,政府的补贴,政府对整个产业的扶持都有非常精准的抓手。第四方面,我们通过数字化的赋能,能够给整个安吉白茶1.7万个农户提供供应链金融的落地的可能性,大家都知道农业领域当中金融是很难落地的,为什么难?是银行对农户背后的土地确权,尽调的工作量非常大,很多金融不愿意做,今天我们联合工商银行,网商银行,包括很多农商银行,他们为什么今天愿意跟我们一道通过安吉白茶的产业大脑,通过20万亩的土地确权,遥感的数据,通过数字化的赋能,能够了解每个农户种多少面积,产能多少,通过数字化形成风控的模型,能够给到很多农户很精准的授信,有的很多农户贷款,拿个身份证就能贷五万块钱,今天我们通过整个数字化的赋能给1.7万个农户,茶企,茶厂,茶企业进行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我们初步预计,一期供应链金融大概会达到6个多亿,因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单单靠国家的补贴,政府的资本引导远远是不够的,那是抛砖引玉,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更多的金融机构的资本能够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共同富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可持续的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数字农业的一家企业,也深刻体会到,感受到数字经济对产业的提声,包括赋能,我们说用数字赋能产业,助区域乡村振兴,这句话也是我们的口号,这句话的背后有深刻的体会,我们也希望都有一个说法,数字浙江是数字中国的样板房,我们也很认同,因为浙江整个数字经济在每个领域都做得还不错,包括交通、医疗、教育、整个电信,经、信、发改,媒体、统战、工商,今天整个三农领域这几年数字经济的发展非常快,我们作为政府的监管,作为企业本身的数字赋能,包括到一线的C端消费者,到一线的农民,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
  • 直播君
    14:35:45
    顾惠波: 在“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安吉,我们给安吉的白茶做了数字产业大脑,20万亩的核心产区,30亿的产值,1.76万个茶农,茶企,我们通过整个产业数字化的赋能,能够把安吉白茶产业带从20亿的产值通过一年多的时间提升23亿产值,老百姓平均获利空间从原来六千多提升到八千多,每户每人均年增长二千多块钱,也打造了浙江省作为数字产业大脑当中的全省的样板房。
  • 直播君
    14:35:33
    顾惠波: 我们对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在于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数字化是最重要的抓手,中国有8亿农民,还有6亿在农村,作为浙江来说可能是中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份,也很荣幸被国家列为中国第一个全国共同富裕的示范区。为什么讲这个话题呢?我们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共同富裕当中发挥很重要的力量,包括今天的疫情在全球,在中国,在每个地方都非常地严峻,哪怕到今天,仍然影响很大。而且倒过来看,今天的数字乡村,我们的数字化的抓手,为整个疫情的管控,为整个疫情的管控的前提下后面的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监管,包括经济有序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很认同作为国家的战略,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数字经济作为非常重要的弯道超车的手段,作为一家企业,也充分能够理解包括体会到作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这几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当中也做了很多技术的研发,场景的应用,数据的采集,包括数据的合规性,通过脱敏清晰以后,让大量的数据成为大数据,大数据的背后形成数据经济的合力,发挥数据经济应有的作用,在我们农业领域当中是中国数字化起步最晚的领域,也是中国信息化、数字化,可能最薄弱的领域当中,我们也从零开始,对这个行业进行推动,常识,打造一些样板的案例,今天在浙江,为浙江很多地方产业带,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大脑,数字产业大脑做了很多不错的样板。
  • 直播君
    14:35:18
    顾惠波: 甲骨文超级码在数字农业领域当中耕耘了很多年,为中国2862个地方政府当中的400多个地方政府建立起农业产业大脑的平台,也为中国将近5000多个大型农业基地,两万多家企业,三百多亿件商品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这个当中,我们也深刻感觉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数字经济也作为弯道超车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在浙江数字经济是我们一号工程,省委省政府每年特别是今年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我们也是作为浙江省农口,农业领域的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参与的民营企业的代表,也见证了整个浙江在数字三农,数字乡村,数字农业产业大脑当中从萌发到成为案例,到今天全省的普及,非常有感慨。
  • 直播君
    14:33:14
    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惠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是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惠波,很荣幸受邀参加中新财经2021年会,来做主题分享。 我来自于杭州,也来自于中国的数字经济之都杭州,我很荣幸作为今天数字经济板块的分享嘉宾。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我们在农业大数据,农业数字三农领域耕耘了将近16年,对整个数字经济中国从有到无,从成长到发展,到今天的元年,我们有很深的感触。都说城市大脑是杭州给中国,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很多人可能对城市大脑的理解不一样,我的理解是城市大脑这是一个大脑有无数个小脑组成,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是城市大脑当中的农业大脑,城市大脑有很多,交通大脑、医疗大脑,政务大脑,我们是做的农业大脑板块,所以我们也是整个智慧城市,整个城市大脑的建设者、参与者。
  • 直播君
    14:31:31
    张云涛: 另外,我们在这次针对新的变异株的疫苗研发应该讲也采取了各种步骤,不管是贝塔、德尔塔,现在正在全球肆虐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做了整体的系统的科研布局。这次为什么中国疫苗研发能够在世界前面,做得又快又好呢?第一,我想总结是我们国家举国体制的优势。第二,就是科研人员奋力拼搏的献身精神。第三,应该讲有过去的成熟的平台的技术积累。第四,我们的审评审批政策也给了强有力的政策。 在今天我们谈到新冠疫苗的时候,应该讲新冠疫苗面对新的毒株变异还要持续创新,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保障疫苗的供应,如何应对变异株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持续的研究过程中。我想,中国疫苗已经为全球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希望在未来的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中国、中国生物的疫苗、中国的疫苗能够为全球的疫情防控、中国的疫情防控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4:31:05
    张云涛: 我们灭活疫苗也在海外开展了一个规模最大的海外临床研究,这个灭活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发表在了《JAMA》杂志上。同时,灭活疫苗生产,当时我们建国以来,中国没有高等级生物安全人用疫苗生产设施的标准,我们在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这个标准,同时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的车间,来完成灭活疫苗的生产,我想中国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我们灭活疫苗从标准建立、生产建设到今天能够生产年产70亿剂的能力,这也体现了中国在疫苗方面与国际应该讲整体技术体系包括产业能力的同步。中国生物研发的灭活疫苗在去年12月30号获得附条件上市,今天已经在10个国家获得正式上市,112个国家获得紧急使用,同时大家也知道在今年5月7号,中国生物的这款疫苗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的第一个“紧急使用清单”,同时COVAX也做了规模化的采购。同时这个疫苗在海外很多真实世界研究过程中也显示了非常好的疗效,对防止重症死亡以及防止发病感染都有很好的作用。
  • 直播君
    14:30:30
    张云涛: 从疫苗本质上来看,全球应该讲疫苗的研发是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过程,从全球都采用的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研发来讲,我把它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获取免疫原,获取抗原。第二部分就是生产工艺的研究。第三部分是质量标准的研究,包括成品半成品以及最终成品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标准研究。第四个是动物体内的评价,包括一些动物体内免疫性的评价,安全性评价,还有模型动物的有效性评价等等。最后一个就是临床研究。这不管各种技术路线的疫苗都采用了这五个步骤来研发创新性的疫苗。 在过去的一年多两年期间,中国的灭活疫苗是走在了全球的前列,我们讲从分析灭活疫苗的角度来看,应该讲中国选择灭活疫苗是有客观原因的,一个是疫情迫切的需要,另外一个是具有成熟的技术平台,规模化的优势,有技术的沉淀和积累方方面面等。从灭活疫苗的研发过程来讲,刚才我讲的五个步骤也完全适合灭活疫苗技术研发,从这次灭活疫苗,从创新特点来讲其实今天研发灭活疫苗和过去研发灭活疫苗应该是不一样的,从整个疫苗株的选育,生产规模的放大,病毒灭活、抗原纯化、临床研究等等,都有所创新,体现了快、好、多这样一些特色。
  • 直播君
    14:30:16
    张云涛: 我们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品种大概有47种,55个品种,47个在2020年参与了我们国家药监局的批签发活动。目前从技术上来讲,国内外的疫苗研发水平是几乎同步的,我们讲在整个生物医药领域其实咱们国家和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在疫苗这个细分领域来讲中国和国外的差距应该是最小的一个领域,所以才有了我们新冠疫苗的研发一直是处在国际的第一方阵,从技术上来讲绝大部分的技术都是中国和国际上同步的,只有个别一些技术像给药的佐剂或一些细胞机制中国和国外略有差距。从这次新冠疫苗的研发来讲,其实全球是有史以来聚集了全球最有生的力量、最大的力量来开展疫苗的研发,应该讲大概有300多只研发团队在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入临床的有137项,应该是多条技术路线并举来开发疫苗。我国共有26项疫苗进入临床研究,100多个疫苗在临床线开展研发,中国开展研发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等等这样几个路线来研发。
  • 直播君
    14:28:47
    张云涛: 健康中国应该讲是每个人的梦想,从我们从事预防工作的科学家角度看,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两大核心。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对疾病的预防有多么重要,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有多么重要。 从全球整体整个公共卫生安全最有力的武器疫苗来看,全球应该讲是疫苗的整体市场大概是300多亿美金,占全球生物医药2640亿美金的大概3%左右,应该讲全球的疫苗在没有新冠之前处在一个平稳的发展过程中,每年的增长大概是3.6%左右。全球疫苗市场的规模应该讲在2020年达到了360亿美金,全球已上市的疫苗品种大数是有82个品种,预防46种疾病。中国市场在全球应该是独树一帜处在欣欣向荣的时代,2020年我们中国市场达到了近600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较2019年增幅是44%,年均增幅是12%,远远高于全球市场疫苗的增幅,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还发生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就是一二类疫苗的量,二类疫苗总体的水平使用超过了一类疫苗,占比在51%左右,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我个人预测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在中国二类疫苗占比一直会持续超过一类疫苗,在这之前的时候一直是一类疫苗的市场份额大于二类疫苗。
  • 直播君
    14:27:57
    张云涛: 大家知道疫苗主要的作用应该讲是大幅度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平均的预期寿命,还有能够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这三点在今年去年的新冠大流行过程中做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家在实行免疫规划疫苗的时候,先是由五苗七病、四苗六病,最后又到十四苗十五病,在这些病种过程中其实过去的几年,我们举几个例子,最典型的例子是乙肝疫苗的使用使得中国新生儿的发病率降到了0.1%左右,跟发达国家一样。大家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是一个乙肝大国,现在由于疫苗的使用使得我们摘除了乙肝大国的帽子。刚才也谈到三个传染病的消灭、消除也是标志着疫苗应该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中国人其实在疫苗的研发历史上应该讲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以痘治痘,这是历史悠久了,是朴素的免疫原性的方法、免疫学的方法来制备疫苗来防治传染病。大家知道2019年6月29号我们出台了全球唯一的《疫苗法》,这也是全球在各个国家唯一的一个《疫苗法》,在这个《疫苗法》里把疫苗定为战略性、公益性产品,应该讲这个《疫苗法》采用了四个最严,为预防控制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做了国家的战略安排。
  • 直播君
    14:27:23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 张云涛: 中新财经云峰会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疫苗研发与健康中国”。 大家知道我们从另外一个视野去看人类发展史的时候,我们从做公共卫生的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我们远的不说,比如说从人类对天花的消灭,天花流行到鼠疫到流感到艾滋,一百年之前西班牙大流感的流行到今天新冠的大流行就证实了这一点,其实每一次重大的传染病都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浩劫。那么直到疫苗出现以后人类才第一次掌握了与传染病斗争的主动武器。所以,疫苗是人类在医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每一种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有力武器。那么我们在过去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消灭了天花、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也有效的控制了脊灰,那么消灭天花被业内很多专家称之为与登月同辉,应该讲确确实实只有疫苗才是能够防止传染病的最有力的武器。
  • 直播君
    14:27:06
    李峰: 目前,我们已经将“天门模式”推广到了重庆丰都、内蒙古察右后旗等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培养更多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活跃于农村各个领域,作为承接、用好向农村注入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性资源的主要“载体”。 实践证明,能充分发掘运用好“乡村致富带头人”的资源,就抓住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牛鼻子”,通过培育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思想开放的个人,助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的“领头雁”,激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加大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投入,为更广大的乡村青年群体提供协助和扶持,创造性地解决农户就业及增收等困难问题,构筑乡村创新、创业新生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乡村兴则国家兴! 展望2022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汇丰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为促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4:26:54
    李峰: 近年来,随着中部和东部发展差距的缩小,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已有一定数量农民工和青年选择返乡就业和创业。项目实施前,天门市已有专业合作社1573家。但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农民工和青年在创业能力、生产技术、融资、市场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项目设计了多层次的能力建设体系。不仅为每位创业者提供了3万左右的发展基金,还进行了关于创业管理能力建设、农业产业管理和互联网营销等针对性的培训,并提供创业资金以及销售活动支持,搭建交流平台。最终助力从当地119个贫困村选拔出来的35位优秀“乡村致富带头人”,提高了各自创业产业的生产质量,增加融资支持和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小农户的产业发展和当地的就业。 天门市这35位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类型,主要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也是当下政府鼓励的乡村创业类型。如今,这批致富带头人中,有的已成长为年产值千万,带动三百多户参与其中的养殖大户;也有累计服务万余农户,通过“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提供农业植保服务的合作社女企业家。
  • 直播君
    14:21:15
    李峰: 截至2020年底,汇丰在该领域共计捐赠超过1.2亿元,在云南、湖北、重庆、广东等多个省份的重点非发达地区,开展了近80个公益项目,惠及农村妇女、农村青年、贫困地区学生、乡村教师等群体超过10万人,直接帮助近9000家农户实现脱贫增收,逾万农民直接受益。 在常年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人才建设是最为关键的抓手,因为乡村振兴的整体蓝图最终需要具有深厚乡村渊源、具备知识、技能以及创业精神的本土人才来共同绘就。换言之,要继续固化扶贫成果、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亟需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职业农民以及农村带头人。同时,为困境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和就业推荐服务,以促进地方产业升级,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30年来,汇丰不仅通过资金支持、产业交流等方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更是培养了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意识,激发了农村的内生力量,逐步带动全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想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阐述一下,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是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这个案例是关于湖北天门市乡村致富带头人创业能力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由汇丰银行出资,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和天门市政府扶贫办合作执行实施,围绕“谁来振兴乡村”,如何打造一支带动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 直播君
    14:20:53
    李峰: 单纯就金融服务本身而言,我们依托分布在全国的12家汇丰村镇银行,以普惠金融为支撑,与当地政府乡村振兴政策和工作开展形成合力,通过实行灵活的信贷政策和服务策略,积极开发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贷款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认为,仅仅停留在资金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把服务三农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助力乡村振兴不懈努力。 自90年代开始支持中国乡村发展以来,汇丰携手专业公益组织,共同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并重的方式,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这三个方面。
  • 直播君
    14:16:51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首席客户官 李峰: 大家好,我是汇丰银行的李峰。 很荣幸,今天可以通过视频参加“中新财经2021年会”。 主办方希望我在这个环节谈一下金融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我觉得这个题目特别有意义,不仅因为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还因为金融机构在这个领域的确可以大有作为。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也需要有更多的主体参与、更多的资源投入,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帮助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 作为植根中国市场的国际金融机构,如何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出一份力,也是汇丰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和实践的方向。
  • 直播君
    14:16:38
    章启诚: 下一步,浙江金控将不断优化“1+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模式,综合集成更多的金融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多的金控贡献。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4:14:26
    章启诚: (二)发挥金融资源支撑作用。浙江金控全面布局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7大金融主牌照,同时持有省担保集团、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类金融股权。作为(浙江)省政府金融投资管理平台,积极服务浙江融资畅通工程实施,主动加强对浙商银行、财通证券、永安期货等参控股金融机构的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主动开展上门送“1+3”综合金融服务活动,联动参控股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机构,创新开展“投贷保担”协同服务,建立“融资方、投资方、贷款银行、保险方、担保方”等多方联动机制,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活水浇灌三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例如,在绍兴市陌桑高科这个项目上,因为这个企业疫情期间厂房突发火灾,生产运营情况比较困难,我们就主动服务,优先出资3亿元,示范带动10多亿元的市县产业基金、其他产业资本共同出资,通过“投贷保担”机制,协同中信银行提供4亿元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 直播君
    14:13:43
    章启诚: 二、三大金融协同工具赋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也就是基金+金融+数据 (一)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浙江金控受托管理351亿元省级政府产业基金,积极推进“基金+直投”的协同投资模式,分层分类推进战略类、技术类、效益类项目的储备和落地,参与组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发展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国家级大基金,强化对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金融服务和保障。近年来,我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了乡村振兴基金,已经投资7只子基金,总规模达到38亿元,目前已经投资35个项目,基金投资38亿元;同时,我们还直接投资了华统现代化生猪养殖、森山农业振兴等18个项目,认缴出资3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4亿元。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再次希望以市场化的方式,迭代升级乡村振兴基金,更好发挥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导入更多的优质产业资源,打造引领性、标杆性、农业农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 直播君
    14:12:46
    章启诚: 4.聚焦试点先行、小切口打样,共富版未来村庄已经在开化县高合村落地建设。我们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硬核的未来村庄,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典型样板,形成“一村带多村”的乘数倍增效应,让更多村集体、更多农民分享农业产业的增值收益。目前,我们在衢州市开化县高合村打造的“甜蜜漫居 未来高合”共富版未来村庄,就是聚焦了中华土蜂产业提质增效,联动开化县建设30个中蜂产业示范村、50个智慧养蜂场,一个中蜂现代产业园,通过“中蜂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全产业链核心业务模式创新,每年一二三产产值可分别突破3000万元、4000万和8000万,蜂农的每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村集体预计分红500万元,地方财政税收1000万元,工厂以及协会等新型主体也可盈利1000万元,这样就可以走出多级利益分享、先富帮后富、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 直播君
    14:10:46
    章启诚: (二)我们做到了“四个聚焦”,初步显现了成效 1.聚焦消费引领、市场导向,销售体系和渠道已初步构建。坚持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重点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三类群体的消费通道,着力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目前,发挥政采云平台导流作用,积极与省市县、政银企以及新零售龙头企业形成合作,着力打造政企采购、社区团购、个人零售等消费渠道,已累计成交超过万份的浙江山区26县优质农商品,实现优质优价农产品上行。目前,也已经有11个县(市、区)加入消费侧。 2.聚焦供给转型、产品提质,主导深耕的特色产业试点先行。坚持“本地化、生态化”原则,落实“一县一品”,打造“农户+村集体+协会+企业+基金”组织模式,创新财政资金“拨改投”机制,因地制宜的选择富农特色产业,加强对村集体、协会、企业、农民的赋能服务,对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产业集群进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助力打造“富民工程”“税源工程”。目前,我们已有平阳深海大黄鱼、开化自然成熟土蜂蜜、婺城区无抗养殖老鸭、江山市胚芽米等多个特色种质资源加入“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目前,也已经有24个县(市、区)加入供给侧。 3.聚焦数字化改革支撑,特色产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化建设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坚持政府导向、市场运作,探索构建“投建管运”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化改革,搭建数字化特色产业大脑,促进数字经济新技术、新设施、新业态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的应用和转化。目前,我们规划的开化县中华土蜂产业、婺城区箬阳龙珍茶产业两个数字化项目已经纳入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重点支持的“三农”数字新基建项目库,将为后续产业拓展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改革示范。
  • 直播君
    14:10:33
    章启诚: 一、一个多跨场景应用: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 (一)顶层设计,形成模式 2019年起,浙江金控主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谋划系统集成运用金控特色市场化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走出金控特色的新路径,指导政采云协同中新社浙江分社、浙江天采科技公司,在深入调研24个县市、100多家龙头农企、200多个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2020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今年以来,我们再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要求,进一步迭代升级,形成了共富版的“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也就可以用“12345”这样的模式来概括。 “1”就是组建1个市场化主体,我们设立了金采未来城乡融合发展公司,来运营实施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以达到可持续的运作。 “2”是打造城市未来社区消费侧和农村未来村庄供给侧两侧联动机制,以消费侧为引领、推动供给侧升级,通过农产品以订单形式直采直销、实现优质优价。 “3”是综合运用投贷保担协同机制、投建管运一体和数字化改革支撑等三大金控特色市场化工具,更好促进组织变革、动力变革和效能变革。 “4”是建立共创、共建、共享、共富四项机制,促进形成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线上线下融合、全产业链闭环、增量效益共享的共富产业发展新模式。 “5”是坚持数字化、本地化、生态化、市场化、共享化的“五化”原则,采取小切口大牵引、小投入大效用的方式方法,更好促进形成消费助农、科技强农、产业富农,这样三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新模式。
  • 直播君
    14:06:21
    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章启诚: 各位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中新财经2021年会线上云峰会”,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浙江金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部署,秉持“财为政服务”“金为实服务”理念,紧扣政策性、市场性、稳健性价值导向,坚持高点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数字赋能,畅通金融供给,开展实施“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为1个多跨场景应用,集成运用产业基金、综合金融服务和数字化改革支撑等3大金融特色工具,以“1+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模式服务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金控实施的“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已经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 直播君
    14:04:18
    李涵: 那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主要就是“两中心两地”,第一个就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然后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而对于两个双核的定位,在这次的规划里它也有非常明确的定位,那对于重庆的定位就是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现代化的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而对于成都的定位就是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具体的举措我们的规划中也提到了,一共有八条举措,一个是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这个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4:03:19
    李涵: 那么具体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这样一个建设来说,那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来说,它实际上是有两条通道,一条就是中欧班列西部通道,我们通过蓉欧通过渝欧这样两条铁路线把我们西部直接通过陆路运输和欧洲联系在一起。那另外一条通道就是往南通过铁路连接北部湾,再从北部湾出海然后到东盟,到南太平洋地区。 所以说在这一块,这个发展战略应该说对于西部的内陆开放应该说是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就是我们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几条主要原则,这实际上就是贯彻了我们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几条要求,那分别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关键词也都体现在这些主要原则里面了。
  • 直播君
    14:03:07
    李涵: 为什么以前西部比东部发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以前我们中国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是在西边,我们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参与这样的一个全球化,参与这样的一个开放发展的。所以,我们很多西部地区在以前那实际上是开放的前沿,就像现在的沿海。但是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没落,东西方的交流从陆路运输,主要的这个载体从陆路运输转变成了海洋运输,所以就导致我们的贸易大通道从内陆转移到了沿海,实际上也就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导致了这个在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造成我们的东西部差异,也就是东部比西部这个更加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这个地方。 那么在这个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中其实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刚刚也提到的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战略对于西部赶超赶上东部来说这个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通过把我们的西部地区重新拉回我们的国际产业链,重新融入国际产业链,形成陆路的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新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该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
  • 直播君
    14:02:55
    李涵: 在这边我实际上尤其是想提一下,在我们这个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刚刚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内陆发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现在其实都知道一件事情,内陆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起来有差距,那这样一个差距实际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它其实是从南宋以后这个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就相对来说,就已经形成了与我们现在很相似的这样一个格局。但实际上呢,如果我们把整个历史维度我们拉广拉宽来看,实际上在我们整个历史进程中,绝大多数的时间西部其实是比东部要发达的,我们想一想你看西安是那么多个朝代的古都,那么为什么以前西部比东部发达,那为什么到了后来成了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经济格局,东部比西部发达呢,实际上这其实是我们整个全球化它的这样一个模式的转变所带来的。
  • 直播君
    13:54:59
    李涵: 接下来有了这样的一些我们对事实的了解之后,我们其实理解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纲要就更容易了。规划背景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规划背景中就提到了现在成渝地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刚刚的数据所反映的,第一我们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这些都是目前我们这个城市群所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这个城市群的建设又具有非常大的战略的意义,这边也提到了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支撑,同时也提到了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同时,还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 直播君
    13:46:35
    李涵: 接下来如果我们再看一下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其他几个主要城市群的对比就可以看到,首先在城市群的面积上来说,成渝城市群的面积属于中等,当然我们的整个的面积是低于长江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但是是高于珠三角城市群的。 然后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们的人均GDP也是在四大主要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还有成渝这四个主要城市群中,我们成渝城市群是居于末尾的,所以综合实力仍然是比较低的。 在人口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口也是处在中间地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大概有一亿五千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珠三角城市群差不多是7600万人,对于我们的成渝城市群来说我们是不到一亿,大概是9000多万,应该来说这个还是偏低。 最后我们再看这个创新的情况,如果我们横比我们的成渝城市群和其他几大城市群的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这是2019年的数据,我们就发现从创新这个维度上来说,我们成渝城市群的人均专利拥有量是四大城市群中最低的,最高的是哪里呢?是长三角城市群,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量是26件,26.72件,我们差不多是4.51件。
  • 直播君
    13:44:41
    李涵: 这张图是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代表性的趋势线常住人口和人均GDP的走势。从这样的一张图里,当我们分地区来看的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展现出来了,这里面有两个城市,一个是成都,一个是重庆,他们无论是在人口还是在GDP方面都比其他地区,都比这一地区其他所有的城市显著要高得多,所以,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双核独大”的现象十分突出,次级城市发育相对不足,所以对这样一个情况来看,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这个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是任重道远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渝地区成都重庆两个城市这样的一个独大的情况呢?就是指的在成都和重庆两个大城市之间的这样一个区域,他们的发展现在来说都是不太尽如人意的。 所以,如果说成渝地区要强化这样一个,各个城要强化这样一个协调发展水平的话,如何突破这个省级行政壁垒的阻碍,我觉得这是摆在未来发展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 直播君
    13:44:10
    李涵: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在2004年到2019年也有了一个非常快速明显的这样一个进步,尤其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应该说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这样一个改善。我们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有了很大的一个跃升。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成渝城市群的创新的情况。在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2000年的时候整个地区发明专利的数量仅仅只有800件,那到2017年的时候发明专利的数量增加到了81302件,如果我们用发明专利的数量来衡量这个地区的创新程度的话,应该说这个增长也是非常之快的,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约102倍。那成渝城市群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从2000年的0.09件增长到了2017年的8.5件,应该说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 直播君
    13:43:23
    李涵: 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跟这个纲要有关的这样一些内容。 对于这个纲要首先提出了这个纲要建设的背景,国际上来说,两个大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国内主要就是说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各种的区域发展战略,所以为成渝地区也是创造了一个重大的机遇。成渝地区自己本身呢,“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各种经济实力都在不断的增强。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范围,它囊括了重庆和四川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有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有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刚才说了这三个数据分别占到了全国1.9%、6.9%和6.3%。如果我们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2000年到2019年我们刚才讲到的成渝城市群所覆盖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人均GDP在2000年时是5342元,2019年是65458元,增长了12倍。
  • 直播君
    13:43:10
    李涵: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刚才讲到的就是我们国家推行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实际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正是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的产物。实际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有自己历史演进的一个脉络,其实在2003年的时候就首次提出未来五到十年里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首次出现成渝城市群的概念。 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2日重庆和四川签订《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那个时候还是叫做成渝经济圈,在规划中并没有特别突出城市群这样一个概念,直到2011年,国务院总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实际上这是到十八大以后,就是当进入到我们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的时候,2016年的时候,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里面正式以成渝城市群,强调这个城市群来作为整个发展的这样一个抓手。2020年1月3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直播君
    13:42:00
    李涵: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是要打造城市群。但是现在我们把很多城市放在一起的时候,现在还谈不上是城市群,它应该更适合被形容为一群城市。所以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一群城市到城市群,所以在这一块上呢,现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我个人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基本上里面就讲到了几个一体化,第一个是商品市场的一体化,降低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影响,能够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际上大概就在上周,我们中央其实也出台了新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这样的一个决定,来促进我们的市场一体化。同时我们要再到空间一体化,这里边主要讲的就是基础设施互联共享,降低区域间空间壁垒的影响,实现空间上的同城化。接下来是产业的一体化,强化城市集群内部产业的联系,优化分工形成产业链。最后就是增强要素流动,提升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 实际上当一群城市集聚在一起的时候它更像是一群城市,而不是一个城市群的主要的原因,它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一方面是来自于所谓的行政壁垒,等下我会讲到,城市我们成渝城市圈内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空间壁垒,所谓的空间壁垒就是距离导致的,空间壁垒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通过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这样的城市间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可以拉近城市间空间壁垒,缩减城市间空间壁垒这样一个负面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其实面对更大的问题,就是不同城市间的行政壁垒。
  • 直播君
    13:41:37
    李涵: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的报道,纽约大学的一位教授阿兰·柏图就认为,如果整合得当,中国的城市群能借其体积优势实现其他国家从未达到过的生产率。他表示,届时,中国在生产率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差距,将能媲美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生产率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差距。所以他这个评价是非常之高的。实际上我这边举一个例子,我们长三角地区,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它有一亿多的人口,大家想一想,这一亿多的人口如果他们集聚到一起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率。但是我们同时又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一亿人的一个城市,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很多个一千万两千万的城市把它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城市群,可以让他们像一个城市群像一个城市那样的工作,要素商品在这个城市群里像在一个城市里那样自由的流动,产生集聚效应,同时我又避免了一个一亿人的城市带来的各种的负面的影响,这是不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这样一个愿景,实际上我们中国现在其实就是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在往这条路上前进。
  • 直播君
    13:41:08
    李涵: 接下来这张图就可以看到,实际上我国未来的区域发展已经可以用这张图来概括,就是很多的这样一些,通过发展不同地区的城市群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如果让城市群集聚到一起,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为了解决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新的思路,它不再发展一个单极的大的城市,让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为什么会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呢,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它的优点就在于当你很多经济活动集聚在一起是可以明显的提高你的生产率的,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这样的问题。所以如何更好发挥它的优点而避免它的问题,我们中国其实是通过城市群它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就是说让很多个城市通过基础设施、通过各种的发展的一些办法,让他们连在一起,既能享受到城市带来的这样的一个集聚,但是又避免自身扩张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比如说拥挤、污染、生态承载极限等,同时也兼顾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 直播君
    13:40:53
    李涵: 二、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实际上2018年11月18号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就明确指出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这个就是一个大的背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面,我们开始建设了很多新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实际上不仅在国家层面在推动城市群的建设,省级层面很多省也在推动城市群的建设。比如我们四川的成德绵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等,还包括江苏的扬子江城市群等等。这些都是利用城市群的发展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政策。
  • 直播君
    13:40:27
    李涵: 讲到这里的话,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要进行城镇化那不是一个很简单,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去不就可以了吗?但实际上它的整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的简单。但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到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高质量的城镇化。我们国家目前的城镇化应该是比较可控的。 所以,这个城镇化做得不好的话,因为它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主要的一些问题就是说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矛盾,同时,如果过大的城市规模对我们国家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都会提出很大的挑战,那另外一个有些城市首位度过高,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一点中西部的省份这个现象是比较明显的。 那么随着我们的城镇化,现在都说其实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进入到下半场之后如何我们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作用,这样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又避免刚才讲到的产生很多这样的大城市病呢,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城市群。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 直播君
    13:40:00
    李涵: 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这个进程应该说过去几十年这是一个大家都有非常切身体会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大量的农村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我们整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而这个进程应该说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随着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迈向一个更加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城镇化率必定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根据我们统计局的数字差不多是60%,根据“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目标是65%,那具体到四川省的情况,四川省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际上是远远低于我们国家的平均水平的,目前只有56.73%,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四川省它的这样一个城镇化它还有非常大的一个潜力。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说要不要城镇化,而是如何进行城镇化。
  • 直播君
    13:39:46
    李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呢?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整个的工业化进程,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化过程,工业化过程就意味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工业与服务业部门转移,而这样的工业与服务业部门恰恰总是集聚在城市里面的,所以当一旦这样的一个结构转型发生的时候,也就是不断会有农民他们会从农业工作转换到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工作,那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意味着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们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一旦城市的这样一个集聚形成,它又会通过集聚产生更大的力量来提升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因为我们现在很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城市越大它的产出效率就会越高,随着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城市集中就可以产生集聚效应,通过集聚经济提升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当然这里面有一些微观的机制,主要通过分享、协同、创新等方式来进行。
  • 直播君
    13:39:28
    李涵: 那在这样的一张图里面,它的这个横轴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均GDP,那么它的纵轴就是这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呈现一个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城镇化率越高的国家,它的人均GDP也是越高的,我们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大概差不多就在中间这样一个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均GDP居中,我们的城镇化率也是居中,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就处于整个图的右上角,国家的城镇化率和这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都是比较高的,而一些欠发达国家他们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这样一个水平也都是比较低的。
  • 直播君
    13:39:10
    李涵: 那么为什么说城镇化这样的一个会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这样一个联系?因为从空间结构上来说,我们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如果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基本上都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样一个进程。美国的城镇化率在1850年的时候差不多是10%左右,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了80%。日本的城镇化率从1920年的18%也提到到了目前的90%以上。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中等收入国家城镇化率一般来说会达到50%左右,而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70-80%以上,可以说城镇化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那么这样的一张图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
  • 直播君
    13:38:40
    李涵: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这个城镇化率从1949年以来也是呈现着一个非常快速的这样一个城镇的态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从1949年到2000年我们的城镇化率从10%上升到30%,也就是上升了二十个百分点,这一共是花了差不多五十年的时间。但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我们的城镇化率是在急剧上升,到2018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是上升到了差不多接近60%,我们2020年我们最新的数字是已经到了60%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城镇化率的这样一个上升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2000年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那我们国家的这个城镇化率水平增长也是非常之快的。
  • 直播君
    13:37:27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涵: 大家好!我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李涵。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我们的峰会,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一个题目就是“新型城镇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我们知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我今天的这样一个交流主要就是将成渝经济圈放在全国的这样一个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一些探讨,进行一些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从历史经验上来说,应该说城镇化是驱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引擎。首先给大家看的这样一张图就是全球从1960年到2017年的这样的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常住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这样一个数量。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其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年,为什么,因为那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就是这个红色的线城市常住人口它的数量超过了城市以外的常住人口。所以,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全球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
  • 直播君
    13:33:24
    迟福林: 2.重要抓手是尽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在中国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大市场,既有需求,又有条件。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的重要枢纽、重要交汇点的独特作用。 3.实现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的重要突破。首先,依托国内旅游消费大市场,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其次,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在明显提升海南热带农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对东南亚热带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三,依托特殊的开放政策,建立面向东盟的各类交易市场。例如,加快建立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支持海南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研究在海南创建国际数据交易市场;用好银发〔2021〕84号文件政策,抓紧在海南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适时放开面向东盟的劳务市场,等。第四,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吸引国内企业,包括数字经济企业等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进入东盟市场,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 做这点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直播君
    13:33:11
    迟福林: 三、以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为重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战略目标,也就是国家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我国重要的开放门户,关键之举在于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1.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一方面,海南地处“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中心位置,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等优势,有条件成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重要基地,有条件成为连接中国市场与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一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独特的政策与制度优势,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的一般特征,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 直播君
    13:32:25
    迟福林: 3.关键在于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市场与体制对接。市场依赖于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推动粤港澳服务产业深度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建议赋予广东在负面清单制定中更大自主权,实行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快实行与港澳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要推动粤港澳服务业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比如,可以考虑逐步建立与港澳对接的、以信用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管理体制与资格互认体系,允许符合港澳标准的服务业企业、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在广东备案审核后直接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加快推进产权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并逐步加强粤港澳产权保护规则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和法治基础。
  • 直播君
    13:32:10
    迟福林: 二、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总得看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认为关键是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由此才能实现中央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这样一个重要要求。 1.以服务贸易一体化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增长潜力。目前的突出矛盾在于,受制于规则、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服务贸易一体化滞后我认为成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突出短板。例如,2020年6月1日施行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修订版)中,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实行国民待遇的行业为69个,占所有规定行业的45%,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低技术领域;2018年,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很低,仅为11.4%,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合作的潜力应该说远未释放。 2.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将带动大湾区转型升级进程。随着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港澳拓展发展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粤港澳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明显增强。一方面,香港在以金融、研发、商务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广东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但产业结构与工业化后期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香港要稳固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门要破解“一业独大”的产业弊端,广东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广东作为港澳重要经济腹地和进入内地的重要桥梁,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
  • 直播君
    13:30:03
    迟福林: 3.务实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方面,推进东北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例如,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东北四省区产业分工合作,以提升东北的产业集中度;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黑龙江靠近俄罗斯等优势,合理培育若干个优势产业集群;一方面,从东北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出发统筹考虑东北国有经济合理布局。加大国有资本在国家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推动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对接合作,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等,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等。
  • 直播君
    13:29:42
    迟福林: 一、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重点的东北振兴 首先,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重点的东北振兴,我的总的看法是,东北振兴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一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东北全面振兴需要与加强与东北亚区域的经贸合作统筹设计、统筹推进,以由此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1.支持东北地区主动参与东北亚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东北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是一个新趋势。东北要抓住这个新机遇积极参与合作,以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例如,东北地区要主动参与中日韩制造业产业链、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 2.推进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依托,既有利于整体改善东北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又有利于务实推进东北与东北亚的经贸合作。例如,推进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统筹贸易通道与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建设;依托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构筑东向出海、南联内陆的大通道,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在推进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中形成东北振兴新格局。
  • 直播君
    13:29:2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中新财经2021年线上云峰会会议。我这里就“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交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按照这个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在区域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各地方在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中取得重要突破,并由此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和大家做一个讨论交流。
  • 直播君
    13:28:43
    周华富: (四)发挥交通的“先行官”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交通体系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浙江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协调发展的“先行官”,通过完善交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组织效率。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高水平建好“四好农村路”,加快建成和完善“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交通运输网络,探索出“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电商快递”等发展模式。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依托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布局,形成以四大都市区为枢纽节点的海陆空一体化集疏运体系,推动形成了功能协调的多中心城市群体,把省域城市与农村、沿海和山区海岛连接成为一个致密的发展共同体。 (五)实施发达地区帮扶加快发展地区的“山海协作工程”,按市场规律办事取得持续深化的“双赢”成果 海岛和山区等偏远地区往往存在产业发展薄弱、城镇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成为协调发展的重点难点。针对省内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浙江突破了传统上发达地区单向输血救济扶贫的做法,走出了以互补促协作、以协作促双赢的双向合作共赢模式。发达地区着眼于获取空间和生态要素,推动产业链走出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发展地区着眼于提供空间和生态要素,把配套产业引进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山海协作工程”是一个市场化扶贫的大平台,浙江充分激发其中的市场力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协作中找到了效率更高的合作对象和模式,实现了地区间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协调,有力推动了发达地区和加快发展地区的协同发展,提高了省域全局发展的平衡性。
  • 直播君
    13:28:29
    周华富: (一)率先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铸就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进城与乡互动融合、协调一体,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始终用相互联系的、动态变化的视角看待城与乡,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是城市,解决“三农”问题要着眼于“反弹琵琶”。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拉开了以城带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实践证明,从“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到乡镇块状经济,从“千万工程”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战略,从加快农业人口转化到推动高效农业发展,都是从城乡协调联动关系出发,结合城乡发展需求和城乡各方的优势条件,合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夯实浙江协调发展的内生基础 发挥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是支撑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引领中国市场化风气之先,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高效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更加高效的配置,引导形成了地方经济百舸争流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平衡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本土性,从内生机制上夯实了浙江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发展过程当中,浙江各级政府正确处理“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尤其是在市场机制不足的领域,因势利导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发挥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三)聚焦重大民生实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浙江较早使不同区域的居民享受到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服务,推动不同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同时,浙江始终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度,来激励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用更加透明、刚性和可预期的公共服务投入体制,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效率,极大地改善了区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现象。
  • 直播君
    13:28:13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周华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浙江实践”。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区域协调发展是浙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立足省情、遵循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通过实施新型城市化、山海协作、城乡统筹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下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先手棋,成为全国区域发展最为均衡、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 直播君
    13:21:17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 各位网友,刚刚我们进行的是中新财经2021年会云对话之“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主题环节,感谢大家的关注。
  • 直播君
    13:21:00
    张燕生: 谢谢。所以说从湾区的愿景,我觉得作为美好家园,也就是湾区,也就是能够打造通达幸福生活的宜居、绿色、数字、开放、包容的湾区,能够叫美食能够通达每一个角落。我每次到佛山到东莞,我都是坐飞机到广州深圳,再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到佛山到东莞,所以,我非常的期待就是湾区的城市之间,轨道交通的规划能够打造15分钟的生活圈,30分钟的通勤圈,60分钟的经济圈,也就是能够通过数字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非常期待我们的湾区能够打造半小时通勤圈。谢谢。
  • 直播君
    13:20:49
    主持人: 好的,谢谢陈教授,最后请张教授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湾区生活的愿景构想。
  • 直播君
    13:20:29
    陈广汉: 对,我很赞赏优质生活圈这个概念。 我觉得我们未来的大湾区应该建设成一种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包容开放的这样一种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是我的一种畅想,谢谢。
  • 直播君
    13:20:18
    主持人: 感谢郭院长,下面有请陈教授和我们聊聊。
  • 直播君
    13:20:06
    郭万达: 当然在我的心目中的大湾区,我觉得是一个活力的湾区,就是充满活力。你想我们去旧金山湾区,你觉得它最好的最重要是什么?始终有活力,有这么多人愿意来,还待得住,还能够去创新,所以在我心目中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多元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活力,城市群有活力,年轻人愿意来,产业有活力,科技有活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湾区。
  • 直播君
    13:18:59
    主持人: 好的,谢谢倪教授。那么郭院长对湾区生活又有什么畅想呢?
  • 直播君
    13:18:47
    倪外: 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在香港做了大概为期半个月的调研,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尝到了很多香港的这种美食。我另外感受一个更深的感受,就是说我们从香港坐高铁到深圳,当时我感觉就好像三四十分钟就到了。这个给我一个感触,就是像我平时在上海这边上班,我在路上,如果说住的有时候比较远堵一点的话,我可能得用到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对这种跨湾区的这种通勤的这种效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现在大湾区,这种轨道上的大湾区越来越方便了,便于将来有很多两地就是香港的青年,过来在大湾区就业工作生活,相信这种便捷性会越来越好,而且这种体验也会越来越高的,所以,这点我是感触非常深刻的。
  • 直播君
    12:42:13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李主任,下一位请倪教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 直播君
    12:41:59
    李晓兵: 实际上我们对轨道上的湾区和舌尖上的湾区体验都非常的深刻。从2018年的中秋节前一天,广深港高铁开通,我们就感觉到实际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拉开大的一个帷幕,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实际上,我们现在从北京这里坐高铁的话,夕发朝至、朝发夕至都是没有问题的。从天津也是早上的10点多有高铁出发的话,到晚间的时候到横琴、到达香港都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大湾区内部,实际上我们看珠江两岸,从南到北,我们看到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还有我们正在建的深中通道等等,这些高品质的这样的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把大湾区整整的连接在了一起。 从美食上,我们刚才提到,实际上湾区很多的城市都是美食之都,我们在深圳、在广州能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粤菜,还有丰富的北方菜系,包括像湘菜这些美食。同时在香港和澳门,我们还能经常品尝到像地道的葡餐,还有一些美欧的这些食材,这些西方的西餐。所以,我觉得大湾区实际上也是一个生活的高品质,这样的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区域,我们称为是打造世界的高品质的生活的这样的一个湾区。所以,我们对湾区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的期待的。
  • 直播君
    12:41:25
    主持人: 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解读。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来聊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现在有很多说法叫轨道上的大湾区或者是舌尖上的大湾区,希望各位嘉宾能结合一下自己的领域或者是实际生活,简单的谈谈对湾区生活的愿景构想,让我们先请李主任先来。
  • 直播君
    12:41:11
    李晓兵: 前海和横琴这两个合作区,我们能看到它们是有区分的。横琴这个叫做粤澳深度合作区,它把整个横琴岛包进来,相对比较独立。另外,它提升的空间是从广东省的横琴自贸区转型转成这样的。实际上,当时在横琴设立自贸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希望加强粤澳合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2019年大湾区的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又经过这两年的这些探索,包括疫情的影响,实际上我们说粤澳深度合作区呼之欲出,所以整个横琴全部划进来,对于澳门解决地狭人多、产业单一,应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这样一个支撑作用的。它的产业,包括我们探讨它未来的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关于健康产业中医药的基地,在澳门本身它的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也就是中葡的这样的一个商贸交流平台和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的这样一个中心的打造,都离不开跟横琴这个地方的深度的合作。 前海,实际上是把深圳从蛇口一直到宝安机场,到南山区到北边延伸下去,沿着珠江口的西侧,它的100多平方公里土地可以说聚集了深圳的一些优质的产业,而且有它传统的优势。 还有一个就是从互联互通,包括网络的连接上,南海这块地,前海这块地跟深圳、跟香港之间的连接,它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地理上的这样一种绝对优势。所以,之所以把这个地方设为这样的一个合作区,恐怕也是着眼于两地之间,共同打造世界级的金融的这样一个中心,还有把高科技的产业跟高端人才之间的这样的一种联动,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合作区的提升和建设,打开这样的一个新的通道。 这样一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个整体的“9+2”,两个合作区,再加上香港的北部都市区,新的战略格局和态势形成了,所以我们感觉到,这样的一种,应该说给了我们更大的这样一个想象空间。
  • 直播君
    12:39:25
    主持人: 好的,谢谢郭院长。请问李主任有什么补充吗?
  • 直播君
    12:38:51
    郭万达: 好的,当然我觉得两个合作区,对港澳来讲,第一个利好就是物理空间的扩大,横琴106平方公里,前海扩区120平方公里,对于香港澳门来讲,120平方公里,106平方公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空间。比如说像深圳前海,深圳这个地方也是寸土寸金的,扩区从15平方公里到120平方公里,客观上讲就提供了很大的舞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机会,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利好,当然就是产业的空间更大了。横琴很重要的就是为澳门的产业多元化提供一个条件。因为在澳门实际上没有,它就是主体就是靠多产业,多少年说产业要多元化,但实际上始终步子迈的不是那么快,和整个发展的要求比还是有差距。现在把横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多元化发展的这么一个空间,无疑对澳门的产业多元的发展应该讲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无论是横琴也好,前海也好,也实际上是给港澳提供了一个制度创新的空间。前海的制度创新特别强调科技的服务,营商的环境到法治政务,应该都是跟港澳要联通,互联互通,而且要在规则上、在标准上去打通,这样使得港澳的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横琴,我们知道它通过分线的管理,也包括它的有关的规则,有关的税收,有关的要素的流动的这些政策的便利支持,澳门的企业,澳门的资源,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海外的这些资源到横琴来发展,支持澳门的这样一个产业的多元化,所以一句话,我觉得就是物理的空间,产业的空间以及制度创新的空间,其实都是给了港澳重大的利好。
  • 直播君
    12:38:34
    主持人: 好的。感谢二位的发言。今年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方案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正落地落实发挥实效,怎么解读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港澳地区加快融入大湾区创造利好。有请郭院长和李主任为大家解读一下,请郭院长先来。
  • 直播君
    12:38:21
    郭万达: 我是完全赞成刚才张教授的一个分析,特别是他提到的四个的综合枢纽,而且还特别强调在几个领域方面的枢纽。我对大湾区的枢纽的理解,我觉得主要是两对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转换,我对枢纽的理解,第一个就是转换,转换什么呢?我觉得大湾区很重要转换的就是国际的标准,国际的规则,甚至包括全球的治理。这些方面我觉得都需要转换,我们讲一个枢纽,枢纽的功能是什么?很重要的就转换,它转换通过这种香港澳门的这种国际的功能,通过大湾区的制度性开放,我们把跟国际上的先进的标准,国际的规则,我们把它转换过来。有一部分可能是我们的规则标准,甚至要起一个引领的作用,有一些我们可能就是要对接国际的规则和标准,通过制度性开放使得这一个规则标准相互之间能够实现转换,如果能够实现转换了,大湾区的枢纽的作用就发挥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然我很强调集聚,枢纽是干什么的,就集聚各种要素,集聚各种流量,集聚各种人才,集聚各种资源,所以,要有集聚的功能,当然你就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环境,你要通过不断的去改革,使得大家愿意到你这里来,全球的人才愿意到你这来,而且来了还待得住,还能在这里创新,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有非常好的营商的环境,还要有好的市场的准入,公平的市场准入,还得使得这种创新、创业、研发,甚至包括搞科学的研究,应该讲要有非常好的条件,你还要有这样的载体使得人家能够待得住。所以,我觉得转换和集聚对于大湾区的枢纽来讲,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功能,这是我的看法。
  • 直播君
    12:37:50
    主持人: 好的,感谢张教授的精彩分享,郭院长如何看待大湾区的枢纽地位,跟我们分享一下。
  • 直播君
    12:37:31
    张燕生: 好,谢谢。首先要打造好四大综合枢纽的国际都市,香港在历史上我们把它叫“东南亚之都”,也就是过去东南亚的一些高端服务都是通过香港来完成的。下一步也就是香港如何成为全球的高端服务之都,也就是能够和伦敦、纽约在高端服务方面并驾齐驱。澳门在历史上是葡语的文旅之都,澳门下一步如何能成为亚太和印太的文旅之都?深圳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国际都市,下一步深圳如何能成为全球的创新标杆都市?广州是国际服务都市,下一步如何成为双循环的创新服务都市?我觉得在这四个国际都市方面的综合枢纽的打造,它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第二个方面也就是说湾区,也就是它在历史上就有这种优势,也就是形成全球的金融中心的枢纽,航运中心的枢纽,贸易中心的枢纽、服务中心的枢纽,制造中心的枢纽和创新中心的枢纽。深圳的港口的货物,能看到70%是外销,南沙70%的货物是内销,因此,下一步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六大中心枢纽,如何能够形成双循环的国家的综合枢纽的布局,我觉得对湾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最后一个我觉得新形势下,还是要打造新经济的综合枢纽,像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这次的亚马逊封号对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 直播君
    12:36:51
    主持人: 好的,谢谢两位嘉宾的分享。 接下来我们聚焦大湾区的枢纽地位,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大湾区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既有先发之利,又有地利之便,日益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想请教一下张教授和郭院长,来为我们解读一下如何看待大湾区这一枢纽地位?有请张教授先来。
  • 直播君
    12:36:35
    倪外: 刚才陈教授向我们列举了很多我们未来的这种产业领域。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力点,可能我们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种创新的策源地建设,因为这里面我们整个国家和产业发展也好,整体上它有这种外源性的技术向着这种内生性的技术转变。这种内生性转变,特别是面向未来这种高科技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更加要强调这种创新的内生性,这里面就突出强调我们整个大湾区的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以及围绕着国家实验室这些建设的一种共建共享,来提升我们整个的基础的这种研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因为我们整个大湾区的这种制造业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面向这种先进制造业的类似美国贝尔实验室这种聚焦于工程应用技术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他们的共建共享,特别是在共享机制上,能够实现整个湾区的科研创新实力的一个突破。 从另外一个角度,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大湾区,基于我们过去发展基础,它更多是一种产业集群的一种发展模式或者机制。未来面向新兴产业的话,它更多要有产业集群和向创新集群的一种转变和升级,这种里面涉及到的要素配置和机制的一种升级,包括一些政策的一种优化,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升级和转变,主要是这些。
  • 直播君
    12:35:58
    主持人: 好的,谢谢陈教授。那么倪教授您有什么看法和我们分享一下?
  • 直播君
    12:35:38
    陈广汉: 谢谢。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方面,我觉得主要围绕三个层面。 第一个就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包括我们现在讲的最多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物联网,还有软件这样一些产业,包括金融、科技金融,这是一类。 第二个就是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相关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这样一些产业。 第三个方面,围绕这个大健康、生物医药大健康这样一类产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人民需求这方面的生物医药这些产业的发展。我觉得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的发力点。 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发力点,大湾区还有关键问题,要构筑一种区域的协同创新的一种开放性的创新体制。在这个方面重点发挥,比方说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几个核心城市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筑一种创新性的这种协同体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区域资金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这个方面,比方说深圳现在跟香港的科技合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一些突破性的一些创新这个方面,深圳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应该说和广州构成了一个大湾区的创新的引擎,发挥引擎作用。实际上是包括两个,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共同来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直播君
    12:35:05
    主持人: 好的,谢谢倪外教授,也再次感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发言。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探讨环节。第一个问题是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请问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力点在哪些方面?这个话题有请陈教授和倪教授来为我们解答一下。有请陈教授先来。
  • 直播君
    12:34:47
    倪外: 同时大湾区的这种服务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未来对这种优质的服务经济需求非常大,我们说香港的这种金融服务也好,专业服务也好,在未来有巨大的这种竞争优势和这种市场空间,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在国际法律服务、国际商事仲裁,跨境的理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等,在一些具体的行业标准,准入规则以及资质认证这些技术问题,在逐步完善和解决之后,未来的发展赋予香港服务经济的再一次呈几何数的扩大是一个非常有大的帮助的。 我们知道澳门经济的这种单一化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它的多元化是它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客观上澳门的空间有限,结构单一,它的转型一定是跳出澳门来看澳门。大湾区的发展就赋予了澳门经济转型的这种外部的发展空间和外部的这种产业联系,以及更多的创新资源的服务。 澳门这种发展,基于这种葡语系的,我们说可以连接大湾区的这种“一带一路”的制造业与葡语市场的这种对接,这种发展它的跨境贸易,文旅会展与我们整个湾区进行一个对接。同时,澳门在这种特色的产业领域,具有这种世界水平这种研发能力。比如,它有一定的集成电路、海洋环境、中医药,这些都可以在大湾区内进行很好的孵化和市场拓展。 提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刚才我们前面的教授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了,它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那么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我觉得核心的有几点,首先是新基建的建设,这是一个要打牢基石,同时要打造这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这种生态系统,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同时我们说要注意这种建设国际领先的这种数字制造的这种标准,特别是对于大湾区已经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这种制造业基础,这种标准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一些具体的产业领域,像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那么它的这种研制及应用场景的开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主持人。
  • 直播君
    12:33:25
    倪外: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回顾整个香港经济转型或者发展的过程,香港经济每一次成功转型都与内地密切相关,它都是抓住了内地这种发展的需求和机遇。大湾区建设从总体上看是香港又一次的历史性的机遇。 目前来看,香港经济转型的核心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固化,创新经济培育不足,还有服务经济的增长空间有限。二十多年发展证明,这些问题很难从香港内部进行一个突破。 大湾区的这种高质量发展,正好从外部赋予香港新的发展动力。大湾区这种整体的产业结构,创新资源、市场空间等等,弥补了香港作为一个城市经济体的一些不足,它实现了、赋予了香港更多的产业空间,创新空间、市场空间,还包括就业空间,实现了香港经济发展腹地的扩展,它的这种全要素系统的一种优化,所以,在这个方面给予香港很大的一种机遇。 但从一些具体(方面)讲,我们说香港它本身是具有一些世界领先的创新资源和研发能力的,比如在生物医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包括纳米科技等等,这些研发成果在大湾区有很好的这种产业基础,市场空间进行一种孵化,能够对它的经济的提升有很好的这种作用。
  • 直播君
    12:21:19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李主任精辟的解读。 接下来我们想请教一下倪外教授,倪教授在港澳经济研究领域非常有建树,你怎么看待大湾区建设对香港澳门经济转型产生的影响?另外制造业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大湾区的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 直播君
    12:21:07
    李晓兵: 在国家从发改委到港澳办到广东省和两个特区之间的这样的一种深度的合作,这样的一种机制已经在进行探索。 另外,还有在抗疫过程中实际上也加深了,让大家感觉到这种区分、这种区隔非常影响三地之间的发展。所以,比如像澳门就积极和广东省商量通关,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通关现在也在积极推进,所以,我想大家都意识到,在国家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整个大局下,两个特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之间要进行一个深度的配合。
  • 直播君
    12:20:55
    李晓兵: 港澳在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这样的一个协同配合,到深度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方面,实际上他们是在逐渐的进行这样一个探索。 比如港澳原来他们是不习惯于做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但是随着国家发展的这样的一个势头,通过五年计划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来为未来的发展寻找方向进行定位,这样的一种发展思路,这样的一种发展的模式,也逐渐得到了港澳政界经济界的认同。 比如澳门就专门自己也出台了五年的发展规划,香港在这个问题上动作稍微慢一些,但是,他们也逐渐接受了要对本地发展进行这样的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布局。 刚才几位专家提到的,比如在林郑特首的施政报告里边,提出来了打造北部都会区300多平方公里。这样的一个大手笔实际上也让香港的社会各界也感到非常的惊艳。因为香港的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基于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情况下,政府的有所作为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从发展模式上他们也看到了,从港澳也看到了,也就是政府在整个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指导、驱动方面的作用。
  • 直播君
    12:20:42
    主持人: 好的。感谢张教授对大湾区新机遇的解读。 接下来我们想请教一下李晓兵主任,您曾多次提到港澳的未来发展机遇在于国家的发展,港澳的发展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一环,就您观察两年多来港澳地区融入国家这一战略有什么成功的有益探索?未来港澳地区如何继续从自身优势出发,高质量的融入大湾区,有请李主任。
  • 直播君
    12:18:55
    张燕生: 关于走出去推动双循环战略,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深耕东亚东南亚,深耕“一带一路”,深耕美欧第三方市场合作,它的主题词是高质量共建。 第二个方面就是《“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过去讲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现在在新形势下,怎么能够打通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之间的贯通,以及最近通车的中老铁路等。 第四个方面也就是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本地发展战略的对接,比如说东盟印太展望的对接,比如说澜沧江立体合作新框架的对接。 最后一个走出去,重点要做好这种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和服务赋能,来开拓我们走出去的合作的新空间。谢谢。
  • 直播君
    12:18:26
    张燕生: 谢谢主持人。大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一就是创新要成为第一动力,人才要成为第一资源,发展要成为第一要义,也就是创新对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2020年广东的研发强度是3.14,在省域经济是唯一突破3的,投入的金额是3480亿,在省域经济也是规模最大的。而且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表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就是中国有19个科技集群进入到全球领先的位置,而深圳、香港、广州全球第三。 第二个关系就是湾区要缩小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差距。最近广东规划了5大都市圈,比如说广州都市圈,广佛肇加云浮、清远、韶关,也就是说广州广佛肇相对发达的地方带粤北生态区,在高质量转型中间消除相对贫困。 第三个就是要处理好绿色发展,大湾区下一步的近邻经济、近邻产业、近邻能源和近邻社会如何构建。这三个关系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要处理好。 第二个方面就是湾区的高质量转型,首先要用好香港优势,香港的大学应用科技研究院科技园等优势,香港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优势。第二个就是要打造湾区的开放动力源。前面两位教授已经说了,香港的北部都市区和前海合作区,横琴合作区和南沙片区的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湾区要打造这种现代产业的新动力源,也就是一流的制造业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如何深度融合,尤其是广东提出来的这种“双十”产业的规划。 第四个方面就是广东的下一步湾区要打造这种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第五个方面就是湾区要打造这种新的消费动力源,像广州、深圳、港澳要组成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群。
  • 直播君
    12:14:10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郭院长的精彩发言。 我们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到了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想请教一下张燕生教授,您认为我们可以从会议通报中抓取哪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和新机遇?您过去的研究很多侧重在国际贸易,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走出去方面可以从哪方面借力?
  • 直播君
    12:13:59
    郭万达: 好的,当然首先新基建本身也要高质量发展,深圳刚刚拿到了一个国家发改委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的,这么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整个大湾区的新基建要高质量发展,我觉得就体现在“三新”。 第一个新,当然很重要的新交通,整个大湾区的规划特别强调轨道上的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就是为了实现一小时的交通圈,一小时的生活圈,现在还有一个词叫一小时通勤圈,要实现通勤很重要的就是上轨道,轨道的含义在大湾区里面有高铁,有城际,当然还有地铁,这三个把它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就能够实现大湾区的一小时的通勤圈。 第二个新,当然就是新科技,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要打造一个数字的湾区,科创的湾区,就得有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基础设施,特别是5G的应用,如何使得大湾区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能够插上翅膀,赋能它的科技,所以,你必须得有新的基础设施。 第三个新,我觉得是新口岸,什么意思,大湾区跟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不一样的地方,它有个跨境的问题。香港澳门,我们本身原有的一些口岸在改造,新开通了,这两年一个是深圳这边跟香港有一个莲塘/香园围口岸,在横琴珠海澳门那边有青茂口岸,同时现在皇岗口岸正在改造正在提升,前海新加了一个口岸,河套正在研究一个小口岸,所有的这些新口岸表现在新在第一,它的通关的模式如何去实现“一地两检”,同时提高它的这种通关和要素流动的便捷性和效率。所以,这三个“新”我觉得是体现了大湾区里面的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硬联通”,实现大湾区真正的互联互通和一小时的通勤圈。
  • 直播君
    12:11:50
    主持人: 听了陈教授的解读,有观察、有思考,干货满满,感谢陈教授。 下一个问题我们想请教一下郭万达院长,郭院长,我们知道您所在的单位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深圳能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怎样的经验和参考呢?我们还注意到您比较关注大湾区的“硬联通”,您能从这方面介绍一下新基建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吗?
  • 直播君
    12:10:38
    陈广汉: 谢谢。应该说最近两年大湾区合作,特别是香港、澳门跟大湾区的合作又迈出了一些新的步伐。我觉得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出台了很多惠及民生的政策。包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香港和澳门的居民能够在大湾区城市享受到市民的这种待遇,包括就业、医疗、购房、养老这样一些政策,出台了很多国家层面政策。 第二个方面,出台了一些关于扶植像港澳专业界发展的政策,这里面包括香港在内地的律师合伙联营制度,专业界别的这种资格互认制度,还有建筑业人士在大湾区的职业制度,这些方面都有一些大的政策出台,鼓励香港的服务业专业人士进入大湾区发展,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支持科技创新这个方面的政策,其中表现在比如说港深科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在创新这个方面,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港澳地区在发展创新科技方面怎么样深化跟大湾区的合作。 第四个方面可以说是资金流动,跨境资金流动、理财通、债券通推出来了,推出来这些,以前是股票了,现在是理财也打通。特别是今年9月份中央出台了前海和横琴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方案,更大力度推进大湾区对外开放,大湾区的合作,比方说前海主要就是深化改革开放,其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枢纽。横琴两个重要的使命,一是让澳门多元化发展的新平台,二是澳门居民生活的新空间。所以说亮点还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大湾区的合作,港澳跟大湾区的关系迈出了融合发展的新步伐。谢谢。
  • 直播君
    12:10:23
    主持人: 我们知道几位嘉宾都是研究大湾区发展建设方面的专家,相信今天的对话一定会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再次欢迎各位。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时,曾明确,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是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第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陈广汉教授,您在粤港澳经济方面研究颇深,现在和两年前比粤港澳经济关系有什么变化吗?在深度合作示范上又有哪些亮点?有请陈教授为我们解读一下。
  • 直播君
    12:10:12
    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倪外: 主持人您好,各位中新网网友大家好,我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的倪外,谢谢。
  • 直播君
    12:10:01
    主持人: 最后我们也热烈欢迎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外,倪教授您好。
  • 直播君
    12:08:13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李晓兵: 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南开大学的李晓兵,主要聚焦于台港澳问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2:08:00
    主持人: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欢迎李主任。
  • 直播君
    12:07:49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广汉: 主持人好,中新网的各位网友好,我是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陈广汉。
  • 直播君
    12:07:38
    主持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陈教授您好。
  • 直播君
    12:07:26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郭万达,我在深圳,来自综合开发研究院,很高兴和大家在网上认识,特别是中新网的各位网友,很高兴在网上一起讨论问题。
  • 直播君
    12:07:03
    主持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欢迎郭院长。
  • 直播君
    12:06:5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你好,中新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张燕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
  • 直播君
    12:06:40
    主持人: 各位在线观看直播的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新财经2021年会云对话环节,我是主持人王诗尧。现在我们继续云对话,主题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多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展望未来,粤港澳“9+2”城市群如何在中央顶层设计下继续迈入高质量发展?港澳地区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融入大湾区发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5位重要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张教授,你好。
  • 直播君
    12:06:06
    主持人: 谢谢王首席。各位网友,各位嘉宾,由于时间关系,本轮讨论到此结束了,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对您把握明年中国及全球经济的走势、政策走向有所助益。感谢各位首席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参与我们的论坛,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2:05:08
    王军: 第三,是统计上的因素,因为今年基数非常高,所以明年可能很难保持20%~30%的增速,降温可能也是不可避免的,出口增速走势可能是前高后低,越来越低,因为今年整个表现的比较理想,出口增速可能过去几年平台会逐渐回归。 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明年出口回落,无论是幅度也好还是节奏也好,都有一些不确定性,同时也就意味着出口因素对于工业生产也好还是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出现降温,但还是刚才讲的观点,可能也不至于出现断崖式下跌,还能够保持5%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正增长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贸工作来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尽可能改善贸易条件,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同时也要保证供应链稳定和顺畅,无论是从融资成本还是用能用工用地等等各项成本,还要争取尽可能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要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谢谢!
  • 直播君
    12:04:57
    王军: 明年有很多支持我们的出口表现继续保持韧性的积极因素,但确实明年的形势环境可能会和今年有很大的不同,也会有一些造成出口回落的不利因素,如果从不利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疫情朝着比较乐观的方向演化,比如新冠病毒进一步向国外那样预期的流感化,特别是一些口服药、特效药的研制成果,并且临床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这样就会使得全球经济活动会加速正常化。这实际上对全球来讲是一个福音,包括供应链的修复也会加快。但是对我们的出口,因为今年享受了出口的替代效应,过去的一些竞争对手供应链受损,所以我们替代了它的市场份额,明年如果全球经济活动快速恢复正常,我们出口替代效应可能就会消退,这肯定会使我们出口份额带来减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和第一个有所矛盾,全球经济今年大家都是通胀比较严重,有些国家,像欧洲、日本还有经济疲软的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没有摆脱长期停滞的问题,从全球治理来讲,逆全球化也是大趋势,也没有改变。对于海外需求的变动,尽管很难估计、很难推断,但是收缩可能会是中长期的问题,也就是说今年支持我们外贸非常火热商品的需求可能很难长期持续下去,长期可能需求会回落的,这肯定会对我们的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
  • 直播君
    12:04:46
    主持人: 谢谢程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王老师,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您认为明年的外贸形势将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外贸将如何保持韧性?
  • 直播君
    12:04:36
    程实: 相信只要宏微观都能够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话,整个中国经济上述换挡还是有望能够平稳完成的,这也是对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信是大有助力的。谢谢!
  • 直播君
    12:04:24
    程实: 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确实处在一个切换的过程之中,我称之为“经济增长动能的换挡”。如果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开车的话,在不同路面上、在不同状况下、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不同的速度下,可能都要选择不同的挡位,选对挡位,车才能开得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处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在明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换挡方向,包括以下内涵:从外需向内需的换挡,从出口向消费的换挡,从房地产投资向基建投资的换挡,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换挡,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换挡。这些换挡实际上目前已经在过程之中了,能否持续稳健地推进,以及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呢?这是需要上下一心,宏微结合的。什么意思?就是从宏观的层面来讲,需要政府、政策层通过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的搭配来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能够更好地去服务于这些方向。从微观角度来讲,需要微观层面的企业个体对整个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知,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未来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同时对自身无论是经营的选择还是金融的选择都能有更加适度的安排。
  • 直播君
    12:04:13
    主持人: 谢谢宗老师。接下来的问题想请教程实老师,2021年中国经济呈现了前高后低的走势,11月数据表明,制造业投资继续延续两位数增长,出口保持一定韧性,但居民消费还有待修复。请问您觉得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会如何切换?
  • 直播君
    12:04:02
    宗良: 第三,中美这两个大国的货币政策进入分化与平衡的新常态。一方面是中美之间面临环境不同,货币政策的空间也不同,这中间可以看到我们LPR降下来之后,一年期才达到3.8%,美国利率基本上多数中间有些0的水平,相对而言,两边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么一来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这几年在别人量化宽松时,中国采取的是基本正常的一种货币政策,这么一来就使我们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底气能够在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种相对来讲宽松的政策,这实际上针对不同的环境和空间体现了一种分化的态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完全分化也不太现实,进入既有分化又有平衡又有协调这几个方面新常态,通过各种各样政策工具能够实现。
  • 直播君
    12:03:52
    宗良: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联储2022年加息应该是不可避免,中间属于这么一种状况,可以看到最近几个月或者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通胀可能是最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11月份应该达到6%~8%的水平,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对于美联储来说,这种状况下,需要采取通过一定加息来实现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加息节奏很重要,是不是能够按照他们所预想的,比如加息几次的节奏,确实要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尤其受到两个方面制约:美国债务总量比较大,现在按28.5万亿,随便可能到了30万亿,30万亿的利息,在加息背景下利息还会增加,美国的经济增长如果在加息背景下又会减弱,这么一来可能就会出现一个状况,如果加息背景下,债务整个成本或者付息都超过美国经济新增的总量,这么对美国会带来较大的压力。相当于一年的经济成果完全付息都不够,这时候我们觉得美联储总体上的政策导向,就像前期承认暂时还是不暂时的因素一样,我觉得发挥市场引导作用,通过多说少做,基本形成未来的态势。
  • 直播君
    12:03:42
    主持人: 谢谢温老师。接下来继续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是提给宗良老师的。美联储在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0~0.25%之间不变,多国央行也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请您回答一下美联储明年多次加息是否已不可避免?同时中美全球货币政策将朝怎样的方向发展?
  • 直播君
    12:03:26
    温彬: 最后一个重点要讲一下汇率的问题,前不久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外汇的7%上调到9%,当时一度人民币出现了贬值的走势,但是这两天又恢复起来。所以看到的确人民币是有很强的升值预期和韧性,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今年升值了2.5%以上,更不要说人民币对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升值的幅度,所以明年如果新兴市场疫情缓解,订单外流的话,对于我们中国的出口,特别是中小微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我觉得目前情况下要增加人民币的弹性,要防止人民币在单边升值预期,所以适度,一定程度贬贬会更健康,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我们汇率的弹性,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实体经济的稳定、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出口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对于整个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单方面的,更多还是要体现在传导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扶补实体经济,一些费用的减免,还有一些担保成本的下降,这些都会发挥最终降成本的效果。 降低融资成本很重要,但现在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首贷率和信用贷款的占比,现在监管部门对这两个指标也做一个刚性的监管指标被纳入的,下一阶段也需要银行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提高网络化的水平,更好地提供便捷的、网络化的贷款,切实的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使我们的企业获得金融有力的支持,为我们的经济明年平稳增长创造一个好的货币信贷环境。
  • 直播君
    12:03:14
    温彬: 第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尽管今年下半年降了两次准,但目前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8.4%,我想在过去中国历史上8%左右是很正常的,所以明年仍然有降准的空间,同时也有必要。现在要让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首先银行的负债成本降下来,把这个传导下去。所以降准是有助于优化银行的资金结构,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进而可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次12月15日LPR降低5个点,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今年降准两次,加上央行在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利率下调,引导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下降,这是有利的方向。 第二是政策利率,目前来看,现在整个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了下行趋势,但是政策利率实际上从去年4月份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后,一直保持了不变。如果要进一步引导金融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的话,政策利率还是要有适度下调的必要和空间,使我们的政策利率、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整个中枢要有所下移。的确我们看到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困难比较大,所以明年在上半年降准降息都还是有空间和必要的。
  • 直播君
    12:03:04
    温彬: 的确看到今年为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是金融着力发力的一个点,现在更关注的明年货币政策怎么走,的确大家都讨论到明年很大的风险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会带来外溢的效应,但实际上我们的货币政策的确还是“以我为主”。回想到在2014年,当时美联储已经开始启动缩表的进程,但是在2015年时看到我们实际上在当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连续六次降息、五次降准,包括2015年8.11进行二次汇改,人民币一次贬值了2%。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经济跟美国因为经济周期不同步,所以货币政策可能在明年会发生不同步。再叠加我们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压力,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还是在明年稳增长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降“三率”来稳增长,这“三率”是:
  • 直播君
    11:53:19
    主持人: 谢谢宗老师。宗老师把中国经济机遇的发展落脚点放在了新经济和数字经济上。接下来进入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针对各位老师每个人数值的研究领域展开讨论的。 第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温首席,最近一段时间,国家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动作是频频的,12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20日一年期LPR进行了下调,想请您预计一下接下来还会有哪些类似的降息动作?从信贷的角度来看,对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还有哪些建议或预期?
  • 直播君
    11:53:07
    宗良: 有几个方面政策是非常突出的: 一是财政货币政策。我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能够给出有效的对策。比如货币政策里的降准、利率下行,取得很好的效果,未来会有更大的效果。财政在年底年初时,中间的专项债,既能够解决今年的又能够衔接明年的。 二是跨周期、逆周期的政策。跨周期是解决跨年度的经济政策的平衡问题,逆周期解决的是经济某一个时段下行了,然后政策就要加大力度的问题。把这两个对接,既要解决今年底下行,又要解决明年,这么一来,保持2021、2022经济增长速度有一个衔接。 三是房地产。房地产这次提出良性循环,这个很重要,我觉得对于房地产市场还需要注意算大账,不要老算小账,因为房地产市场给咱们国家很多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要把大账算好,它是经济稳增长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房地产还要保持合理性,切记要注意有些方面非常特殊的政策。 四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关于生育政策,生育政策直接应对老龄化,有的时候生育政策都会注意是不是把假期再延长一点,我觉得仅是这个政策还不行,政策不能光这么加码,这不是方向,我觉得应该未来的政策方向朝哪个方向走呢?要让个人、企业、国家各个方面都能带来好处的,实现多方面共赢的举措。不能光说哪一个方面好的政策,这种都不能长久。举例,企业如果符合一定指标,是一种激励性的政策,而不是管制性政策,如果达到一定指标,比如育龄人员达到多少指标,育龄人员数多,包括生育二胎概率比较高,又有三胎,占了一定指标,企业税收都可能受到优惠,这么一来,通过正向激励,比严格的管制效果要好。所以只要把我们政策做得得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 谢谢大家!
  • 直播君
    11:52:37
    宗良: 第一,新经济+数字经济的机遇。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最近这些年,咱们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得非常快。同时,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间也能感受到,过去还得拿着现金,现在可能是一部手机走遍全国,甚至有很多人都记不清楚上一次什么时候用的现金,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时期,这是重大的机遇。 第二,绿色发展的机遇。因为绿色发展跟其他还不一样,它是世界性的通行证。这是非常特殊的领域,所以这个发展机遇非常大。当然,我们不能搞运动式的,还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稳步发展。 第三,出口。大家可能都想到2022年有可能出口有所减弱,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是一个重要动力,因为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仍然把中国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产业链供应,原来有些企业可能移到其他国家去了,最后移了半天发现还只有放在中国可靠,放在其他国家都比较危险,因为可能断了,有的放在东南亚某个国家或者南亚某个国家,就不行了,所以又移回来了。我们在2022年时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具体的压力,比如我们在国际上还会面临个别国家处处限制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对我们的产业链带来一定的冲击,甚至有些卡脖子的地方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这都是现实。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国家能够做实做精各项政策举措,应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 直播君
    11:45:57
    宗良: 应该说2022年是机遇,也有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给的政策很清晰,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个时候怎么来看待“稳”?说起这个“稳”,实际上就是稳经济发展的下限,就是把下限确定下来。“进”实际上是解决整个经济发展中间的上限,哪个地方能够发展的更好、能够更优,向这些方面来走。我们国家怎么看?因为最近两年平均我们看到经济增长速度大体上都在5%以上,考虑到2035年远景目标里决定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目标的话,需要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73%左右,这样一来可以大致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5%是一个基本相对合理的界限。这么一来就很清楚了,2022年有哪些机遇?有几方面机遇比较突出:
  • 直播君
    11:45:43
    主持人: 谢谢程首席。程首席跟我们说中国经济的减速并不可怕,重点是要去期待背后的高质量发展,非常好。接下来宗良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 直播君
    11:45:29
    程实: 当然,您也提到明年实际上会有一些不确定性是值得我们去关心的,我觉得明年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来讲有三个不确定性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新冠疫情本身。现在经历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根源,就是新冠疫情。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新冠疫情既构成了2022年最大的下行风险,但同时它也构成了最大的上行风险。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排除一件事情,就是新冠疫情说不定在明年某一天突然消失了,就像当年的SARS一样,或者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特效药的解决,一旦整个新冠疫情消失之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上行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在明年也不能够排除这种可能性。 第二,前面两位首席反复提到整个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美联储明年的整个政策变化路径是在不断提速,最新的预测是明年3月份结束Taper,明年二季度开始加息,一个季度加一次,全年三次,这个力度蛮大的。对于整个新兴市场来讲都会面临这样一种美联储的紧缩所带来的紧缩恐慌,历史上每一次都会有这样的现象。所以整个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确实值得关注。 第三,全球地缘政治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前面王首席也做了一些展望,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一些事情。但是我相信一点是,,整个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依旧是非常清晰的,这也是我们始终看好中国资产、始终看好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关键的原因。谢谢!
  • 直播君
    11:39:08
    程实: 中国经济增长中枢的下降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这也是一个数字问题,基数大了,增长的速度肯定会下来,这是每一个起飞之后的发展中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向一个经济强国,必然会经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阶段,关键是能否继续成功,就取决于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否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就是说每一单位的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人民的福祉、创造更多的企业的订单、创造更多的国家的机会。 所以对于境内外的投资者而言,我觉得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并不可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只要客观地去理解它就可以了。关键是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背后的质量是否值得我们去相信。实际上看到很多经济数据、微观数据,包括中央的很多政策,实际上都是进一步指向质量持续提升的,我觉得中国的人民币资产依旧是全国在明年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产,因为这背后是中国高质量发展最具有时代主题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会觉得中国资产里跟高质量发展更加息息相关的,比如硬核科技、国货潮牌、专精特新、双碳先锋,这些主题相信在明年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 直播君
    11:38:06
    程实: 我的中国经济明年核心的特点有四个字:减速增质。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肯定要下去的,另一方面整个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还是可以期待的。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前面两位专家都讲了,温首席也说了,5%可能比较悲观,但这也不是我看到最悲观的数字,实际上看到很多海外的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也有5%以下的,高一点的大概是在接近6%的水平。所以市场的预期中值大约在5%左右。2021年的经济增长是8%,所以明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基本上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高质量的发展还是在进行过程之中,前面王首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的高新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消费潜力的挖掘,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代表了整个中国GDP的增长,每单位GDP的增长所能够创造的就业、所能带来的民生福祉、所能创造发展的机会都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中国高质量的发展依旧是在过程之中。
  • 直播君
    11:32:35
    主持人: 谢谢温老师。温老师是对中国经济有韧性的,也有空间的。这个问题程实老师谈一下您的看法。
  • 直播君
    11:31:46
    温彬: 但是短期来看,还要结合中国实际上从中长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可能是基于化石能源+地产投资平台这样的传统的增长模式,未来从新能源+科技创新、数字经济,这是新的模式,在模式转换过程中可能要实现很高的增速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要防止失速以后对我们的就业、对我们的债务等等问题带来风险。所以现在强调这两个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我觉得是明年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看点。
  • 直播君
    11:28:53
    温彬: 第三,宏观政策的变化。如果欧美国家经济持续恢复的话,一些刺激政策可能退出,比如财政补贴等会退出,特别要关注到货币政策的变化,美联储预计在明年会有三次加息,一边可能出现缩表,另一方面开始加息,同时也看到一些新兴市场已经迫于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像土耳其等等,已经开始在加息。这样会对明年整个全球经济的增长,特别是金融市场会带来比较大的波动,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经济体因为长期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包括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比较大,所以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以后,对一些重债国仍然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冲击,这可能为明年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们外部环境的一个变化。 对中国经济而言,目前也看到很多机构对明年的经济作出了不同的预测。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一是取决于潜在的增长水平,现在中国经济从中长期看还是有很大的韧性和空间的,现在重要的是要防止经济失速的风险,特别是在明年上半年,因为基数的原因,因为现在动能的问题。所以这次经济工作会特别强调了政策要前置,同时要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的结合,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因为在今年7月30号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多是从中长期跨周期的来进行调节,保证经济运行在一个合理区间。但现在看来,因为我们的经济短期来看下行压力比较大,所以又重新突出了逆周期的调控。这就意味着我们经济在短期来看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方面,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有更大的稳增长的政策的出台。
  • 直播君
    11:27:21
    温彬: 先倒过来说,先看看明年外部的环境,可以用“分化”来概括对明年预期的展望。大概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防控。因为疫苗的接种,各个经济体疫苗获得的数量、接种的比例也不一样,在一些新兴市场或者发展中国家,可能明年仍然面临着疫情防控更大的压力。 第二,不同经济体的复苏,经济恢复性增长力度也会不同。现在来看,像欧美发达国家因为疫苗接种、经济开放,使其经济现在呈现比较活跃的态势,这可能是在明年经济增长会出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经济增速的分化。
  • 直播君
    11:27:10
    主持人: 谢谢王军老师。王军老师对未来的展望是总体不悲观。接下来温老师是如何展望中国经济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 直播君
    11:27:00
    王军: 而且还有一个很积极的因素,从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来讲,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表现,而且未来也不排除中美双边的关税有一些减免的可能,还有改革开放新的措施,RCEP的生效,海运价格的回落等等,这些可能都会支撑我们出口还会保持起码个位数,5%~10%左右还是有可能的。 第五,对于明年经济增长最有利的一个因素是宏观调控,扩张的手段、扩张的空间还是比较充分的,特别是财政政策发力的空间比较大。因为今年相对来讲略微保守一些,但是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所以说今年弹药比较充足,工具也会比较多,这些都会支撑我们2022年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 外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除了疫情之外,就是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转向节奏、速度,或多或少肯定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好在我们的政策一直是“以我为主”,我们对于美元依赖性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来讲不是那么强,我们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强的。同时现在人民币汇率也比较灵活,所以这些都会使我们在货币政策方面有着一些制约因素,但是没有那么突出。 谢谢!
  • 直播君
    11:26:43
    王军: 第二,基建投资。随着“稳”字当头一系列政策的调整,政府也在不断加大跨周期调节的力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在边际地改善,特别是专项债的发行可能也会前置,规模也会保持必要的量级,也一再强调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把“十四五”所确定的重大项目落实、落地,所以基建投资还会发挥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第三,制造业的投资也会呈现结构性的扩张。因为我们有各项政策的支持,有今年企业营收和利润大幅度的改善,还有双碳战略实施所带来绿色低碳投资,包括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等等,都会带动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扩张。刚才也提高了一些新动能,像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芯片等等都是在快速的成长。 第四,出口。尽管大家对出口的判断可能也分歧比较大,我个人也认同降温肯定还是大概率的,但是可能也不会那么夸张,断崖式下跌或者负增长。因为短期来看,全球的疫情确实还在反复,欧美现在都出现了快速暴发的情况,所以我们价格的优势、产业链的优势可能对我们后续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海外需求还是构成一定支撑的,我们供应端长期的优势可能还会使我们的出口展现出比较强的韧性,海外订单目前来看还没有太大的影响。
  • 直播君
    11:26:23
    王军: 第一,消费。消费可能会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温和复苏,因为我们知道疫苗的接种比例在全球几乎是最高的,而且现在加强针也在大幅度推进,从国际对比来讲,我们现在动态清零政策还是行之有效的,未来随着优化调整以及随着治疗药物的研发面世,可能疫情防控方面的压力会有缓解。如果认可这一判断的话,那么未来想参与娱乐等线下的服务类消费,包括像旅行、出行市场,可能就会有一个快速的恢复。这可能会成为明年支撑消费很重要的因素。 随着供给的冲击或者像缺芯问题的缓解,明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能还会延续。相信随着政策的出台,可能会进一步激发我们各种消费的潜力,以及我们对于保市场主体,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都会对就业市场、对于我们收入状况的改善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所以明年消费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会继续复苏。
  • 直播君
    11:26:11
    王军: 大家知道今年实际上是前高后低的走势,而且到了三季度,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逐渐在往下走,下行压力非常大,而且从季度来讲,四个季度的每个季度都在下台阶,所以大家的展望可能很多都比较偏悲观。虽说我们也认为总量确实在放缓、增量在收缩,但是我们的结构分化和优化确实也不断地演进。总的来看,我并不是对2022年那么悲观,觉得我们是有可能在明年的年中前后实现疫情冲击之后的二次探底,并且能够出现企稳回升的,也就是说明年大概率和今年相反,是前低后高的走势,也就是说硬着陆或者大幅回落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如果从速度来讲,我们是有潜力保持在5%以上的稳定健康的格局。 起码有六方面动力是支撑我们经济能够基本比较平稳运行的:
  • 直播君
    11:25:58
    主持人: 谢谢程老师。程老师刚开始给出的那一组数据真的非常生动地给我们展现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些情况,所以他给出的策略就是组合拳+杀手锏。 刚刚讨论的是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哪些问题,现在已经是2021年尾声了,2022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想请各位老师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到底是朝哪个方向走的?我们的机会在哪里?世界经济还有哪些重要的变量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所干扰?先请王军老师回答。
  • 直播君
    11:25:46
    程实: 长期拿出发展的杀手锏:中国现在正在从一个高增长的时代进入到一个高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杀手锏是什么?就是全要素生产力持续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十四五”规划,包括2035发展愿景,给出了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拿出我们杀手锏,进一步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朝向更加高效配置的方向去努力。这里可以看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产业强国、新发展理念、双循环等等一系列政策理念的转变,以及政策行动的实施,都会帮助中国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寻找到新的动能。可以看到中国确实面临三重压力的挑战,但是中国政府从短期和长期都给出了相应的求解,这也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是能够在复杂局面中行稳致远的关键原因。
  • 直播君
    11:25:36
    程实: 短期打好组合拳:短期来看经济局面非常复杂,一系列风险相互交织、相互激化,整个经济增长的停滞,通货膨胀的上行,包括消费信心、投资信心的下降,包括整个金融市场的紊乱等等,这些都会带来一些综合性的压力和风险。面对这些风险,靠单一的政策或者一两个政策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才能够实现综合性的政策目标的实现。 可以看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我们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高效的就业政策,以及足够托底的保障政策等等,相信这所有政策放在一起,是能够帮助中国面对这一复杂的局面。这是短期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 直播君
    11:25:25
    程实: 第二,供给冲击。在座所有人可能都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冲击,实际上从人类经济历史来看,上一次能够跟新冠疫情相对等的供给冲击是上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现在正在工作的人都没有在成年阶段经历过类似经济负面的状况,也没有经历过滞胀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的情景,所以明年对于整个供给冲击来讲,对全球的影响非常剧烈。 第三,预期转弱。因为我工作、生活都在香港,包括现在也在香港,这一点我有非常深刻切身的体会。今年我们在全球资本市场看到了对于整个中国政策的连续性大家会有一些担心,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大家也都在提出一些问题,虽说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也给出了一些很好的解答,但可以看到整个预期特别是投资信心、消费信心都有一定转弱的趋势,这也是值得我们去警惕和关切的。 从需求、供给和预期三个层面,中国经济明年的增长确实面临着下行压力,所以“稳”字当头是当务之急。 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压力,中国该怎么做?刚才三位都提出了非常好的见解,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或中国的政策现在做得还是非常到位,应对三重压力,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短期要打好组合拳;二是要长期拿出杀手锏。
  • 直播君
    11:25:14
    程实: 第一,从需求层面来看,刚才王老师强调了内需重要的作用,他也点到外需在明年可能会有一些下行的压力。我想补充一点数据,我们用IMF的数据做了一些测算,结果还是蛮令人惊讶的,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习惯新冠疫情了,但是新冠疫情实际上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并且在进一步加深。我们用一些大的数据做了统计,在全球191个有统计数据的国家里面,2022年大概有23%的国家还是在“水面”之下,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些国家GDP的水平在2022年还会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全球191个国家里有93%的国家在202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不能够回到疫情前的历史平均增长速度。说明什么?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回到正常状况,尽管复工复产在持续推进,但是我们离疫情前所谓正常经济增长的自然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全球93%的国家都达不到这个自然率。 整个外需在2022年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IMF包括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也进行了测算,明年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速大概预期速度是在5.8%,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比2021年腰斩的状况,今年大概速度是11.6%,明年大概是5.8%。可以看到整个外需的羸弱在明年会有进一步的显现,这实际上是整个新冠疫情持续性的影响,在全球进一步兑现的过程。所以中国的出口虽然今年表现很强,但是明年可能会有一些非常大的压力,这是需求收缩。
  • 直播君
    11:23:22
    程实: 刚才三位专家已经讲得非常全面、准确,我个人非常同意他们的观点。稍微补充一下我的一些理解。 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重压力”,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胸襟、胸怀以及气魄,实际上也是展现了中国应对这三重压力的底气。补充一点我对三重压力的理解。三重压力主要是需求、供给和预期三个层面:
  • 直播君
    11:20:03
    主持人: 王老师从需求端着手回答了这一问题。程实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 直播君
    11:19:53
    王军: 第二,现在对于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大家都关注到这一问题,因为它是直接和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方面是对于就业政策要继续坚持,另一方面对于相关特别是特定行业、特定人群,比如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像房地产链条上的从业人员,以及教培行业,包括很多减排、高碳行业,受到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确实需要给予必要的救助。
  • 直播君
    11:19:41
    王军: 第一,会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还是积极+稳健的基调,但是也做出了微调,我理解方向很明确了,就是保持一个必要的扩张的力度和边际的宽松来支持我们的实体经济。从财政政策来讲,肯定会更加积极,支出的强度会更大,支出的进度也会更快,而且也明确提出要出台新一轮减税降费的措施。尽管没有对赤字率、专项债这些做出具体的安排,但是我相信和今年相比,会基本保持稳定,甚至还会略高一些,像赤字率、专项债,而且这些专项债的发行应该说都是前置的,和今年完全有一个相反的安全。包括货币政策,刚刚实施了降准,而且LPR降了5个基点,在今年降准又降息的基础上,明年还是有降准和降息的空间,特别是明年一季度如果我们的经济表现还是比较弱,还是低于潜在增速下沿的话,可能降息降准的空间也都是存在的。除了两大政策的调整之外,刚才几位专家也都提到了,对于重小微企业的救助,包括对于房地产行业如何促进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以及一开始讲到今年的新动能表现非常好,如何在非常好的基础上继续促进科技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另一方面继续用新兴产业来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这都是我们需要大力去推动的。
  • 直播君
    11:19:15
    王军: 这两大压力是明年我们需求端面临的最大的冲击。 如何化解这些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做了很明确的部署,最引人注目的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特别提出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等等,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释放了非常明确而且又非常坚定的稳增长的信号。 从我个人理解来讲,可能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做好,才有助于我们缓解这些压力或者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 直播君
    11:19:04
    王军: 第一,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投资持续的回落。因为我们注意到近期有一些房企出现了债务危机,这种影响除了对于房价、对于大家的预期、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对于行业影响之外,对于宏观来讲,可能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销售的下滑,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可能会持续回落,甚至会出现个别月份的负增长,一方面会从投资角度拖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对相关消费的带动力减弱。所以明年下行压力最大的方面是房地产投资回落。 第二,出口的回落。最近由于疫情反复,有一些变化,但整体来讲全球经济还是在一个复苏的轨道上,随着国内外开放或复苏的错位差,可能会使得明年我们出口市场的份额有所波动或实际上就是减少,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人民币也在持续升值,国内出口企业各项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我们的贸易条件是在恶化的,这对于我们出口企业竞争力是非常不利的。
  • 直播君
    11:18:53
    王军: 我觉得现在中央所提的三重压力,在2021年体现的非常充分,在2022年这些压力恐怕还将延续,但是我觉得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在我看来未来最大的压力或者经济运行最主要的矛盾可能还是需求端的问题,还是需求收缩的问题。因为我们观察对于供给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疫情的控制,以及防疫策略的优化和调整,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于一些行业保供稳价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今年比较突出的拉闸限电问题、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对于预期是转弱还是会改善转强,最终还是取决于需求端,如果需求比较旺盛,终端价格又有所上涨,大家可能就会对未来抱有更大的信心,预期就会自然改善。因此我觉得三大压力的核心还是需求收缩。 对于明年来讲,需求收缩可能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 直播君
    11:18:42
    主持人: 谢谢宗老师。宗老师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要找准病情,对症下药。所以宗老师接下来描述的问题解答都是围绕着各个细节给我们回答了每一个方面如何去做,非常细致到位。接下来有请王军老师谈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直播君
    11:18:08
    王军: 我觉得现在中央所提的三重压力,在2021年体现的非常充分,在2022年这些压力恐怕还将延续,但是我觉得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在我看来未来最大的压力或者经济运行最主要的矛盾可能还是需求端的问题,还是需求收缩的问题。因为我们观察对于供给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疫情的控制,以及防疫策略的优化和调整,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于一些行业保供稳价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今年比较突出的拉闸限电问题、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对于预期是转弱还是会改善转强,最终还是取决于需求端,如果需求比较旺盛,终端价格又有所上涨,大家可能就会对未来抱有更大的信心,预期就会自然改善。因此我觉得三大压力的核心还是需求收缩。 对于明年来讲,需求收缩可能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 直播君
    11:17:56
    主持人: 谢谢宗老师。宗老师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要找准病情,对症下药。所以宗老师接下来描述的问题解答都是围绕着各个细节给我们回答了每一个方面如何去做,非常细致到位。接下来有请王军老师谈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直播君
    11:17:45
    宗良: 第二,供给冲击,还不能是一般供给的增加,光是一般的供给增加不行,因为我们的供给增加一定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整体升级版的供给增加,即使是传统的产业也要要求做到转型升级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同时我们还要针对别人卡我们脖子的方面,要把短板补起来,慢慢形成一种发展与转型升级两方面协同结合,这么一来,真正实现供给侧动态的良性发展。 第三,预期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实际上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坚定的信号,就是要把经济放在一个中心地位,努力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在里面发挥较好作用,两者之间搭配起来,能让市场做的,我们不要多做,同时在这个手段运用上也要注意多运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少用法律的手段、政府的手段,这么一来,真正营造一个让市场主体比较放心的、良性的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比如外资、民企、富裕的个人,甚至包括社会各界的市场主体,都要让他们能够放心,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直播君
    11:17:33
    宗良: 做到这三个方面怎么办? 第一,要稳定的扩大需求,这个需求里首先防疫还是要做的,因为做好防疫是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间能够扩大消费市场,应该说中国的消费市场目前就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再进一步能把这个消费市场扩大起来,尤其是针对民生各个方面的消费能扩大起来,这个效果是非常大的。况且未来还需要能够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因为没钱,不好消费。未来一方面要做好就业、收入、保障这些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能够增加供应,在民生方面的旅游、医疗、消费、教育这些消费的基础条件能保障,这样一来让大家有钱能消费,也愿意消费,也敢消费,这么一来形成一个消费发展新的浪潮。
  • 直播君
    11:15:57
    宗良: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这三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个方面是对当前形势做的比较精准的判断。就像看病一样,首先把病情、病因找清楚了,这么一来对下一步分析应该说非常重要。这中间可以做一个解释,需求的收缩实际上意味着现在由于疫情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疫情中间还对中小企业也会产生各方面影响,各方面需求不太旺。 第二是供给的冲击,供给这个链能从PPI这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供给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冲击。 第三是预期,预期可能存在有些政策不协调,不协调之后引起大家不良的预期,觉得以后还行吗?会怎么样?
  • 直播君
    11:15:47
    主持人: 谢谢温彬老师。温彬老师的回答我总结四点:树信心、保供应、扩需求、稳外需,总结的特别到位、特别好。接下来这个问题宗老师是如何看待的?
  • 直播君
    11:15:28
    温彬: 第二,要解决供应问题。的确,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对企业,特别中下游企业冲击比较明显,到明年我们仍然还是要在保供稳价方面,包括电力能源供应方面,只有这些稳定,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稳定,使整个经济更加畅通。 第三,需求仍然是我们现在要着力稳定和扩大的问题。今年以来,对外出口形势比较好,对经济的贡献最近两年都超过了20%以上,明年预期来看,对经济包括出口,由于基数的原因等等,明年出口会有所减弱。但是,稳外需、扩内需是我们明年工作着力的基础点,在外需方面仍然还是需要通过一些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使外需避免过度回弱,同时在内需方面进一步挖掘我们市场潜力,使内需发挥基础性作用,使我们明年的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直播君
    11:15:17
    温彬: 首先,信心预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曾经提出“六稳”,之一就是稳预期,预期的转弱是近期新出现的一个情况,所以头一条要稳定预期。前面讲的都是经济运行中对预期的影响,但很大一块也跟我们前期出台的政策,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也影响了预期转弱。所以看这次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就五个问题,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要做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这对于在前一段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对资本的有效监管,这些都是影响到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这次把这五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来,有助于从企业层面对未来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包括在理念上,对未来更加有信心,这是我们下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 直播君
    11:15:06
    温彬: 的确这次经济工作会对当前的形势判断提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是非常准确、客观的对当前形势做出的一个判断。其实这三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由于需求下降,供给冲击,所以导致一些生产主体、市场主体预期的转弱。市场主体如果预期转弱,未来没有信心,又会形成需求的减少,也会影响供给的产生。所以这三者之间还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破解当前面临三重压力,这之间应该要逐一去解决。
  • 直播君
    11:14:56
    主持人: 谢谢王军老师,王军老师关注的点是在创新上面,创新产业链和新动能。这一环节到此结束。 进入下一个问题,在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收缩的需求、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请问各位首席,如何理解这三重压力,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来化解?这个问题首先请问温彬老师。
  • 直播君
    11:14:44
    王军: 这里正好有一组数据支撑我这一观点,上周刚刚公布了11月份的数据,看到前11个月,基本上代表今年整体情况,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9%,远远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近9个百分点,其中像智能、低碳和高附加值的一些新产品发展就更快了,像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了155%,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49%,集成电路产量增长了37.1%,投资两年增速也非常快,前11个月当中,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两年平均是1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两年平均17.4%,其中像航空航天和设备制造业是30%,计算机和办公设备是26%等等,还有一系列的数据。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也是两年平均8.2%,这都是快于一般的服务业和一般的制造业。整体我感觉新动能培育比较快,增长态势也是比较好的。
  • 直播君
    11:13:56
    王军: 2021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我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大的亮点是我们国家新动能的培育和增长的态势非常良好,过去几年随着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我们创新环境在不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在继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还在深度融合,看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在不断成长壮大,特别是其中高技术的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无论是投资还是增加值增长都非常快,这样一来,对于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力就在不断增强。同时也使得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情况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国家产业优化升级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 直播君
    11:13:43
    主持人: 谢谢温首席,温首席最关注的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问题,以及中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最后想请问一下中原银行的王首席,您对这个经济数据怎么看待?
  • 直播君
    11:13:31
    温彬: 第三,小微企业为中国经济的贡献还是非常引人注目。今年就业目标是1100万,在今年前10个月已经提前实现了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的就业目标,其中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尽管中小微企业现在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我想它作为目前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5亿,而个体工商户就占了1亿,所以在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包括在保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明年各项政策仍然会对这个市场主体加大关心、支持的力度,使我们的经济更加行稳致远。
  • 直播君
    11:13:15
    温彬: 我最关注的还是中小企业市场主体,想谈三句话或三个看法: 第一,对中小企业来说,今年过得确实不容易,因为尽管从整体形势,我们经济稳中向好,但是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来说今年困难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今年5月份以后用PMI来衡量的小型企业的PMI指数已经连续17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大家也知道今年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还包括人民币升值,其实都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出口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今年确实经营是不容易的。 第二,政策助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一点大家也是看得很清楚,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无论是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减税降费,以及在金融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等,多措并举对小微企业今年渡过难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直播君
    11:12:08
    主持人: 宗首席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用了一个区间的分析,让我们更了解增长速度背后的含义。中国银行的温彬老师是怎么看待您心中最关注的经济数据的?
  • 直播君
    11:05:46
    宗良: 应该说2021年因为经济发展有压力,也有动力,在全年经济发展状况比较不错,当然这过程中间,我最关注的还是经济增长的增速问题,从各个方面反映来讲,大约8%左右的水平。想用三句话概括一下: 第一,8%左右的速度是非常好的增长速度,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应该能达到,也在经济增长预期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 第二,这个数据从全球视角来看,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看能拿得出这个速度的几乎是很少的,别的速度都要明显低于这个速度。 第三,看着这个好的数据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也存在一定下行的压力,在整个过程中间,按季度来算,一季度是8.3%,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4.9%。
  • 直播君
    11:05:26
    主持人: 谢谢程首席,特别的精彩,三句经典的古诗词来概括了中国的贸易数据走势。接下来想请中国银行的宗首席,您对这个数据怎么点评?
  • 直播君
    11:05:14
    程实: 第三句话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以看到中国贸易的增长实际上也是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扮演引领性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信这也会为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贸易增长实际上是非常领先性的指标,为整个中国经济在2022年的稳中求进,进一步走稳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谢谢!
  • 直播君
    11:04:54
    程实: 2021年的中国经济实际上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对于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数据是中国的贸易数据,中国在2021年前11个月贸易的同比增长速度是22%,实际上这个表现是非常强劲。关于中国的贸易数据想用三句话来点评: 第一句话是疾风知劲草。可以看到整个全球经济在2021年依旧是相对比较困难的阶段,但是整个全球的复工复产依旧在推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里,中国对于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所以疾风知劲草。可以看到中国的疫情防控在全球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这也是帮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起到了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第二句话是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整个新冠疫情带来了全球经济增长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些结构性调整的机会,中国的贸易实际上帮助中国经济在这一全球大的变化之中,把握了迎难而上的一些机会,这也是为中国在未来疫情之后扮演更加重要的全球性的角色奠定了一个物质的基础。
  • 直播君
    11:04:14
    主持人: 各位嘉宾老师好,欢迎大家参与今天的圆桌讨论——首席看经济环节。 2021年,中国经济呈现了整体复苏的态势,疫情开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复苏相对强劲,2021年年初的经济活动仍然是稳健的,几乎确保了中国全年实现稳健的增长,预计2021年增长速度为8%,同时中国经济在多重的冲击下经受住了考验,并取得了亮丽的成绩,说明中国的经济政策契合发展的需要。 第一个问题,想请各位老师回顾一下今年的中国经济形势。请用三句话来点评您认为最值得关注或最亮眼的数据是哪些?首先有请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老师回答。
  • 直播君
    11:03:52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好!
  • 直播君
    11:03:35
    主持人: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 直播君
    11:03:25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中新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 直播君
    10:59:44
    主持人: 欢迎宗老师。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 直播君
    10:59:21
    主持人: 欢迎程老师。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宗良
  • 直播君
    10:58:56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网友们,大家好!
  • 直播君
    10:58:05
    主持人: 下面即将进入今天云对话的第二场,在线讨论环节:首席看经济。我是本环节主持人,中新经纬副总裁 姚毅婧。即将参与讨论的嘉宾有: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 直播君
    10:54:14
    主持人: 非常感谢陆博士精彩演讲,刚才提到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第一是共同富裕是长期稳定增长和繁荣的基础,第二是再好的目标也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去推进。第三个他提出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我们需要兼顾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具体到金融方面,陆博士提到两个很重要,第一关于规则化的问题,我们要有明晰规则。第二关于金融必须让利的讨论,他提出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金融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一种双赢的选择,非常谢谢陆博士的精彩演讲。 在刚刚的讨论中,陈所长、田院长、陆博士为我们从多个角度,对金融业在2021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相信大家听了这段讨论,对于金融业如何守正创新这个主题也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非常感谢三位专家莅临我们的会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但请大家不要走开,接下来我们将开启中新财经2021云对话第二场讨论,参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将会对2022年中国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我们待会见。
  • 直播君
    10:54:02
    陆挺: 最后一点,从绝大部分的市场中间的金融企业来讲,在有些方面的突破是可以做到,其实是双赢,并不是让利,做到自己也可以盈利,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实施共同富裕。我认为这个方面充分利用好金融科技,做好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更加高效地使用抵押品,或者在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情况之下,我们使用流动资产,声誉等无形资产,这样的话能够更好地更便捷的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利用金融科技做好工作的时候,能做到双赢的话,这就是最好的扶持,可以说在金融行业,在传统上来讲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不是说让利,而是双赢。
  • 直播君
    10:53:49
    陆挺: 这个方面最后一点,在资本方面,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资本方面要有红绿灯,我认为非常关键。一方面确实是要有红灯,有些事情不是说资本可以去过多的,从中央获取不恰当的利益,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企业家,我们要认识到企业家是我们各个经济增长要素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把真正的绿灯给开好,要非常透明,我们要把企业家的激励机制给做好,当然了我们也希望那些企业家能够在做好他们企业的同时,强调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个中间首先社会对企业家来讲就是要做到把绿灯给开好,规则应该清晰。 刚才讲到第二个问题共同富裕重要路径,是不是金融业必须让利呢?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去看,我们金融行业是庞大的行业,在我看来,还是很核心的一点,我们有很大一块一定要让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去做好资源配置的效率,我们绝大部分的金融企业应该是遵循市场的规律,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蛋糕给做好。谁有这个责任去分好这个蛋糕呢?一个就是政府自己,甚至可以说包括我们的一行两会,包括开发性的金融机构,他们是属于政府,具体讲到开发性金融方面,我认为就应该更多的做好分蛋糕的角色。从金融监管机构角度来讲,我认为应该做好监管,我们不能让一些金融机构胡来,比方说搞非法集资,骗钱,搞旁氏骗局,从金融监管机构角度来讲,应该建立好很好的监管的框架,鼓励金融企业去竞争,这样的话也有利于金融消费,降低金融中间的各种交易成本,比方说证券交易的佣金率,从开发性金融角度来讲,要考虑到国家的战略,不应该与民争利,不和市场化金融机构竞争,但是在市场所达不到的地方,比方说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我们很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补贴这个方面,我们开发性金融这方面应该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 直播君
    10:53:36
    陆挺: 以房地产来讲,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是做好因城施策,我们要让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城市群应该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资源,应该能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应该把商品房给做好,应该让商品房的价格体现它的市场价格,而不是采取过多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这些地方,保障房应该也做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政府应该是在商品房那块拿到足够多的资源,比方说土地能够卖掉一个合理的价格,我抽取一定的税收,资源用来做保障房,保障房也应该真正做起来,地方政府也应该有担当。这就是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之间,寻找比较好的平衡。 在这个方面,我再说两点,一个是在我看来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我们要做到共同富裕,除了刚才我讲到的税收和转移支付之外,我认为还是应该做好城市化,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城乡差距,在城市的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差距,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够做到最好的平衡。的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中间,我们要考虑到经济规律,人往高处走,我们要考虑到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我们要认识到最后大量的人口会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这个方面,把农民工进城和中心城市城市群做好,把相关的土地制度的改革给做好,把户籍制度的改革给做好,是非常关键。在这边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一定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从中长期目标去追求共同富裕,就一定要把城乡差距中间最重要的一环留守儿童的问题认真地解决,在这个方面,一方面要给农民工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的子女跟他们一起到城里面居住,另外一方面要做好农民工子弟学校相关的配套措施。
  • 直播君
    10:53:22
    陆挺: 谢谢!我觉得在共同富裕方面,首先长期目标要非常地坚定,如果说我们要强调不忘初心的话,那就是要共同富裕。这个方面,一定要坚持,不仅仅是不忘初心的问题,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一个经济体能够维持长期的稳定增长,长期的繁荣的基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富裕,贫富差距过大,到最后是不可能维持长期的稳定的繁荣,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在这样的出发点基础之上,我们也一定要防范长期的目标被短期化,持久战就变成突击战,一些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被层层放大,层层加码,在这个方面并不是说一个新的观点,但是一定要反复强调的,再好的目标,也一定要注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急躁、冒进,这个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之间,要做到去寻找最好的平衡。这个方面一定要注重激励的问题。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要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要让它扮演在资源配置方面最关键的作用,我们要让市场做大蛋糕。另外一方面我们又要做好监管,我们要做好反垄断,我们要防止市场中间有些不正当行为,另外一方面政府的关键就是以清晰的透明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去分好蛋糕,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一定要以法治为基础,税收一定要很清晰,我们规则是透明的。这样的体制就能够做到最好的平衡。
  • 直播君
    10:53:09
    主持人: 非常谢谢陈所长的精彩演讲,他刚刚给我们提到了金融业如何支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三个方面,第一是资金支持,因为要去实现双碳目标,不管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可能需要很多新技术的投入和现有的设备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也是金融业发挥作用的地方。第二就是涉及到定价,他提到了金融业可以通过把绿色的元素引入到定价体系中,不管是投资也好,还是融资也好,从这个地方反而能够形成绿色激励或者叫绿色约束。第三是碳本身也是可以交易的,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陈所长看来是用一种金融手段相较于行政的强制手段更加柔性的方法,来推动整个中国向着双碳目标去努力,这个是金融业未来可以在双碳领域可以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也折射出金融业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空间和机遇的三个方面。非常谢谢陈所长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是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五个需要认识和把握问题中来进行讨论。这次排在第一位就是共同富裕,围绕着共同富裕,过去一年也是大家高度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所以要请问的是陆博士,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说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政策的使用,会有哪些新的考量,还有观点认为,跟今天讨论相关的,要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重要一点,就是金融业必须去让利,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 直播君
    10:52:50
    陈道富: 第三方面,直接针对碳交易市场,金融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碳本身是带有行政要求或者行政引导产生的市场,如何让行政的措施更加柔性,能够更加有效率,大家都在探讨,讨论的在这方面的实现途径,包括用税收的方法还是用交易的方法、金融的工具,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现在已经成立了碳交易所,就给现在的碳配额的更有效地分配提供了交易的场所。金融在这个方面提供了相对柔性的,可以经过市场协调的机制,来平衡环保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排斥用之前的碳配额这种行政性的手段,我认为还是需要来讨论税收和金融之间很好的结合。但是金融在提供一个能够更好反映市场意愿和能力的交易机制,可以提供相对柔性的机制,所以在这方面,金融是也可以发挥作用。 我认为,双碳目标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坚守的目标,但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手段上面应该也是采取一些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手段,金融在这方面是可以在多方面发挥自己的贡献。谢谢!
  • 直播君
    10:52:38
    陈道富: 第二方面,双碳或者低碳是希望市场上对于现有的机构或者行为导向更加环保的行为,所以有一个引导社会更加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金融在这块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是提供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社会现有的行为。这里面现在市场在做很多方面,包括现在在倡导的ESG投资,在投资领域,对投资标的的绿色程度等等,做了一些引导。这个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投资,在股权投资市场,大家都在倡导所谓ESG投资,ESG投资当前很重要是关于环境的内容,它涉及的面更广。包括现在说的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甚至央行也设计出来了专门针对这部分再贷款的工具,这部分是给社会通过提供激励约束的方法,来引导社会更加重视绿色,更加重视低碳环保的发展。
  • 直播君
    10:52:25
    陈道富: 谢谢。应该来说对于双碳的讨论,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大家讨论的很充分了,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双碳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阐释,金融作为服务业,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中国现在高质量增长大的战略,都在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金融业角度来看,对双碳或者绿色来说,目前有三个方面可能可以着力的地方。 第一方面是大家一讲到双碳或者讲到绿色金融,首先是如何来降低碳的排放,如何来捕捉已有的碳,这个过程会产生绿色产业,也就是为了降低碳的排放或者捕捉现在已经排放的碳,或者使得整个设备更加绿色,需要进行一些投资,这个投资规模非常庞大,金融业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大家都抱了很大期待的,都有不同的估计,大家都觉得可能有些规模估计很大,总之规模都是可观的。金融业在服务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方法,金融业服务双碳或者绿色首先会着眼于为了实现双碳,为了实现绿色,进行的增量投资领域,金融可以发挥它整个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
  • 直播君
    10:52:11
    主持人: 非常谢谢田院长,田院长刚刚提到了关于如何去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他提到很关键的几个方面,第一是金融风险的处置并不是说要去追求金融风险一点都不存在,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很多时候你要去测度和预判,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处置。第二我们去处置金融风险,不是意味着政府必须所有都兜底,田院长刚刚也强调在很多时候企业是必须自救的。第三我们处置风险,除了金融监管部门以外,地方政府还有很多金融业参与者也都是需要参与其中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我们对于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的逻辑,首先要处乱不惊,第二一定要做到不悲观,不冒进,要全面理解中央的政策,我们就能够比较好的管控到金融风险。 非常谢谢田院长的解答。接下来继续讨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到的需要正确把握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双碳,过去一年围绕着双碳,包括碳达峰,如何去减碳各方的讨论也非常多,从中央的要求来看,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地推动双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要考虑到现在正确的阶段,也不能去做碳冲锋,也不能做运动式的减碳,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直在关注通往双碳目标路径中,金融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接下来请教陈所长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未来的碳金融或者更大范围的绿色金融应该如何去发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对金融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 直播君
    10:51:41
    田利辉:一定要全面理解中央的政策,所以希望真正去执行金融风险处置的人员能够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想把这个问题真理解清楚,再读读中央有关“六稳六保”的指示,这12条是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它抓住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是科学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不设定具体的,我们有时候不设定具体的全国GDP增长目标,这实际上就是给人稳定的预期,而要做具体务实的举措,依托新型建筑的举措,做事情的时候一定是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在当前情况下,不悲观,不冒进,要有战略定力,在长远来看,努力化危为机,我刚才说中小银行目前面临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处置好,那就是银行这一个行业发展的契机,我们要从量变当中寻求质变,包括房地产业,怎么样能建出中国老百姓更好,更需要,更好用,更性价比高的房子,那是你的发展。 这个时候抓住数字经济崛起的时机,抓住新科技时机,让新基建做好,将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在这个时候,我们做好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要做到的是市场有效,要做到的是政府有为,要做到的是让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 这就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谢谢!
  • 直播君
    10:45:27
    田利辉:同时要处理好效率、公平不平衡的问题,要实现刚才所说的稳定和保障,不能够为指标而指标,也不能够为政绩而政绩,刚才也说像金融风险的处置,金融有关监管部门不能够把金融风险处置认为没有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等于零这个工作就完成了,金融的初期是服务实体经济,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要防止悲观,国际形势现在非常严峻,国内现在问题也存在着很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刚才讲到了要看到现在相对充足的资源,大量的工具和相对稳健的金融体系,经过前几年的艰苦工作,我们取得了这样的业绩,我们要防止悲观,同时更要防范冒进。比如要理解碳达峰是什么时候要达峰,碳达峰的同时还要发展碳中和,碳中和是新的行业,新的发展,要全面理解中央领导人和中央的讲话指示,不能够片面,按照指标,按照政绩去简单做这个事情。像房地产,这块要执行房住不炒,不能够把房地产变成老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而让少数人在不断地炒房,在这里面挣钱,这不等于是说房地产市场不要它了,不是这个意思,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 直播君
    10:44:58
    田利辉:要强化能力建设,要加强金融监管队伍的建设,刚才的机制的明晰是让这套机制更顺,这套机制真要做好需要人,要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的建设,这里面强调的不仅是一行两会,还包括地方金融监管局,现在这些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很多工作当中,因为要保民生,要保市场主体,在这些工作当中,有时候要冲锋在前,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这是我们来搞好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的重要一笔。 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讲,化解风险也要有充足的资源,要明了化解风险的政策,这讲的都是要预判,要事先做好相关的事务,要了解我们究竟有哪一些我们能够应对风险的工具。在中央的有关指示当中,也重新提到了外部环境,也如我刚才所说,我个人也认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内的政策执行更要处乱不惊,游刃有余。千万不能够自乱阵脚,一定要处理好增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如果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很多问题都能够在增长当中解决,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了下来,那么很多问题都会浮出水面,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增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 直播君
    10:44:41
    田利辉:今天的场合,这个时间,不谈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我倒想说一说怎么样正如中央所指出的方向去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存在潜在的众多风险下,虽然我国金融体系相对强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体制优势,我们要防止可能存在的乱作为、不作为、假作为。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很明晰,这个风险处置要紧紧跟紧中央的方向,要实现六稳六保,也要明了金融风险处置不是说让金融风险一点都不存在,那就不叫做搞金融,金融和风险天然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要让金融风险的处置为国家战略方向去服务,如何稳就业,如何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要稳金融,我们要稳投资,我们要稳预期,稳外资,稳外贸,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刚才讲中国金融风险总体稳健,但是长期来看,怎么样让金融体系发展得更好,就要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压实中介机构,地方行业等主管各方金融监管的责任,压实企业自救的责任,这句话所说的实际上也是说我们的金融风险处置要强调市场化,企业不能够把所有事情都推给市长,推给政府。企业要进行自救,房地产企业早就告知你这几条红线,为何之前不进行任何的债务结构的调整,一时就出现严重的现金流,甚至有的就是资不抵债的危机。
  • 直播君
    10:38:36
    田利辉:首先来说,这种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它不可能真的叫做完美或者完善,但是在工作当中,要尽力地去止于至善,正如您所说要不断地去改进。对于风险处置机制来说,无外乎是预判,就像刚才所说,我们下一步可能面对着哪些风险,要测度,刚才所说这些风险究竟在3月份还是在10月份他们发展程度如何,美联储的政策会存在多大的转向,要尽可能去量化,要进行有关的预警,国际级的金融风险可能要发生了,我们怎么样在这个时候对于有关的涉外机构,有关的市场进行有关的警示和信心管理等这一些工作。
  • 直播君
    10:35:55
    主持人:接着这个,我想再问一句,田院长也讲到了这么多年已经拆了这么多弹,做了这么多风险管控的工作,但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注意到,除了针对明年部署以外,一个很重要的看点,他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他提到了五个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金融直接相关的就是风险管控,他里面提到了化解风险要有充足的资源,要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所以把对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的完善放在了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想请教田院长的是我们怎么来看这样的表述,什么样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算是比较完善的或者说我们当前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还有哪些可以改进或者更好的地方?
  • 直播君
    10:34:36
    主持人:非常谢谢田院长,田院长在演讲的开始列了一长串内容,大家从中间能看到这些年“精准拆弹”的成果。在风险收敛、整体可控情况下,仍然有几个风险点是需要引起关注的,田院长也重点给我们提示了,比如说要关注,第一是国际范围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一旦收缩了,有可能会出现资产泡沫的突然破灭,在这种情况下,田院长警示说,我们还要警惕世界级别的金融风暴以及金融危机向中国的传染。除了这个比较重要的以外,还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方向,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个是中小银行关于他们资金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这三个是需要我们去做好管控的,非常谢谢田院长的演讲。
  • 直播君
    10:29:31
    田利辉:第四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的应对问题。这主要是应对问题,地方政府确实存在着较大的负债,但是要有自信,我们实际上是有着强大的资产,有着强大的后盾,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有自信。第二要自律,有自信不代表能够将债务风险的问题不断地积累,让中央政府到最后是难以承受,让大量的国有资产无法来应对这些债务,这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自律,在谈自律的时候,不能够丢掉自信。最后一个是财务管理,因为现有的地方政府风险很多是现金流问题,而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所以如果能将财务管理好,将现金流配置好,地方政府风险并不是很大。 所以总体而言,我认为当前我国需要“拆弹”的,需要注意的风险存在四个,主要是第一个应对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他三个当中房地产市场需要更好去试错,中小银行需要收购兼并,地方政府需要管理好自身的财务。这是我的一点见解。谢谢!
  • 直播君
    10:29:15
    田利辉:第三个问题是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这个风险是以往高息揽储,通过P2P,结构化存款等多种形式,甚至上到网上平台进行变型的高息揽储的结果,这些中小银行自身资本金有限,效率并非很高,成本不低,但是实现了大量的高息揽储,而要按有关的契约,不断地支付高息,现在很难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情形不是在我国大型银行当中发生的,也不是在全体的中小银行当中发生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处置相对而言应该是比较容易,要进行收购兼并,要进行资产重组,要让那些优势的,规范的,利润前景好的银行来收购这些不良的中小银行,这也为我国银行行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良好的契机。这个风险确实存在,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哪一家小银行爆仓,可能会带来有关舆论的讨论,也会带来社会的压力,但实际上在爆仓之前,这些银行是能够被更好的银行进行收购兼并,能够更好地重组资产,让银行业更好地发展,它不仅可以不成为危机,而且还可以成为银行业调整行业结构的契机。
  • 直播君
    10:29:01
    田利辉: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个别企业负债过高,在当前的政策要求和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信心下面,这些企业目前销售不畅,现金流连年出现问题,这种情况是需要统筹应对,如果只是个别企业,那么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如果是整体的行业出现行业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因为房地产在GDP当中的贡献仍然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对于这个产业而言,房地产市场的周期而言,至少现在应该还有两三年的发展期。在这种发展期当中,地方政府一定要理解到中央政府要求的是房住不炒,而不是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打压。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是一市一策,一城一策,如何能够不让房价出现高速上涨,影响民生问题,又不能出现房地产市场崩溃,带来经济上的严重冲击,这需要领导的艺术。
  • 直播君
    10:28:48
    田利辉:在这些长短期矛盾的交织之下,在这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学术界又推出来现代货币理论MMT,发达国家开始实施,而且已经实施几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高度宽松、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脱节。这种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难以长期持续的,它存在政策转向,因为今年超宽松,就要适度的来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起资产泡沫破灭。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对称性回收,也会增加长期通胀上行的压力,全世界级实体经济的难题也会不断增大。 倘若在这种背景下,资产泡沫破灭得太突然,不是没有可能形成世界级别的金融风暴的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确实考虑潜在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风险,要明确我国的大国地位,明确国内大循环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管理好预期,稳定住信心,防范可能的国外过来的风险传播。
  • 直播君
    10:25:27
    田利辉:可以讲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中国的金融稳定发展是卓有成效的,像利率高企、债券代持、股市炒作、股票质押、担保链、P2P、民间数字货币等等问题,都被精准拆弹,一一化解,当前可以讲国内的金融风险是趋于收敛,是总体可控,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一项工作。 目前,我个人认为还有四个潜在的,或者叫做风险隐患主要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还有四个方面,一个就是潜在的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第二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第三是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第四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应对风险。说世界级的变化,当前经济确实正处在百年未遇大变局时期,疫情持续蔓延,冲击非常严峻,国际经贸持续摩擦,地缘政治演变加剧,气候经济问题,环境问题难以改善。新技术商用产业进展是非常有限的,至今为止,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动力目前是存在不足的迹象。直接现有的问题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有些国家甚至民生、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冲击。
  • 直播君
    10:10:37
    主持人:在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想讨论金融业的时候,除了它如何去支撑实体经济,还有它自身如何发展以外,还有很重要的金融机构目前在宏观经济大局中的角色,就是它扮演着稳定宏观大盘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控制自身的风险,这个也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想请教田院长,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通过“精准拆弹”,去抓好风险处置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得怎么样,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精准拆弹”,未来还有什么弹需要我们去拆的?有请田院长。
  • 直播君
    10:10:24
    主持人:非常谢谢陈所长,陈所长刚刚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小微企业价值的理解是不到位的,比如刚刚提到的供应链的问题,就是小微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是嵌入到生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帮助它,一方面要知道它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另一本身也要从自己的供应链给他帮助,对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场上很多时候讨论的时候把它讨论成意愿问题,好像大家歧视小微企业,不愿意给它。陈所长也提出很重要的观点,很多时候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考量可能是基于风险的评估或者基于对管理等方面引发的信任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是很有价值的,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有的时候未必认识到这种价值,所以他提出要有中介能够帮助彼此之间有一个信息或者信任上的沟通,从而把专业的问题,资金的问题,交给金融机构。第三个他也提出,很多小微企业跟科技发展有关,在来年的政策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撑,也可以看到政府目前是想各种办法,在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我们也希望这些问题在来年能够得到改善。
  • 直播君
    10:10:12
    陈道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部分的小微企业是跟科技企业有关系,科技企业也同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金融企业来说,如何看见或者看懂他们科技的问题,看见和看懂不仅仅是一个局外的看懂,它需要真正的业内人士来真正地看懂科技的地位和价值,未来的市场影响力,这个过程,我们也缺乏能够来实现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转换平台,这个转换平台要有一定的赋能,实现具有科技价值的,不断开发使它具有产业价值,只要实现这种转换,金融的支持,我想在目前资金相当宽裕环境下,金融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对于小微企业,我们看到政府在用各种政策来帮助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时候,能够获得相对低的成本,我们降低各种再贷款的利率,通过财政支持,给他一个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现在的供应链、数字化,利用中介机构发挥赋能作用,使得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在共同成长过程中,使得金融和产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和财富的创造过程。
  • 直播君
    10:10:00
    陈道富:第二点,现在一直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自己观察可以发现,融资难,融资贵是结果,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把钱给中小企业或者说以低的成本给中小企业,是因为大家一方面没有发现或者真正看到企业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很好地建立,也就是中小企业没有获得金融机构真正的认可和信任。但是实际上中小企业没有获得这种信任的背后不仅仅只是一个资金问题,表现为资金问题,背后可能是市场环境,资源的短板,有可能是管理的问题,个别企业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就会涉及到两边的割裂,金融机构觉得中小企业它的价值不够,是有风险的,而中小企业本身又觉得我没有得到金融机构应有的资金供给,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个过程就缺乏连接的中介,有一个可以对中小企业做非常深入的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真正的问题,帮助他来解决他的短板问题,并且把其中真正的资金问题梳理出来,交给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来帮着解决资金问题。 中国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他需要发展中介机构,帮着小微企业能够真正地去梳理自己真正的问题,来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赋能,使得资金问题或者一种合作机制问题可以由金融体系来解决,但其他的资源,管理问题,帮着他做一个梳理,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来平衡小微企业和大企业的问题。
  • 直播君
    10:09:46
    陈道富:目前来看,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进一步着力的,第一方面现在在谈的,我们会看到小微企业真正的价值实际上是进入到有大企业构筑的经济生态中,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在整个供应链的中间,它的价值不在于它自己本身有多强,而在于它是深深地嵌入到供应链中,使它在经济循环中,来提供它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等等。如何让小微企业去抓住小微企业在经济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就是能够管控他的价值。 我们现在在谈的很多供应链金融是着眼于去构建我们能够更好的来描述和看清经济生态的动态,特别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的推进,随着票据市场特别是商业票据登记、托管等(越来越)发达,借助票据,借助数据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供应链状态,在供应链循环中,能够为企业提供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跟这个相关的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中小企业如果从供应链或者整个支付链条,整个支付的源头可能跟地方政府或者一些国企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今年要严格来管控欠款特别是关于政府和国企的欠款和支付的问题,为整个中小企业的良性的资金循环提供了思路。第一个方面是走进整个中小企业,进入它的整个供应链,从供应链角度为企业的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 直播君
    10:05:03
    陈道富:谢谢。应该来说这几年我们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非常重视,特别想着力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今年还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创立了北交所,北交所直接定位为服务于中小企业,让它成为服务中小企业得主阵地。这些年一直都在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正如刚才主持人讲到的,他们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对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更好地来平衡风险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使命,就显得更加重要。这里更关键的是如何来看待中小微企业的高风险,我记得德鲁克曾经讲过一句话,未来是不确定性的,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给他创造出来。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我们现在的金融机构更多是从局外人来看中小微企业,所以从局外人来看中小微企业整体的特点就是大进大出,整个的行业通过小微企业的生死轮回实现它的功能,但如果你走进中小微企业,它有它的价值,它的价值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价值,我们现在的金融机构要想服务好小微企业,又要平衡好它的风险,最核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发现小微企业它自己真正的价值,跟它的价值在一块,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风险得到了补偿甚至能够消除这个价值(风险)。
  • 直播君
    10:04:46
    主持人:对于金融业发挥作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比较具体的部署,比如说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第二个问题想问陈道富所长,金融业如何支持小微企业,一方面小微企业非常重要,大家把它视为中国经济的青山,留住青山才有未来,它在激活市场活力和创造就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的确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或者是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如何在管控风险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两方面做好权衡,有请陈所长为我们解答。
  • 直播君
    10:04:33
    主持人:非常谢谢陆挺老师,陆挺老师刚刚给我们着重分析了2022年可能面临的形势,其中他提到的出口这项,最近大家关注也是很多的,今年以来在各种数据有所波动情况下,出口是一枝独秀的,大家都在担心今年这么高的基数,明年出口对于增速的贡献会是什么样子,大家比较关注。同样因为是今年一季度有超高的经济增速,因为去年基数的原因,同样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对于2022年一季度也会构成压力,陆挺教授告诉我们,他对于这一点,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未来还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金融业一个是要有信心,可以布局中心城市,一些地理方面的考虑,第二要抓住双碳方面的机遇,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地推进双碳,另一方面我们要很清醒地看到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就像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我们新能源的替代必须是稳定替代情况下,才能考虑煤炭的退出问题。第三他讲到人弃我取这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在危险中能发现机遇。非常谢谢陆挺老师。
  • 直播君
    09:59:19
    陆挺:这个中间有一个问题,金融业应该为稳住宏观的大局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里讲四个小点: 1、要看清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大局,这里还是非常好的,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要有信心,这个中间还要做好金融在地理方面的布局,我认为这次政策放松甚至说在有些方面的刺激,更加会关注投资的效率,在经济地理上,从基建和地产两个角度出发,我认为这次在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每次是我们拉动经济最重要两个抓手,会更关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房地产和基建,在产业方面,国家会更加重视硬科技。所以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做好地理上的布局,另外一方面要做好产业上的布局。 2、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大流,一方面要抓住双碳机会,布局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热点行业,但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得特别好,要避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要审时度势,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陷入泡沫,中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一方面抓住这样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 3、人弃我取。经济在有些板块,有点恐慌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机会会存在,不仅金融企业自己中间能够获利,另外一方面也能够给经济托底,这个中间尤其有一点,证券公司、投行应该积极参与并购,让房地产行业能够软着陆。
  • 直播君
    09:53:21
    陆挺:另外一个压力在出口方面,这几天我已经关注到上上下下对中国出口所面临的压力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这一年中,中国的出口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我们在全世界出口中间的比例,从疫情之前14%多,上升到现在18%左右,这样高的基数对明年出口增速是很不利的,这方面不需要悲观,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不能指望出口持续地给中国经济带来强劲的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需求,在未来的一年有可能从商品切换到服务业,对中国的出口是不利的。 最后一个需求方面的压力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全球新一轮疫情有新的变种,虽然它可能致死率要比以前的变种要低,但是它的传染力是很高的。这样的疫情对我们防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国内的需求也是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合看来,明年开年,经济下行的压力是比较大,但是我也相信明年开年以后,加上现在这一两个月政策的放松,财政方面提前的布局,再加上明年二、三月份,三、四月份以后在各方面政策进一步加码,相信明年的经济会从春季以后反弹,明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会回到5%以上。
  • 直播君
    09:52:02
    陆挺:好,谢谢!明年整个中国经济形势在开年的时候,还是会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好的预判。从供给侧的角度来讲,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确实还比较高,对我们国内商品价格控制PPI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另外一方面一季度因为大的活动对生产可能也会有一点影响,主要的压力在需求方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压力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下行的趋势还没有改变,尽管中央政府从9月底开始已经在政策方面做了调整,但是因为预期的改变很难,加上未来一个多月,房地产开发商在融资环境方面,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房地产板块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25%以上,现在说反弹还为时过早。
  • 直播君
    09:51:41
    主持人:几位嘉宾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相信今天的对话一定会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首先我们要讨论2022年的中国金融如何守正创新,必须把金融业放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予以思考,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提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想请教陆博士,请问您如何看待三重压力下,明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和政策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金融业应该为稳住宏观大局做出哪些贡献?
  • 直播君
    09:51:20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大家好!
  • 直播君
    09:50:56
    主持人: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
  • 直播君
    09:50:40
    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大家好,朋友们好。
  • 直播君
    09:50:21
    主持人: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
  • 直播君
    09:49: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大家好!
  • 直播君
    09:49:12
    主持人: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新财经2021年会云对话之主题一《金融业守正创新》,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周锐。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着金融做出了系列部署,比如说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针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会议要继续按照稳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提出要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并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在“稳”字当头的要求下,金融业如何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如何管控自身的风险,金融业如何在不断创新中前行,都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三位重要嘉宾,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
  • 直播君
    14:00:19
    为深入宣传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为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国是直通车、中新经纬承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于2021年12月29日至30日在京举行。邀请相关部委领导、经济学家及企业代表,研讨2022年中国与全球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动能,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