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董希淼: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用户”

2020-01-06 16:45:4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6日电 题:《董希淼: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用户”》

  作者 董希淼(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202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强调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领域的第一份中央文件。

  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融资是影响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下一步,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银行的“用户”,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一,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充分发挥银行业机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在推动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在中国,中小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门当户对”,有着天然的相容性。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完善制度安排,优化发展环境,从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中小银行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中小银行有能力、有意愿更好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在对接民营和小微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积极破解“首贷难”问题。微众银行·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显示,近8成小微企业主了解过银行贷款,了解的主要方式是自己主动找银行咨询或通过银行线上渠道查询,但63.5%的小微企业主表示银行贷款申请手续麻烦;而有过银行贷款经历之后,94.4%的小微企业主愿意继续使用银行贷款。因此,应从政策支持、服务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有效破解“首贷难”。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长期以来,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创新经济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观杠杆率偏高。因此,要下大力气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IPO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充分释放市场机制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要立足民营和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协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等上市挂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债券发行、扩大定向可转债适用试点以及创新创业债试点,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进一步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进一步优化增信体系,不断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民营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等“三缺”现象。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减少民营和小微企业“三缺”对融资的影响。与此同时,推动担保费率逐步降低。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一方面弥补企业信用数据较少等不足,一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如,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搭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将基于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传递到链上企业;搭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缩短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贸易融资效率。此外,应构建和完善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基础水平,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用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应充分运用“用户体验”思维,让企业真实感受到金融服务改进和提升,增强获得感,增强信任感。为此,金融机构应将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纳入到全行战略规划,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培育先进的服务文化,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努力为客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AA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

  不过,民营和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境,问题并不完全在于金融业,还应跳出金融看金融。当下和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建设,为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好条件。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域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平台,增进信用信息共享。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而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自身信息,增进银企互信。同时,要注意稳定企业杠杆,防止产生新的过剩与库存。

  此外,还应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基础管理素质教育与培训,更好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中新经纬APP)

   董希淼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