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黄大智: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反超财产险,寿险望迎较快增长

2024-02-02 17:12:3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2月2日电 题: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反超财产险,寿险望迎较快增长

  作者 黄大智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数据显示,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12万亿元,同比增长9.13%,接近2019年增速。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反超财产险,不过,财产险、人身险公司的意外险保费连年下滑。

  保费收入企稳反映哪些市场变化?

  在保险行业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近三年,原保费的收入增速不仅由负转正,而且在2022年和2023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更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的增速甚至超过了2022年,这显示出一种稳健且边际向上的发展态势。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过去几年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以及保险深度转型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费收入的阶段性企稳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由于疫情的干扰,增速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因此,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季度数据,以更准确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脉络。

  2023年人身险业务的保费趋势呈现出探底回升、快速增长、阶段性回落的特点,这背后反映了哪些市场变化呢?首先,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线下场景的恢复使得保险代理人能够重新与客户建立联系。这一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保险业务的成功率,推动了保费的快速增长。同时,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的担忧也促使他们对保险产生了更高的需求。

  其次,财富管理市场上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不佳以及存款类保本产品的降息效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当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固收类或保本类的理财产品,而保险产品在其中具有相对优势。

  然而,随着疫后经济的恢复,人们的收入并未如期增加,市场信心也相对薄弱。这使得人们在消费上变得更为谨慎,对于远期的投资或消费决策也相对减少。此外,国债收益率的下降也导致部分保险产品的结算利率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尽管如此,与同类产品相比,保险产品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寿险保费增速领跑人身险市场

  在人身险市场中,寿险保费的增速明显高于意外险和健康险,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从产品属性来看,寿险与健康险、意外险有着显著的区别。健康险和意外险更偏向于消费型产品,在家庭支出规划中,它们常被视作消费品。而寿险则不同,它兼具投资属性,这使得在疫情之后,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及未来收入预期,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寿险。

  此外,基数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趋势。健康险和意外险通常是小额产品,而寿险则涉及较大金额。寿险的销售高度依赖线下代理人的接触,而健康险和意外险则更容易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销售。在疫情期间,线下接触受限,这可能导致了寿险销售的相对困难,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寿险的恢复速度也更快。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身险市场将出现长期趋势性变化?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上述两个因素虽然重要,但它们更多是短期和中期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人身险市场的格局和消费者偏好可能会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预定利率切换落地和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实施对寿险保费增速产生了影响。短期内,这些政策调整无疑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银保渠道方面。“报行合一”可能会降低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销售费用,进而影响到保费的收入增速。

  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保险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保险公司的费用压力,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和投资者。因此,尽管短期冲击不可避免,但中期来看,这些政策对行业的冲击将是有限的。在预定利率下降和“报行合一”等政策的催化下,结合保险行业初步企稳的转型态势,寿险未来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财产险增长放缓或受车险业务影响

  2023年财产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6.73%,较2022年有所放缓。这一变化主要受到车险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车险作为财产险业务中占比最大的一块,其增速下降直接拉低了整体财产险的增速。而车险业务的放缓则与车险定价改革和费率调整密切相关。

  这些举措旨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费用并提升效率,不过短期内可能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长期来看则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是否会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尚不确定,但可以预见的是,它们将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成本控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险业务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中小保险公司应积极关注这一市场趋势,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不过,这一市场也存在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快、风险特征不明确等。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在入局时应审慎评估自身能力和市场风险。(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秦志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