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金融科技战“疫”力度可更强

2020-02-17 08:28:48 经济日报

  金融科技战“疫”力度可更强

  陆 敏

  金融业一系列举措为疫情中受困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帮助。金融机构应更好利用金融科技,更加精准定位,给受疫情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多更精准的支持,保障信贷优惠政策更好落实。

  在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疫”提供的信贷支持资金已超5370亿元,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恢复生产积极助力。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行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恢复生产,主要包括承诺不抽贷、不断贷;安排延期还款,免除滞纳金、罚息等;减免相关服务费用;下调小微企业利率;设立专项基金,匹配定向贷款;发挥集团优势,附赠保险等金融产品;提供线上业务;在自有平台加载疫情动态、寻医问诊等。应该说,这些举措很有针对性,为疫情中受困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帮助。

  不过,上述举措大多数依然属于传统金融服务范畴,基于数据、网络、算法方面的金融科技优势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餐饮企业歇业闭店,身陷经营困境。那么,金融机构如何利用金融科技为餐饮企业提供服务?

  据了解,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互联网银行由于资本规模较小、短期违约率攀升,难以为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有效金融支持。而且,从大部分金融机构审批流程看,不同于线上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贷款整体上仍无法完全摆脱线下环节,而且疫情也使得相关业务拓展、贷前调查等受到阻碍。不少金融机构出现了“不敢贷”的情况,相关信贷的审批效率也大大降低。

  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五大方面共计30项具体措施。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都离不开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撑和应用。

  金融科技需要更精准定位,保障信贷优惠政策更好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对需要延缓贷款客户的精准识别将是一大难点,既要将信贷政策落实到需要的困难群体,又要防止大规模投机套利,进而给金融机构带来连锁性风险。这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群体的资产和信贷需求,应通过多维度数据验证和综合分析,智能建模和精准分析,核算延缓不同的期限与成本,确定延缓1个月,3个月,还是6个月还款期。

  期待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发挥更大作用,给予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多更精准的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